2010/3/31

沿着耶稣的足迹(28)在耶路撒冷的那段日子

炎热的中东,炎热的沙漠,炎热的褚红色山脉,炎热的圣城耶路撒冷,我走进了中东,我走进了耶路撒冷。我走在了耶稣撒冷城市的街道上,我微微抬头,我看见清澈无云的天空上,天上高高地悬挂着那轮中东骄阳,它蒸烤得整个圣城仿佛成为了一座大蒸笼。我漫步走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仿佛不经意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便会迎面撞个满怀,甚至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此时此刻我感觉到有一种深深的灵魂的震撼,眼前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在梦中一般。

耶路撒冷老城一共有八个城门,分别为雅法门、大马士革门、希律门、狮子门、金门、粪厂门、锡安门、新门。老城内的城墙上是环绕着整个老城的一条一人高左右的城墙便道,虽然和中国的古城墙不太一样,没有那么雄伟宽阔,但那条便道也是当年守城的士兵们在上面巡逻所走的一条路,同时也是在遇到外来入侵者时抵御敌人攻打城池的战场。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内,街巷狭窄且迷宫般四通八达,石块铺路,石阶光滑照人,到处透着这座举世闻名的宗教圣城的古朴,在这座面积不算很大的老城内,凡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关地方,城中都建有相应的教堂和殿宇,如著名的大卫塔、耶和华的神殿遗址也就是著名的哭墙、圣墓大教堂、“最后的晚餐”遗址等,而老城的城外,也是到处可见圣经上所提到的故事发生地。

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建成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被巴比伦军队毁掉,后来犹太人又两度重修圣殿。

在公元70年,也就是耶稣之后40多年,罗马帝国的军队攻下了耶路撒冷,为了刮下镶嵌在神殿四壁墙缝内以及立柱上的黄金,他们焚烧了神殿,推倒了神殿,掠夺了黄金财宝,就像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一样,浩劫之后,耶和华神殿只剩下西边一段殿墙,故称西墙。罗马人当时留下这段西墙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羞辱犹太人,让犹太人世世代代永远看着这段残垣断壁,让他们遭受永远失去圣殿的痛苦。

在那段日子里,犹太人除每年哀悼圣殿被毁的那一天外,一概都不得进入耶路撒冷城内。接近两个世纪以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不远万里来到耶路撒冷,他们站在哭墙边面壁祈祷,每当他们追忆起圣殿的被毁、犹太人的被迫四处流亡的情景,便不禁悲从心起,便要嚎啕大哭一场,后来,人们就把这堵残毁的西墙称为“哭墙”。

我站在面积约占耶路撒冷老城的五分之一的圣殿山上,眼望着眼前的一切,历尽沧桑的圣殿山已经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属地了,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穆斯林的天下。当年罗马人占领了以色列,他们把犹太人掳到世界各地,留下来的犹太人剩下的很少很少了。于是,阿拉伯人进来了,他们在以色列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也不管神殿不神殿,他们平整了被毁神殿的地面,在神殿的遗址上建起了阿默清真寺和埃克撒清真寺,也就是著名的大金顶和大银顶,周围还有其它的一些穆斯林的重要建筑。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复国了,失去家园接近两千年的犹太人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但是,它原来的疆土已经支离破碎,周边被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分出去不少,剩下的本土,也几乎都被巴勒斯坦人占据着,尤其是圣城耶路撒冷,成了巴勒斯坦人的地盘了,于是,摩擦开始了,这也就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根本分歧的所在。

耶路撒冷成为了巴以争端的核心中的核心,双方谁也不会妥协。现在的耶路撒冷不但是全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们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也是其他无宗教信仰的人们渴望亲临光顾的胜地,因此谁也不会舍弃这座圣城中的圣城,所以围绕着圣城的争端似乎将永远地延续下去,最后只有等待着上帝的裁决了。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时候,圣城还是犹太人的精神首府,那里没有阿拉伯人,因为那个时候的阿拉伯人只是当地的一些游牧民族,他们和犹太人一样,都出自于闪族,是同一个祖宗的后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现在的阿拉伯人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概念。

耶稣走进耶路撒冷之后,在各种场合公开露面,强烈抨击那些文士、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他把远在加利利地区的传道活动,直接放在了圣城耶路撒冷全面展开,他整天在犹太人会堂里宣传新思想,也就是基督的思想,这一切受到了敌人的仇视,他们在寻觅机会,《路加福音》记载,耶稣经常直接面对面地与文士、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进行辩论,他说:“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耶稣的言行激怒了他们,他们开始行动了,“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他们开始物色能够接近耶稣的人,他们锁定了目标,他们找到了能够帮助他们捕捉耶稣的内奸。那个人,就是加略人犹大。

~ 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