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31

沿着耶稣的足迹(28)在耶路撒冷的那段日子

炎热的中东,炎热的沙漠,炎热的褚红色山脉,炎热的圣城耶路撒冷,我走进了中东,我走进了耶路撒冷。我走在了耶稣撒冷城市的街道上,我微微抬头,我看见清澈无云的天空上,天上高高地悬挂着那轮中东骄阳,它蒸烤得整个圣城仿佛成为了一座大蒸笼。我漫步走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仿佛不经意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便会迎面撞个满怀,甚至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此时此刻我感觉到有一种深深的灵魂的震撼,眼前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在梦中一般。

耶路撒冷老城一共有八个城门,分别为雅法门、大马士革门、希律门、狮子门、金门、粪厂门、锡安门、新门。老城内的城墙上是环绕着整个老城的一条一人高左右的城墙便道,虽然和中国的古城墙不太一样,没有那么雄伟宽阔,但那条便道也是当年守城的士兵们在上面巡逻所走的一条路,同时也是在遇到外来入侵者时抵御敌人攻打城池的战场。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内,街巷狭窄且迷宫般四通八达,石块铺路,石阶光滑照人,到处透着这座举世闻名的宗教圣城的古朴,在这座面积不算很大的老城内,凡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关地方,城中都建有相应的教堂和殿宇,如著名的大卫塔、耶和华的神殿遗址也就是著名的哭墙、圣墓大教堂、“最后的晚餐”遗址等,而老城的城外,也是到处可见圣经上所提到的故事发生地。

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建成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被巴比伦军队毁掉,后来犹太人又两度重修圣殿。

在公元70年,也就是耶稣之后40多年,罗马帝国的军队攻下了耶路撒冷,为了刮下镶嵌在神殿四壁墙缝内以及立柱上的黄金,他们焚烧了神殿,推倒了神殿,掠夺了黄金财宝,就像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一样,浩劫之后,耶和华神殿只剩下西边一段殿墙,故称西墙。罗马人当时留下这段西墙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羞辱犹太人,让犹太人世世代代永远看着这段残垣断壁,让他们遭受永远失去圣殿的痛苦。

在那段日子里,犹太人除每年哀悼圣殿被毁的那一天外,一概都不得进入耶路撒冷城内。接近两个世纪以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不远万里来到耶路撒冷,他们站在哭墙边面壁祈祷,每当他们追忆起圣殿的被毁、犹太人的被迫四处流亡的情景,便不禁悲从心起,便要嚎啕大哭一场,后来,人们就把这堵残毁的西墙称为“哭墙”。

我站在面积约占耶路撒冷老城的五分之一的圣殿山上,眼望着眼前的一切,历尽沧桑的圣殿山已经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属地了,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穆斯林的天下。当年罗马人占领了以色列,他们把犹太人掳到世界各地,留下来的犹太人剩下的很少很少了。于是,阿拉伯人进来了,他们在以色列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也不管神殿不神殿,他们平整了被毁神殿的地面,在神殿的遗址上建起了阿默清真寺和埃克撒清真寺,也就是著名的大金顶和大银顶,周围还有其它的一些穆斯林的重要建筑。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复国了,失去家园接近两千年的犹太人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但是,它原来的疆土已经支离破碎,周边被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分出去不少,剩下的本土,也几乎都被巴勒斯坦人占据着,尤其是圣城耶路撒冷,成了巴勒斯坦人的地盘了,于是,摩擦开始了,这也就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根本分歧的所在。

耶路撒冷成为了巴以争端的核心中的核心,双方谁也不会妥协。现在的耶路撒冷不但是全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们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也是其他无宗教信仰的人们渴望亲临光顾的胜地,因此谁也不会舍弃这座圣城中的圣城,所以围绕着圣城的争端似乎将永远地延续下去,最后只有等待着上帝的裁决了。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时候,圣城还是犹太人的精神首府,那里没有阿拉伯人,因为那个时候的阿拉伯人只是当地的一些游牧民族,他们和犹太人一样,都出自于闪族,是同一个祖宗的后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现在的阿拉伯人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概念。

耶稣走进耶路撒冷之后,在各种场合公开露面,强烈抨击那些文士、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他把远在加利利地区的传道活动,直接放在了圣城耶路撒冷全面展开,他整天在犹太人会堂里宣传新思想,也就是基督的思想,这一切受到了敌人的仇视,他们在寻觅机会,《路加福音》记载,耶稣经常直接面对面地与文士、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进行辩论,他说:“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耶稣的言行激怒了他们,他们开始行动了,“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他们开始物色能够接近耶稣的人,他们锁定了目标,他们找到了能够帮助他们捕捉耶稣的内奸。那个人,就是加略人犹大。

~ 胡宝星

2010/3/30

沿着耶稣的足迹(27)圣殿山遐思

我从锡安门走进了耶路撒冷老城,走进里面不远处就是圣殿山的所在,这里有着耶和华神殿的遗址。我走上了圣殿山,站在了这座令全世界信奉耶和华、信奉耶稣的人们无比向往的圣殿山上。我站在耶和华神殿的遗址上,很久很久,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脚下就是耶和华神殿曾经的所在,因为,神殿已经不复存在,因为,这里满目都是废墟,我的脚下是厚重的历史尘土,神殿早就化为了乌有。

耶和华神殿曾经是何等的辉煌与雄伟,它象征着犹太民族精神实体的高级世界,在这个代表犹太民族最崇高的精神世中,还容纳着从上帝耶和华与他的子民犹太人立约之日起,到如今在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或明白或费解的类型。但是,在几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里,耶和华神殿历经劫难,遭受了毁了再建,建了再毁的磨难,现在圣殿山上已经全然找不到当年神殿的影子了,眼前所剩下的唯一的见证,就是那堵圣殿的西墙废墟,它,就是著名的哭墙。

据说,当年耶和华神殿中的约柜中放有的三件东西,一是约版,它象征智慧,二是亚伦之杖,它表示统治权力,三是吗哪,是作为生计的食粮,它象征生命。只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约柜了,因为历史的好多好多,早就已经被历史的厚尘给封闭起来了,神殿已经夷为平地,作为我们这些凡人,是很难去再见这一切的一切了。

所罗门王建造起了耶和华神殿,神殿既是王室献祭和祷告的场所,也是国家举行全国性的宗教祭祀活动的地方,因为神殿,耶路撒冷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自从所罗门王死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就被分裂为二了,北边的那部分叫以色列国,南边的那部分叫犹大国。

北国以色列经数迁都城最后定都撒玛利亚,南国犹大则继续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尽管北国以色列的统治者出于与南国对抗的目的,在分裂之初就在北国建立丘坛和新的神殿供人们崇奉,但耶路撒冷的圣城地位依然得到南北两国百姓的尊重,因为圣城是所有犹太人的精神首都,耶和华的神殿在耶路撒冷,人们的心就向往着耶路撒冷。后来,耶路撒冷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荣耀,人们开始背弃耶和华了。

那年,耶稣领着众门徒走进了耶路撒冷,走进了神殿之中,那时的神殿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庄严,乱糟糟的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小商小贩吆吆喝喝讨价还价声嚷成了一片,耶稣愤怒地赶走了做买卖的人们,《马太福音》记载:“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在耶稣的驱赶下,圣殿恢复了平静,耶稣在里面为人们讲道,又帮人治病。《马太福音》记载,“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耶稣的作为也激起了一些人的愤怒,他们十分仇视耶稣,想要置耶稣于死地。《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都想要杀他。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

他们在寻找时机,......。

~ 胡宝星

2010/3/29

沿着耶稣的足迹(26)橄榄山上“眼泪堂”

在橄榄山上看够了美丽的风景,我慢慢走下山去,我看到在橄榄山的半山腰处,有着许多犹太人的墓地,我看到耶路撒冷老城的城墙脚下,也到处都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坟茔。这里是千百年以来虔诚的犹太教徒们灵魂的寄托所在地,因为死后能够埋葬在耶路撒冷也算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许多流散在外的犹太人在年老的时候也会设法返回故土,以便死后能够葬在橄榄山上,有的人回不来,他们就会千方百计托人捎回一抔橄榄山的黄土,死后就让人为其洒入自己在异乡的墓穴中,象征着自己与耶路撒冷靠得很近,祈盼着能够早日复活。

我顺着犹太人墓地旁的又陡又窄的山路徐徐下山,进入半山腰的一个花园,这是一座由橄榄树、松树、柏树等树木庇护下的清雅花园,这里面还有着许多的历史遗迹,而且每一处都保存得比较完善。花园中的“眼泪堂”是最著名的,这是来到橄榄山的人们必定光顾的地方。我进了花园,往里面走去,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教堂,我想,我已经来到了 “眼泪堂”。

“眼泪堂”的故事来自于《圣经新约》的记载,发生在耶稣经由橄榄山去耶路撒冷的路上,那天,耶稣在橄榄山的这个位置站着,他观赏着美丽而又壮观的耶路撒冷,他悲叹着耶路撒冷将遭遇的不幸,看着眼前不远处的耶路撒冷,耶稣的心情极为沉重,他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在耶路撒冷,他为耶路撒冷即将遭受的灭顶之灾而流下了眼泪,这件事,记录在《圣经》里面。

后来,意大利的建筑大师安东尼奥.巴鲁齐设计并在橄榄山的山坡上耶稣当年站立的地方建造了这座“主泣教堂”,俗称“眼泪堂”。眼泪堂教堂的外观结构极为别致,为泪珠形状的,教堂外围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泪瓶装饰物,那是表示耶稣为耶路撒冷而哭泣,看到眼泪堂,每个人都会禁不住为其精妙的设计和建造而感叹。

我走进了眼泪堂,我看到圣坛的正面有母鸡用翅膀保护小鸡的圆形金色马赛克图案,母鸡头上有光环代表耶稣,小鸡代表以色列人,“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在教堂里漫步走着,借着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仔细端详着,教堂里面有一扇面向耶路撒冷圣殿山的面向朝西的拱门式玻璃窗,我透过那扇窗户往外看去,我看到的耶路撒冷老城就像是镶嵌在镜框里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很美,但又很肃穆,站在这扇窗户前,看着前面不远处的圣城耶路撒冷,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许多的敬畏。

我走出了眼泪堂,站在橄榄山的山坡上,我眺望着近在咫尺的耶路撒冷,只见那被炽热的中东烈日照射的阿默清真寺的大金顶在阳光的映衬下仿佛正放射出万道金光,使得整个耶路撒冷老城上面的天空充满了金色的线条,这些金色的线条又折射映照着耶路撒冷城愈加绚丽。我又见蓝天上朵朵白云漂浮在圣城的天空,它们在随风游荡,就像是一朵朵的祥云罩在这座千年古城上,使得包含着岁月沧桑的耶路撒冷老城似乎又透露出一股年轻的气息,使得这座圣城也就显得更加的美丽动人。

~ 胡宝星

2010/3/26

众人的邮箱(二)

“天父给你拍照了”

除了信件和邮包,张牧师的邮箱还时常收到从中国以外寄来的大小邮包。

这些邮包是给弟兄姐妹和新朋友看的属灵书报杂志。月刊如「中信」,「海外校园」、「号角」,这些期刊加起来每个月就有数百本/份,都寄到牧师邮箱。此外,牧师师母为教会设立了图书馆,除了部分书籍是购买的以外,他们鼓励别的教会的弟兄姐妹把自己愿割爱的书籍捐赠给教会,于是这些赠书就一包包从海外寄到牧师的邮箱来了。

有一次,张师母收到邮局有邮包的通知单。她到邮局一看,约有三四个装在大麻袋子里的重物,是工友们的邮包和期刊。那阵子张牧师到别的国家领聚会去了。她心想:邮局离家不远,路上车子也不算太多,拧不了,一路拖着总能拖到家吧?于是也不怕看见的人笑话,在大太阳底下,一路拖几步、歇几下,满头大汗,终于硬硬把邮包拖到家。师母事后说:“那天要是有人给我拍个照,就可以看见我的狼狈相了。”亲爱的师母,天父在天上给你拍照了。你不说的话,不会有人知道。拿到杂志的人,谁会想到拿在手上阅读的期刊杂志,其实得来不易。

“白粉惊魂”

有一次,遇到麻烦了。邮局打开某个邮包,发现里面有一个透明朔料袋,里面是白色粉状的东西,没有写明是什么。邮局职员问张牧师:“这是什么?”张牧师回答不出。职员说:“这样吧,我们把这东西送去化验。我们给你一个字条和地址,你去那里回话。”

第一次去:办公时间不对。第二次去:不是在这里,在另一个地方。第三次去:今天罢工。什么时候开工?不知道。第四次去,还没化验好。第五次去,忘了什么原因了,总之没办好。张牧师为了这个无名小包跑了好多趟,花了无数个小时开车、等候。他向问话的人解释,这应该是一种治病或是补身体的药,不会是毒品。口说无凭,有关的人还是不满意。牧师最后说:“这样吧,把这个邮包退回去,我不收了。”于是邮局把邮包打道回府退回中国去,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有时候,邮包上写着里头是光盘,邮局职员问内容是什么,牧师也回答不出。

於是,牧师对大家说:“用我的邮箱寄信可以,但不再代收邮包,因为不知道邮包里会有什么东西。如果为了邮包常常要被问话,就不够时间作别的事情了,请大家见谅。”

自此以后,教会弟兄姐妹,或是教会以外的朋友,还是用这个邮箱寄信,但邮包就越来越少了。除了特别情形,例如有人真的需要家里寄来什么东西,先跟牧师说清楚,牧师同意了,还会替他们代收。其实,就算牧师不代收邮包,工友们还是有办法收到邮包的。

后语:

张牧师离开以色列,这个曾经是“众人的邮箱”的邮箱自然也就关闭了。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会走过这个邮局。每次走过,心里总有一份隐隐约约的感慨。

如今连我也离开了以色列。时隔数年了,那个不算大的邮局不知是否还在?不知是否已经改了外观?有机会回去的话,一定至少到那里望一眼也好。那个曾经是“众人的邮箱”的邮箱号码,那个曾经是许多人熟记在心的号码,不知是否还在,或是已经改成别的号码?

“众人的邮箱”,一段难忘的圣地记忆。
~ xj

2010/3/25

众人的邮箱(一)

“有我的信吗?”

踏进特拉维夫教会,门口迎宾桌上有个小托盘,上面都是中国大陆寄出来的信件。大都是航空信封,由不同的省份寄出来。收信人的名字有别,相同的是:都是寄到同一个地址。

到教会的人,进来的时候,有的人会到托盘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有信件的人就会喜形于色,即刻把信拆开来看。有时候信中还夹几张国内妻子儿女父母的近照。

在以色列打工的工友们,由于工作不定,常因工作需要调换住处。不仅如此,有些人说不出自己的住址,不知道自己住的那条街叫什么街名,即使叫得出来,好些也口音不正,好些人写不出自己的英文住址。他们跟国内家人联系的方式是用手机。中国工友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手机,用来和国内的家人联系,和以色列的中国朋友联系,和以色列雇主联系。

有一次,张牧师对几个熟悉的弟兄说:我在邮局有一个邮箱,如果你们有需要,国内的信件可以寄到我的邮箱,我收到了可以拿到教会转给你们。牧师把自己邮箱的地址给了他们。

于是,牧师开始帮人转达信件。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寄到牧师邮箱的信件越来越多了。信件上的名字有些是牧师认识的,慢慢,不认识的名字也越来越多。牧师也不介意,反正薄薄的一封信,也不费劲,就当作做好事。

信件拿到教会以后,有些信的收信人是教会的弟兄姐妹,也有些信的收信人是从来不到教会聚会的。他们听说教会有这个方便,就用张牧师的邮箱吧。有些人乘星期六休息日到特拉维夫玩、找朋友,顺便到教会,只为了在教会门口的信件托盘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有信或没信,前脚踏进来,后脚就走了。

“有我的邮包吗?”

慢慢的,牧师的邮箱收到的不只是用航空信封寄来的信件,也开始收到邮包。起先是小邮包。有人生病了,叫家里寄药来,胃药、抗生素、药布药膏、各种成药。慢慢的,邮包越来越大。起先是一个家庭寄一个邮包,后来几个家庭合寄一个邮包,据说这样比较省邮费。看邮包上的邮费价格,有时是国内一个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那么多。

好大一个邮包,可能对寄的人来说,是省了一些邮费,但对张牧师来说,把 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邮包从邮局拿回家,再拿到教会,渐渐的就有点吃力了。邮包里面有吃的,有用的:衣服、鞋子、个人用品、药品、海产、冬菇、紫菜....为什么知道邮包里有这些东西呢?很简单,因为邮包外面只是很简单的写里面是什么东西,就算写了,邮局里的以色列人职员也看不懂中文,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拆开来检查,谁都知道以色列人对包包是很小心的。拆了之后,可能是不够时间把邮包完好地包装回去吧,从邮包的裂缝就可以看到邮包里面的部分东西。

有一次,某个邮包传出来很重的味道,邮局职员觉得受不了,把邮包放在邮局外面,不放在邮局里面,也不怕别人把邮包偷走了。等到张牧师去邮局的时候,职员问他,邮包里究竟是什么东西,怎麽这么难闻?牧师一闻,那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正骨水或风油精之类药油的味道,可能是装在瓶子里,邮运的时候打破了,因此药味四溢。张牧师只好连连道歉,把邮包领走了。

邮局职员不知道收信和收邮包的人其实是不同的人,因为他们看不懂写在上面的中国名字,看到邮箱地址一样,以为凡是寄到张牧师邮箱的信件和邮包都是寄给他的。有一次,邮局职员问他:“邮局里面一半的邮包都是你的,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为什么张牧师的邮箱有这么多邮包呢?
~ xj

2010/3/24

沿着耶稣的足迹(25)走进圣城耶路撒冷

我乘坐着旅游大巴离开了特拉维夫,沿着快速路朝着耶路撒冷疾驰而去。以色列的高速和快速公路的路况都很好,因此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一般都很快。通往耶路撒冷地区的快速公路基本上是对行4车道,有些地方还是6车道,这条公路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所建设的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整的路面加上豪华的 “奔驰”大巴,坐在车子里面的我觉得蛮舒服的。

沿途,我看到许多美丽的山峦景色,视野里,不时出现一些山顶上的建筑群,那是一些犹太人居住的地方,这番景色看上去虽然不像在中国国内所见到的那种绿色成荫的神堂庙宇,但是这些山顶建筑群所给予人们的感觉是既饱浸着沧桑又透露出悲壮,因为它们全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而这里的大山也就像是造物主专门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大气之作,这可能也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坚韧与永恒。

眼看着脚下的高速公路正在蜿蜒曲折地通往群山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山区,随着越来越接近耶路撒冷,可以看出这一带土地的是那样的贫瘠,荒凉的山梁上看不见几点绿色,只有不时出现在眼帘中的一些建造在山顶上的白色的建筑物才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人烟气息,以色列山区里的许多房屋都是建造在山顶上的,这并不像中国的山区那样老百姓建房一般都是傍山而居,大山是我们百姓的脊梁,溪流是我们百姓的血脉。

以色列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圣城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之地神圣之都。耶路撒冷老城内有着上帝耶和华的神殿,那是全世界犹太人心中的圣城,伊斯兰教徒也把耶路撒冷视为他们的圣地,是继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是默罕默德持着孔雀的尾巴与神马共同升天的圣地。

几千年以来,在耶路撒冷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战争,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建成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犹太教说,耶路撒冷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他们的宗教圣殿;基督教说,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他们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兰教说,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地方,三大宗教的圣地定在同一城市,这在世界上可谓一奇,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耶稣降生在耶路撒冷的近郊伯利恒的一个马槽里,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传教以及最后遇难的所在,《圣经》中的人名、事件和地点,在耶路撒冷几乎都有相应的遗迹,比如耶路撒冷城里的圣墓教堂中的耶稣遇难地、洗尸石板、墓窟,还有客西马尼院等,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徒们终生仰慕的圣地,那些圣经中的遗迹和遗物也是基督教徒们终生视为的圣物。今天,我正在向耶路撒冷走来,我仿佛感觉到耶路撒冷正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走近它,我也仿佛听到了耶路撒冷正在呼唤着我。

终于,我走进了耶路撒冷,我走近了老城,我来到了锡安山。我在锡安山留住脚步,我放眼望去,我的眼前就是美丽的耶路撒冷圣城,沧桑又年轻,我的眼前就是饱受蹂躏的圣殿遗址废墟,庄严又肃穆。我默默无语,我静静思想,我仿佛来到了两千年前的那一天,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幕:耶稣离开加利利后,来到了耶路撒冷地区,他走下了橄榄山,他走进了耶路撒冷。

那时,耶路撒冷已经不再是所罗门王时期的那般辉煌,那时,犹太人已经背弃了耶和华,那时,神殿已经遭到了亵渎变成了乱糟糟的集市,那时,人们的目光充满了对上帝的不屑。当耶稣走进圣殿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混乱场面激怒了,《路加福音》记载:“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作买卖的人,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走进耶路撒冷之后,耶稣想要尽快扭转局面,他要唤回犹太人那已经变得冷漠了的心,他要在耶和华的殿中教训那些背弃了神的百姓,“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都想要杀他。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耶稣走进了耶路撒冷,同时,灾难也在向他走近,.....

~ 胡宝星

2010/3/23

沿着耶稣的足迹(24)我走上了橄榄山

中东以色列的大地,骄阳当空,圣城耶路撒冷的天空,光芒四射。沐浴着圣地的阳光,呼吸着圣地的空气,我来到了橄榄山,我走上了橄榄山,橄榄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地,我走在这座令全世界犹太人无比向往的橄榄山上,我站在这座令全世界信奉耶稣的人们日夜思想的橄榄山上,我面对着圣城,我凝视着壮观的耶路撒冷,我思想着,我快乐着,我感到了无比的荣光!

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东侧,与老城的围墙之间只隔着一条马路,耶稣时代,橄榄山上布满了茂密的橄榄树,山上山下到处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橄榄清香,所以它被取名为橄榄山,而如今橄榄山上的橄榄树已经不太多了。但是,远远望去,橄榄山依然是那样的壮观,《圣经》圣迹遗址俯拾皆是,教堂一个连着一个,布满了面对耶路撒冷圣城的那一面山坡。美丽的橄榄山上绿荫一片,山上的千年松柏百年大树遍布四野。

耶路撒冷上空的蓝天上,朵朵白云漂浮在圣城的天空,漂浮无迹,更使得包含着岁月沧桑的耶路撒冷老城似乎又透露出一股年轻的气息,使得这座圣城也就显得更加的美丽动人。岁月沧桑,历史沉浮,而橄榄圣山依然年轻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用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橄榄山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橄榄山南北长约1600米,有三座主峰,其中的北峰最高。北峰又名圣墓峰,海拔有830米;第二峰为升天的教堂;南峰为第三峰,海拔808米,一般所说的橄榄山就是指的南峰。南峰俯视面对耶路撒冷老城,位置居高临下,经典的耶路撒冷老城全貌的照片就是在这个角度拍摄的,我拿出相机,四处拍照,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橄榄山是犹太人念念不忘的神圣地方,它已经成为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揽胜和访古的好去处。我站在橄榄山上,凝望着耶路撒冷老城,圣城已经一览无余,我眺望着美丽的耶路撒冷,只见那被炽热的中东烈日照射的阿默清真寺的大金顶在阳光的映衬下仿佛在放射出万道金光,使得整个耶路撒冷老城上面的天空充满了金色的线条,又折射映照着整个的耶路撒冷。

当耶稣率领众人离开了加利利,走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又走到橄榄山的时候,“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作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那两个门徒听从了耶稣的吩咐,“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作什么。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和散那在此乃是称颂的意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人们早就听说了耶稣的事情,很多人闻声而来,耶稣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耶稣走进了橄榄山,走近了耶路撒冷。橄榄山是耶稣多次光顾的地方,当他率领着众门徒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他首先登上了橄榄山,他在耶路撒冷传福音期间,也是住在了橄榄山上,到了白天的时候,他就会到耶路撒冷,进城到耶和华圣殿和犹太人会堂里去。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福音之路开始了,他,要在耶路撒冷开始新的使命,他,要在耶路撒冷预备耶和华的道,他,将要经受磨难,被人殴打、侮辱、公审,然后,被钉上十字架。对于即将发生的这一切,耶稣心里很明白,他知道,这就是他要走的路,他知道,这也是一条拯救世人的路。

~ 胡宝星

2010/3/22

沿着耶稣的足迹(23)再见,加利利

春天,我走进了美丽的加利利,那时的加利利正是万木茁壮百花盛开的季节,到处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走在充满着阳光的加利利,阳光里的加利利,是一年当中最灿烂的时光。冬天,我又一次走进了美丽的加利利,此时的加利利正是雨露滋润万物茂盛的季节,到处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我走在沐浴着细雨的加利利,雨季里的加利利,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两次走进了美丽的加利利,每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时候,我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那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大地。当我踏上这片辽阔的土地的时候,我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里,我又仿佛走进了《圣经》里,走在了《圣经》的字里行间。在加利利,我寻访了很多《圣经旧约》中所记载的犹太人历史的遗址,我也到过了很多《圣经新约》中所描述的耶稣显现神迹的地方。

耶稣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他曾经行走在加利利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他是人人皆知的,他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耶稣的那段时间离我们已经越来越遥远,也尽管现在的加利利已经不是耶稣时期的那般贫穷,但是加利利人的子孙后代没有忘记他,全世界信奉耶稣的人们没有忘记他,纪念耶稣的教堂在加利利比比皆是。

尽管,逝者如斯夫,尽管,光阴似飞箭,但是,历史没有忘记耶稣,没有忘记耶稣在加利利所传播的福音,历史的记忆在人们的大脑中也越来越清晰,因为,耶稣,是全世界的,耶稣,是全人类的,全世界有10亿多人信奉耶稣,把他当作生命的救主,把他称作耶稣基督,这,就是见证。

耶稣在加利利带领着门徒们行走四方,宣传天国的道,行了许多的神迹,他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以色列的大地,同时,耶稣也激起了犹太教顽固派的仇视,法利赛人对耶稣更是欲除之而后快,他们想方设法钻耶稣的空子,他们急于捉拿耶稣并处置他。耶稣很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三次暗示他的门徒们他将受难、守死、上十字架,并复活,他说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人子,是耶稣的自称,这是《马太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对门徒们的教导。

耶稣知道他的时间已经来临,他要在耶路撒冷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门徒们离开了加利利,奔向圣城耶路撒冷……。

~ 胡宝星

2010/3/18

小鼓山的幽默

说到小鼓山,让我想起了一件很好笑的事。

每年,教会最少有两次洗礼,有时多过一次。夏天在加利利的约旦河,冬天在耶路撒冷一间教会的室内浸池,因为冬天加利利的约旦河水比较冷。以色列的的所谓冬天,在耶路撒冷偶尔会下雪,在加利利气温是十一至廿度度摄氏左右。

洗礼的时候,也是教会大旅行的时候。反正要带预备受洗的弟兄姐妹前往,为了让人观礼同乐,就公开让人报名,谁愿意去的都可以跟着来。洗礼安排在星期六,星期六是以色列的安息日,规定不上班。工友们平日工作,星期六休息,正好有时间可以参加。人少的时候有两辆巴士,五十人一辆的巴士;人最多的一次,是去死海,马萨达的一次,共有十辆巴士,五百多人。

到耶路撒冷的时候,除了洗礼,会带大家参观耶路撒冷的圣地。例如耶稣的空坟墓、彼得的鸡鸣堂、橄榄山、客西马尼园万国堂、主祷文堂、眼泪堂、老城、苦路,有时去死海、马萨达等等。到加利利的时候,自然就会去看报喜堂、迦南婚宴堂、迦百农、八福山、五饼二鱼堂、彼得堂,到剧院看介绍加利利数千年历史的宽银幕幻灯片“加利利经验”等等。

小鼓山(他泊山 Mount Tabor),原名叫变象山。因耶稣曾经在山上变了形象而命名。小鼓山因为山比较高,大巴士只能上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要转轿车才能上到最顶端的礼拜堂;所以一般大队人马的时候不会上去,只有在少过十个人的时候,张牧师才会带人上去。

通常有短宣来的时候,张牧师都尽量安排他们在教会举办旅游的时候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忙旅游活动,因为举办一次往往数百人参加的活动要兼顾的事是不少的。通常在旅游的时候,张牧师请短宣帮忙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做导游。也许你问:“他们才第一次来,怎么做导游?”很简单,通常来短宣的弟兄姐妹都是比较成熟的基督徒,他们或是教会的牧师,或是教会的长老执事、讲过道、带过主日学、查经班的弟兄姐妹。他们已有多年教会生活经验,对圣经已有相当认识,缺少的只是亲身到实地走一趟的经验。

张牧师在以色列的几年中,训练过多次“以色列导游速成班”。就是自己开车,带被分配在不同巴士上即将做导游的短宣同工们,到将去到地方走一次,并且先向他们讲解一次。在这之前,师母把从旅游书和网上收集的,有关各个圣地景点的资料,装订成册,发给每人一份。走过一趟之后,短宣对实地就有了印象,他们只要知道哪个地方是什么个样子就行了。至于在那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他们到时通常就会滔滔不绝的讲,他们平时对圣经的认识这时就派上用场了。这点张牧师是很放心的。比方当他们来到加利利湖,就算不看旅游手册,他们也会对大家说,耶稣曾经在这里召门徒、讲过登山八福、平静风浪等等。他们须要看导游资料的,是这间礼拜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由谁建成的?建筑和某些遗迹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墙上的画代表什么等等。

言归正传,有一次,夏天洗礼的时候,没有短宣来。怎么办呢?好几辆的大巴士,牧师师母怎么分身呢?有办法。牧师请了几位在教会任同工的弟兄们,把旅游手册发给他们,开车带他们到旅游景点先走一趟,告诉他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包括一路经过拿撒勒村、变象山、哈米吉多顿平原)发生过什么事等等告诉他们。之前他们可能去过,但是是以参观者的身份去,现在以导游的身份去自然又不同。最后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那一天大家兴致勃勃、言之凿凿都说没有问题,一定不负所托。

到了旅游的那一天,张牧师和师母各自带一辆巴士,工友导游们各自带一辆巴士,除了在车上带唱歌和游戏、请人做见证,也在未到下一个景点之前,先在车上向他们讲解。到加利利的时候,所有的巴士都到齐了,没有一辆巴士掉队。张牧师很欣慰。他走去问其中一位做导游的弟兄,今天车上情形怎么样?弟兄说情形很好,该说的他都说了。牧师拍拍他的肩膀赞赏他。张牧师接着走过去问他的司机,今天开车情形怎么样?司机说,今天治安有点紧张,他避开了经过变象山的那段路。牧师听了一愣,呵呵,如此说来,那位导游弟兄在巴士上,对着全车人说;“看哪!这座就是变象山!”的时候,那一座其实不是变象山,只是沿路上总多连绵起伏的山峦的一座!

变象山其实是这条路上,一座比较高的山,由于山离开公路还有一段距离,不留意的话,一下子就会忽略了它。以色列的山,一般都不高,山顶也多半成弧形,我们常戏笑说,以色列的山像馒头一样。为什么司机会换路线呢?司机是个专职的司机,从特拉维夫上加利利,这条他不止开了无数遍,很熟习,也知道怎样有必要的时候绕道而行。司机是个阿拉伯人,猜想他当天出门之前听了新闻,知道走那一段路不太安全,因为那阵子是以巴冲突相当紧张的日子。可能这也是那段日子没有短宣队来的原因。

想起来很好笑对不对?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让人莞尔。

但是往深一层想一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座山其实是什么样子,除了真正想知道究竟的人,对车里面可能不再有机会再到这里旅游的人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听说了,耶稣真有其人,有历史为证,曾经在这条路上的一座山上变象,大家也都看见了一座山,他们也听说了:要学像山上的三个门徒,在生命中要:“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 sm

沿着耶稣的足迹(22)擦肩而过的小鼓山

十二月的以色列,天气依然如春天一般温暖,空气依然如春天一般清新,万木依然茁壮,万花依然绽放,因为以色列没有冬天,以色列的冬天叫雨季,这是一年当中最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从特拉维夫到了凯撒利亚,又从凯撒利亚到了米吉多大平原,所到之处,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都处都焕发着春天的活力。

离开了米吉多大平原,我再次来到了美丽的加利利,走进了冬天里的加利利。我乘坐的豪华旅游大巴在宽阔的公路上疾驰着,一直奔向美丽的加利利湖。尽管这一天的旅途不短,但是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疲劳,在这样的圣地,在这样充满了《圣经》遗址的地方,人的精神头是空前的旺盛,我也不例外。

放低了座椅的靠背,我放松了一下自己的身体,上午还是阴阴的天,现在窗外已经是阳光一片灿烂,我注视着窗外近处那些目不暇接的美景,我远望着窗外远处那一座座掠过眼前的山峦,美丽的迦南地风景如画,这一带的风光最美,这一带的土壤最肥,这一带的圣经遗迹也是随处可见。

远远地,有一座小山包进入了我的视线,那山包看上去圆圆的,圆得像一个巨大的鼓,那,就是著名的小鼓山,也叫登山变相山。那,就是《圣经》中著名的耶稣变相登山的发生地。为了纪念耶稣的登山变相,人们在这座现在已经是闻名世界的著名山岗上建造了一座教堂,叫做《登山变相大教堂》。

因为我们急着赶往加利利湖,所以这次的旅游没有去登小鼓山,我失去了登上小鼓山的机会,我远远望着小鼓山,随着大巴车的急速行驶,小鼓山抛在了我的身后,我闭上眼睛,《圣经》中对耶稣那次登山的情景描述进入了我的脑海。《马可福音》记载:一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忽然有以利亚同摩西向他们显现。并且和耶稣说话。”

这一切让彼得几个人看见了,他们看到了远古的摩西和以利亚在他们的眼前显现,他们万分敬崇,但是他们看不清这些先知的模样。“彼得对耶稣说,拉比,(拉比就是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彼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也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门徒忽然周围一看,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同他们在那里。下山的时候,耶稣嘱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摩西是犹太人的先知,著名的“摩西十戒”就是出自他手,在耶和华的召唤下,他领着以色列人出埃及,越过红海,走进了耶和华赐予犹太人的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以利亚也是犹太人的先知,他未经死亡便被接升天,有关以利亚,《圣经旧约—(列王记下)》有这么几句话:“他们正走着说话,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耶稣经常把自己与以利亚作比较,暗示他的门徒们,将来有一天他也会升到天上去。

我回头望去,小鼓山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我的视线,旅游大巴继续朝着加利利湖一路疾驰。虽然,我的心很有些失落,但是,我还是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一天我到过了太多的地方,而且,每一处都是在《圣经》中出现的地方。虽然,我没有登上小鼓山,但是,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已经看到了小鼓山,看到了这个记载着耶稣登山变相大事件所在的山岗,尽管它离着我是那样的遥远。

~ 胡宝星

2010/3/17

沿着耶稣的足迹(21)追随耶稣的女人

耶稣那个年代,加利利是一片辽阔荒凉贫瘠的大地,耶稣选择了加利利,在那里扎下了根,他率领着12个门徒在加利利一带四处游说,到处传播天国的福音,他们的脚印覆盖了这片土地。在那段时间里,除了耶稣著名的12门徒之外,靠近过耶稣的人当中,还有几个紧随其后的女人,因为,耶稣并不是重男轻女的,所以,跟随他的人当中,女性为数不少。

尽管,《圣经》没有对这些女人做过多的介绍,但是,她们是耶稣时期非常重要的人物,这几个女人当中,有拿香膏给耶稣搽头发的,有洒泪水洗涤耶稣脚面的,有追随耶稣到刑场髑髅地的,更有见证耶稣复活、显现、升天的。在耶稣被害前后,耶稣的门徒们都避嫌疑吓得躲起来了,反倒是那些女人们更勇敢更有情义,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称为抹大拉的玛利亚。

福音书中对玛利亚的描述有好多处,尤其是《约翰福音》着墨最多,所以,在众多的圣经人物中,玛利亚这个人物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翻开《圣经新约》,除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之外,一共出现了五个叫玛利亚的女人,尽管这几个玛利亚的名字相同,但是《圣经》却把她们区分得很清楚。

在这些玛利亚当中,称为抹大拉的玛利亚最为突出,后人也就对她多了很多的猜测,电影《达芬奇密码》甚至把玛利亚(抹大拉的)描写成是耶稣的妻子,耶稣被害时,她已经有了身孕,严肃说来,这都是无稽之谈,因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是为拯救人类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他是为赦免人类的罪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他不可能在人间选择凡间女子为妻,因为,他不是人,他是神。

当耶稣领着12门徒翻山越岭到处游说的时候,玛利亚和其他几个女人,如希律王管家的妻子约亚拿,苏撒拿等,就一直跟在他们的身后,她们把自己的家当拿出来,为他们这些男子汉们操持着一切。《路加福音》记载:“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每当耶稣在身边的门徒训话的时候,玛利亚她们就在一旁洗耳恭听,因此,她们也接受了耶稣很多的教诲,所以,她们对耶稣的信念不比男人们差。都说,女人在重要的关头往往比男人要勇敢,要坚强,这也充分体现在了玛利亚等人的身上,当耶稣被害时,她们表现得比男人们坚强多了。

玛利亚是第一个知道耶稣复活的人,《马可福音》记载:“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稣复活了,就先向抹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马太福音》记载: “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

《约翰福音》记载,耶稣被害后被埋在洞穴里,玛利亚去探望,她看见了复活了的耶稣,耶稣对她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亲眼看见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现在又亲眼看见复活了的耶稣,玛利亚见证了耶稣由死到复活的过程,“玛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将主对她说的这话告诉他们。” 圣经中的只言片语,道出了耶稣对玛利亚的信任,也道出了玛利亚有着这样的福分,她把耶稣复活的消息告诉了彼得等人,使得他们这些门徒丢掉了怯懦,坚定了信心。

的确,玛利亚应该算是耶稣的忠实信徒,她见证了耶稣的生与死,她也见证了耶稣的复活、显现、升天。在认识耶稣之前,玛利亚是一位病魔缠身的年轻女子,她见到了耶稣,耶稣为她治好了病,赶走了折磨她的病魔,于是,她就一心跟随了耶稣,跟随耶稣行走在加利利的大地上,而且一直跟随到骷髅地,亲眼目睹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据说,近来,随着跨学科的性别理论介入圣经的重读,经过基督教女性主义的诠释,玛利亚已在耶稣身边增补为重要的门徒,尽管只是诠释,但也足以显示出玛利亚在《圣经》中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地位。

~ 胡宝星

2010/3/16

沿着耶稣的足迹(20)加利利那片土地

我走进了以色列,走在了加利利的原野中,站在了加利利那发烫的土地上。加利利天上的太阳耀眼灼人,那阳光照射着大地,大地升腾着热浪,那阳光照射着加利利 湖,湖面升腾着水汽。我欣赏着一望无际的迦南旷野大地,也欣赏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天空,更欣赏着波光粼粼的加利利湖。我贪婪地呼吸着加利利湖飘过来的阵阵清 新空气,我尽情地享受着圣地向我展现的一切的一切,我深深地融进了这片伟大的土地里。

以色列的自然景观极富变化,而让人感到惊叹的是这样一个面积如此之小的国家竟然拥有相当于一个大洲的范围才会拥有的各种地形和自然景致。以色列既有着森林覆 盖的高地,又有着美丽富饶的绿谷,既有着多山多谷的不毛之地,又有着景色秀丽的海岸平原,既有着属于亚热带的约旦山谷,又有着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既有 着常年积雪的雪山,又有着荒凉贫瘠的沙漠。而,以色列的加利利,则是一个充满了神迹,充满了思想的地方。

昔日的加利利,是一个荒凉而又贫穷的区域,那里人烟稀少,那里土地贫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耶稣却选中了它,耶稣把加利利湖作为第二故乡,从这里开 始了他的三年传道之路。在这片留下了耶稣无数脚印的山乡原野中,在这片留下了耶稣无数神迹的大街小巷里,在这片播下了耶稣撒的种子的田野土地上,历史,已 经翻去了厚重的页面,但是,基督的思想已经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每天,不计其数的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他们,在寻觅着历史,他们,在寻觅着耶稣,他 们,在寻觅着自己的路。

因为《圣经》,人们认识了耶稣,因为《圣经》,人们知道了真谛。来到以色列,来到加利利,就能够更好地解读《圣经》,只有解读《圣经》,才能够领会那其中的 深奥玄机。《圣经新约》记载了耶稣在加利利所走过的路,也记载了耶稣行过的事,更记载了耶稣习惯用比喻来向人们揭示天国真谛的传道手段,他用比喻来解释神 的道,他用比喻来引导人们认识怎样才能得着新生命。

对于耶稣的比喻手段,他的门徒们有时候也很难理解得透,他们会在无人的时候,问耶稣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 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门徒们还是有些不甚明了,因为耶稣的话充满了神的义,只有有 了义,才能够理解深的话语。

见他们还是懵懂,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 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 了。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在耶稣的教导下,他的门徒们成长很快,他们是“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得了道,成就了义,所以他们才能够前仆后继,将耶稣的精神传遍世界,传遍万国万邦,使得现在全球信奉耶稣的人已经达到了10亿之众。

~ 胡宝星

2010/3/15

沿着耶稣的足迹(19)渔夫约翰

耶稣在加利利一带传道的时候,跟随他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很敬仰很信奉耶稣,耶稣每到一处,后面都会跟着成千上万的人众。不过,耶稣只从这些人当中招收了12个门徒,在耶稣的这12个 门徒中,有一位叫约翰的人,这个约翰非施洗约翰,他是耶稣在加利利湖上招收的,是与弟弟雅各随同彼得兄弟俩一起跟随耶稣的,在跟随耶稣前,约翰是加利利湖 上的一个贫穷的渔夫,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也算是大老粗一个,而正是这位出身贫寒,大字识不了几个的渔夫,竟然写下了《约翰福音》、《启示录》、约翰一、 二、三书等收录在《圣经》中的名著。

约翰曾经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多次听到施洗约翰介绍过耶稣,所以在他跟随耶稣之前,对耶稣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当耶稣来到加利利湖唤召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 地弃下了渔船和渔网,追随耶稣而去。因为长年在湖上打鱼,造成了约翰的暴脾气,人们叫他“雷子”,可见约翰的性情有多暴戾,时常发发脾气,即便是这样,耶 稣却很喜欢他,所以,约翰被称为“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

因为没有什么文化,所以约翰也经常犯错误,因为觉着自己对耶稣忠心耿耿,所以他也就觉着自己应该有着更高的地位,他不好当面对耶稣讲,就让他的母亲去对耶稣 说,求耶稣让他们兄弟俩在耶稣的国里坐在耶稣的左右两边,耶稣听了很生气,对他们好一段批评,其他门徒看到约翰兄弟俩这样的做法,也都很不满意,纷纷斥责 他们。最后,耶稣对约翰说:“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就算这样,耶稣依然还是很喜欢约翰。在最后的晚餐的时候,约翰还挨到耶稣的怀里和耶稣说话,可见耶稣有多喜欢他。约翰对耶稣也的确是忠心耿耿的,他见证了耶 稣的许多神迹,耶稣被捕的时候被关押在大祭司家里,因为约翰认识这位大祭司,所以他得以跟随着缉拿耶稣的士兵进了大祭司家,而不是像耶稣的大弟子彼得那 样,大祭司的家丁们问他认识不认识耶稣的时候,他吓得不敢上前,人家三拨人问他,他三次都不敢承认自己认识耶稣,更不用说是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了。

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约翰跟着去了刑场,耶稣临终前把母亲玛丽亚托付给了他,请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约翰勇敢地答应了。耶稣被杀害后,他亲 眼看见耶稣复活,并与他一起进早餐,耶稣升天后,使徒们成立了耶路撒冷教会以及其他12个教会,约翰被称为教会的柱石,与誉为“教会磐石”的彼得等人一起 领导着教会。后来,约翰与彼得一起被捕,被投入了大牢。再后来,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在那里吃尽了苦头,他在拔摩海岛流放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启示录》一书。

后来,约翰被释放了,他就到了以弗所一带去传道,以弗所在土耳其境内,位於小亚细亚的西海岸,爱琴海的海滨,那里一度是商业中心,在新约时代开始没落,但仍为亚西亚省的主要城市。约 翰在以弗所写下了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这三部书,在以弗所期间,教会的根基已经立定,随着使徒们的离世,各种异端纷纷兴起,有的甚至打着基督教的 旗号来贬低耶稣。为了补充符类福音,更主要是为了保卫基督教,约翰挥笔写下了《约翰福音》,所有他的这些书都被收进了《圣经.新约》,可见约翰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主后69年,约翰在以弗所去世。

~ 胡宝星

2010/3/13

生命的见证

我信主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当中,神给我的恩典丰丰富富数算不尽。虽然我赚的钱不是很多,但我得着了最大的珍宝,就是主耶稣。他给我带来的好处不是用钱能买到的,就是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把祂舍弃掉。

一年前在加沙地带仗打得很厉害的时候,我就住在那一带,每天都会听到炮弹的爆炸声,也经常看到炮弹在空中飞来飞去。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让我深深体会到神的信实和可靠。不怕大家笑话,我本不是胆大的男孩子,但身处战争中我却从没惊慌害怕过。我的心每天都充满了平安和喜乐,照常工作吃饭睡觉,一觉睡到天亮从没失眠过。我知道阿爸父在日夜看护保守着我,我没必要惊慌害怕。是神把我放在这个环境中,让 我刚信主就尝到了主恩的滋味。我在三年中换了三个工地,在每个工地,都是我一个人做工,没有同伴,但我不觉得孤单。

在上『新生命』课程的时候,由于路远,我曾考虑每两周来一次教会。神不喜悦,借着生病让我学到了专心仰望他的功课。那是我来以色列以来病得最重的一次,我没有吃药,不断的祷告,不断的唱赞美诗。唱赞美诗的时候,眼泪流到脸上,我的病也随着眼泪流走了。从病中我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我的神是轻慢不得的。从那以后,我又多了一份敬畏神的心,也不敢再动两周来一次教会的念头了。

在教会里我事奉的岗位是司事。每当我做司事的时候,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我觉得我是在为主作工,心里充满了喜乐,我也感到阿爸父用赞许的目光悦纳我的事奉。

就像赞美诗里所写的“主你我最知心的朋友,主你是我最亲爱的伴侣”。非常感谢主,有五、六个月的时间,黎牧师每周到我住的地方接送我到教会。最近两个月我调去了新的工地,除了坐很久的车外,还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唱赞美诗,祷告与神交通,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走过了,感谢主给我预备这段路程。神赐给我智慧,让我能背诵圣经章节,当我软弱和烦燥的时候,脑子里就会出现神的话语,帮助我战胜软弱和烦燥,也战胜一切试探,

举个小例子,有一次我到超市买食品,收银员多找了我几块钱,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魔鬼的试探,毫不犹豫的把钱退还,因为只有这样,我心里才会有平安。我是基督徒,我当为主做盐做光,我要用我生命的见证来传扬我父的道。
(小樯)

小樯兄弟信主才一年,但是对真理很追求,在真道上跑得很快。他是背圣经的能手,经常在主日崇拜时上台背圣经。每次背圣经之前他都要先声明:“我要闭上眼睛,这样才能更集中精神。”然后他会非常流畅地,一字不差地背许多圣经的章节,样子可爱极了,我常感到自愧不如。教会有个惯例,每周六早上七点半,由一名弟兄或姐妹带领晨祷。二月六日这天由小强弟兄带领晨祷,以上是他的分享。
(王姐)

2010/3/12

沿着耶稣的足迹(18)耶稣与法利赛人

加利利的乡间,流传着许多耶稣的故事,遍布在大街小巷里,遍布在郊外旷野中;加利利的原野,弥漫着浓郁的圣地气息,飘荡在浩荡的的天空中,缭绕在辽阔的大地 上。两次走进迦利利,我走访了不少的圣地遗址,我听到了很多的耶稣传奇,我的脚印遍布了加利利的许多地方,那是我寻觅的脚印,那是我虔诚的脚步,每一次踏上加利利的土地,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因为,那里面,含有一份没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永远也感受不到的凝重。

短短三年的时间,耶稣的脚印遍布了加利利,耶稣的声音传遍了加利利,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求他治病驱鬼的人也越来越多,跟随在他后面的人们行色各异,有的是 感受了耶稣的教诲而深信不疑的人,有的是经耶稣的治疗而去除了疾病的人,有的是懵懵懂懂追寻真理的人,当然,也时常出现一些处处与耶稣作对时时与耶稣过不 去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是耶稣时代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团体,他们是犹太人的领袖,是犹太会堂的领袖,也是解释圣经律法的官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达官贵人。法利赛人严守着《圣经旧约》的律法规条,但是却忽视了律法的意义,他们固执地解读着圣经,却没有真正明白其中深奥的内涵。法利赛人始终固守着犹太古人的遗传,可他们竟然不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们时常与耶稣作对,他们处处为难耶稣。

当耶稣为人治病并宣布将其罪赦免时,他们则批评耶稣,他们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当耶稣在安息日为人治病时,“他们就满心大怒, 彼此商议,怎样处治耶稣。”因为在法利赛人看来,安息日是不能给人治病的,他们视耶稣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寻找时机寻找借口要捉拿耶稣,他们最终把耶稣送 上了十字架。耶稣死后,法利赛人没有停止对耶稣的门徒和使徒们的迫害与追杀,他们制造了主后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次白色恐怖,他们是基督教的死敌。

耶稣对法利赛人也是针锋相对,他说法利赛人没有真的义,他对人们讲道的时候,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耶 稣还说:法利赛人不明白《圣经》。耶稣经常批驳得那些与他为难的法利赛人哑口无言。耶稣说他们假冒为善,耶稣讥讽法利赛人“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 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耶稣还痛斥法利赛人贪爱钱财自称为义,“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 知道。”

在以色列工作期间,我走遍了以色列的大部分土地,我见证了基督教在以色列的境遇,以色列的国教是犹太教,而犹太教一直不承认耶稣是基督,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 儿子,他们极力排挤基督教,他们依然与基督教分庭抗礼,尽管,当初的法利赛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闭封自守的犹太教依然沉睡在历史里。

基督教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跨国度最广的教派,信奉耶稣的人已经超过10亿 之众,但是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在耶稣的故乡,占主流的依然还是犹太教而不是基督教。但是,可慰的是,从历史回到今天,法利赛人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 史,而基督思想在以色列在全世界却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离不了耶稣的思想,也离不了基督的精神。

~ 胡宝星

2010/3/11

沿着耶稣的足迹(17)寻觅在加利利湖

加利利湖是耶稣多次到过的地方,这里遍布了他的足迹,耶稣的故事犹如加利利湖边的卵石一样,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在这片方圆17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耶稣曾经显现了许多的神迹,从一开始用神奇的大能帮助彼得他们在已经几近无鱼的加利利湖捕捞到满满两船鱼,到他与众门徒在湖中夜航时遭遇暴风雨时所显现的神能,都充分显示出耶稣大能的权柄。

现在,我站在了美丽的加利利湖的岸边,我向着波光潋滟的湖面望去,映入我眼帘的加利利湖全然是一幅天然之美景,湖面坦坦荡荡,湖水晶莹澄澈。中东刺眼的烈日 下,加利利湖的水分在快速蒸发着,湖面升起了缕缕的轻雾,在湖面上方升腾缭绕。我沿着湖边漫步,我所在的位置是加利利湖的西岸边,这是一片平原,而湖的对 岸,则是高出湖面几十米的戈兰高地平原,两岸的高低差距如此之大,真是一大奇观。

我在水岸边停住脚步,看着脚下的加利利湖面,只见水面涟漪婆娑,波澜不惊,清澈的湖水映出湖边山峦的倒影,清澈的水中倒映着的山峦依然是那么俊朗而舒缓,随 着水面涟漪的清逸飘动似有若无地轻轻摇曳着,湖畔的树木把倩姿垂到了清澈的水中,与水影中的山峦争妍斗奇,树的婀娜,山的雄浑,令人神往。

我上了一艘观光游船,驶出了岸边,游船荡漾在美丽的加利利湖上,此时天已过午,天色开始转暗,雾气在加利利的上空轻轻弥漫,一阵阵山风袭来,冲撞着如烟般的 雾气四处蔓延散开,洒向了湖面,原本清清爽爽的湖水被雾气遮罩得缥缥缈缈。雾色中,游船继续朝着对岸驶去,湖面的雾气已经开始弥漫,游船已经看不见太远的 方向,已经无法靠近湖的另一岸边,因此,我也就无缘零距离靠近彼岸的戈兰高地,只能在飘悠而迷茫的湖雾中,仰视那朦胧的、高高在上的戈兰高地。

湖面起风了,雾色更加浓了,清爽又潮湿的雾气一股股扑面而来,我迎风站立,任凭着那薄薄的雾气冲撞着脸颊,我贪婪地吸着加利利湖水升腾起来的那股淡淡的水汽 的味道,薄雾遮住了我的前方,眼前的一切朦朦胧胧,我仿佛来到了两千年前的那个年代,我仿佛看见耶稣正带领着他的门徒,乘船游弋在加利利湖的湖面上。

《圣经》记载: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 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 大大地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看!戈兰高地!”一阵欢呼声把我的思想又拽回到了现实,我看到了朦胧的戈兰高地,我看到了陡峭的峭壁悬崖,弥漫的雾气笼罩着高地,高耸的戈兰高地显得更加深不 可测。现在的高地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枪炮声,一切仿佛都处于安详的和平环境当中,但是我知道,处于宁静当中的以色列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 的那些恩恩怨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弱,沉默中孕育着的这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民族之间的那些积怨不知何时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突然降临在这片看起来 是如此这般寂静的田园般的土地上。

~ 胡宝星

2010/3/10

沿着耶稣的足迹(16)牧者与羔羊

我走出了“五饼二鱼”堂,我看到外面的世界已是一片灿烂一片阳光,我的思想又回到了今天,回到了沐浴着阳光沐浴着春风的伯赛大的原野上。我站在这片耶稣曾经无数次踏过的伯赛大的热土上,任凭暖风吹拂而过,任 凭花香沁入心扉。我抬起头来,我看到刺眼的中东烈日正肆无忌惮地照射着伯赛大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心欣然。我眼望着远山与近峦,我惬意。美丽的伯赛大,山峦 叠影,云雾苍莽,争相辉映,别具情趣,意味无穷,我惬意之非常,我流连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倾醉于清纯绝世与从容恬淡中。

我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年代已久的小教堂,我走上前去,仔细端详,却发现原来这个小教堂叫圣彼得教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大弟子彼得而建的。我走进了圣彼得教堂, 轻轻提着脚步,慢慢仔细端详,我看到地面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字碑上我知道,这是一块在那里已经存在了千万年的巨石,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大石头,因为,这 是耶稣曾经站立过的地方。为了纪念耶稣升天前对使徒彼得的“册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基督教在此处修建了这座圣彼得教堂。

耶稣30岁 那年离开了家乡拿撒勒,在约旦河接受约翰的施洗后,便开始了他的传道之路,短短的三年,他的足迹踏遍了加利利,他传播的福音也传遍了整个以色列的大地。犹 太教强烈抵制耶稣,法利赛人百般阻挠耶稣,他们要置耶稣于死地,他们诱惑犹大出卖了耶稣,他们挑唆罗马统治者审判耶稣,他们给罗马统治者以压力,他们最终 杀害了耶稣。那年,耶稣来到人世间才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

当耶稣被犹大出卖,被钉上十字架,在第三天后复活后,耶稣向弟子们和忠心跟随他的几个人显现了,他向弟子们显现的地方就是站在这块巨石上,也就是在这个位置,耶稣向他的门徒们宣布,彼得将作为未来教会的领袖,从此确立了彼得在基督教中的崇高地位,彼得成为了基督教的领袖。

彼得是一个大老粗,来自于一个祖祖辈辈在加利利湖上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世家,他没有上过什么学,当耶稣来到加利利湖的时候,因着神的指引,他认出耶稣是基督, 是永生神的儿子。他领着自己的弟弟安得烈义无反顾地跟随了耶稣。但是,彼得毕竟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他对耶稣既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在紧要关头,他也会犹 豫彷徨,甚至在耶稣被捕后,在敌人面前他三次不敢承认自己认识耶稣,更有甚之,在耶稣被杀害后,彼得惊慌失措,导致其他的门徒也都没有了主心骨。

耶稣复活后回到了门徒的中间,那天他们吃过早饭后,耶稣站在这个位置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小羊。”羊,即代表耶稣的信徒,因为耶稣曾多次说他自己是“牧羊 人”,耶稣对彼得说,在他升天之后,彼得就要担负起基督教领袖的重任,而且一连说了三遍。眼见到耶稣在自己的面前显现,彼得知道这是耶稣对自己的信任,他 勇敢地答应了,又经过耶稣的一番鼓励,终于坚定了彼得的信心,从那以后,彼得担负起了教会领袖的职责。

彼得和其他门徒们和使徒们被猖獗的犹太教法利赛人到处追杀,保罗(后来成了基督教的领袖人物,他把基督教传到了罗马,后来,保罗成了天主教的创始人)是追杀 基督教的活跃分子,他们杀害了很多的基督教徒,彼得也被逮捕了,在他被杀害之前夕,耶稣派天使救出了他,因为他是教会的领袖,基督教的事业需要彼得。

坚定了信心的彼得成了基督教会的磐石,他领导着耶路撒冷教会继续着天国福音的传播,同时,他还领导着以色列其它的12个 基督教会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得是,曾经的大老粗彼得,在神的启示下,写出了《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这两部经典之作,收藏在《圣经新约》当中。在这期 间,教会也受到了犹太教和法利赛人的残酷镇压,到了尼禄当了罗马皇帝之后,他们对基督教的迫害更加猖獗,彼得只得东逃西躲,最后,他到了罗马,在那里继续 着他的事业。不久后,彼得被罗马政府逮捕了,他被判了极刑,而且不是一般的极刑,那是一种更为惨无人道的酷刑,彼得被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

~ 胡宝星

2010/3/9

约旦河之旅的震撼

我来自中国河南省,生长在一个无神论的家庭,在三十岁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神啊鬼啊之类的话题。直到二十年前,一九八九年的一天,一位大专院校的蒋老师在我平静的生活中出现,第一次听她给我讲耶稣等等,之后送给我两本圣经。那时我只是敷衍地翻了翻,就当作人情送人了。我根本听不进去,没有心情听,也根本就不信。她不断的约我去她家聚会,我当时的心态是给她面子去了几次。他们祷告、唱诗、讲见证,对我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只觉得他们傻乎乎的,非常可笑。

可是有十年之久,只要有机会,她总没有断过给我传福音。在我来说,我却越来越反感,想尽办法逃避她,直到我出国。我当时这样想,这下可把她给甩掉了,并嘱咐家里人千万别告诉她我去了哪个国家,否则她又会来烦我了。就这样我和她失去了联系,从此以后,我就再没有想过耶稣基督这回事了,连所知道的一点点皮毛也给我丢到脑袋后头去了。我只知道耶稣基督这个名字,如果有人问我,到底耶稣是谁,信耶稣是怎么一回事,我可是一问三不知。当时我认为耶稣基督这个人,和有关他的事,是人杜撰出来的。

真正认识神,来到他面前,是在二零零九年旦河之旅的时候。当我目睹黎牧师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庄重地为几位兄弟姐妹施洗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刹那间我明白了这是多么严肃的事啊。我一直认为信基督是一件很随便的事,信就信了,不高兴就不去信了。看见了受洗的那一幕,我的心再也不敢轻视基督教了。

从前那位老师向我传福音的一幕幕重新回到我的脑中,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求知欲。从看见受洗的那一幕开始,一路上到不同地方旅游的时候,我的心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论去到哪一处,我不再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抓住黎牧师问啊问啊,因为我认为他是牧师,就一定知道。旅游结束以后,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我回想起蒋老师当年给我讲圣经上的话语,回想起虽然我的父母都是无神论者,但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主张与人为善。我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从小就很单纯,从来不把人和事往复杂里去想。在国外几年的打工生涯中,亲身经历了一些人和事,深感世态炎凉、人心诡诈,我的心凉到了极点,从此以后以冷眼看这世界,不愿再与任何人交往。加上家里又出现了一些事情,真是内忧外患。

那时的我,是那样的无助。我工作的地方有座人行天桥,曾经无数次,我站在天桥上,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车流,我抬头仰望着天。因为不认识神,左右为难,进退两难,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整日以泪洗面。在这种情形下,我的心疲惫了、厌倦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我做出了回国的决定,也已经做了计划和安排。

出来几年了,从来就是蒙头做事,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什么。既然要回去了,就善待一下自己吧。听说教会经常举办旅游,于是就打听到了教会,第一次旅游就是到约旦河。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神为我预备的,他一直在等待我这只迷途的羔羊回头,神忠实的使女二十年前所撒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我不再犹豫,决志信主,这真是“人的尽头,就是神的开头”。

当我准备把这特大的喜讯告诉蒋老师,向她道一声谢谢时,才得知她已回了天家。我相信这十年来,虽然我们已经失去了联系,我相信她从没有断过为我祷告。如今当我信主时,我才明白她当年的执着,她不分时间地点,到处宣讲天国的福音。是因为她太爱主了,我当时却把她当成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

来到主的面前,信主以后,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喜乐了,总是唱个不停,我的话也多了。过去很怕星期五,因为没有地方去。我现在是盼望着星期五的到来,盼望能回到神的家,盼望和弟兄姐妹一起过团契的生活,那么开心,那么放松。我也盼望洗礼的那一天,终生铭记的那一刻的实现。我明白了,这么多年以来,在顺境时,不就是神时时刻刻的保守和看顾吗?逆境的时候,也都是神为我安排的功课吗?神是那么的爱我,赐给我数算不尽的恩典,可我的所作所为却亏损了神的荣耀。当来到神面前,与神交通的时候,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可我今天只想:你使用我吧!这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主啊,是你在茫茫的人海中把我寻找,是你让我的人生更新,是你让我懂得了感恩,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和伴侣,你是我生命的主宰。

亲爱的同胞,无论你此时此刻持什么样的态度,不信、怀疑、犹豫,蔑视等等,但请你记住,永远的记住:神永远爱你,他永不离弃你。不论你今天的处境多么的艰难,只要你信靠他,他就会帮助你。
~ yh

2010/3/5

沿着耶稣的足迹(15)五饼二鱼的传说

在美丽的加利利,有一个小城,它的名字叫“伯赛大”,耶稣的门徒彼得,安得烈,腓力三人就是伯赛大出来的。那天,我来到了伯赛大,我走进了这个被喻为“七泉 之地”的美丽的地方。伯赛大水源充沛,泉溪多见,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七个涌动着甘甜泉水的泉眼,这些泉水是伯赛大人的生活源泉,也就是在伯赛大这 里,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极为轰动的事情,那就是《圣经》上所记载的五饼二鱼的故事。公元4-5世纪的时候,为纪念这一奇迹的发生,基督徒们在当年事件发生的所在位置上,建起了一座“五饼二鱼”教堂。

根据《圣经》记载,希律杀害了施洗约翰之后,还要捉拿耶稣,耶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赶紧领着众门徒往伯赛大那里去,想顺便在那一带躲一躲。临走的时候,耶稣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但是当他们走在路上的时候,耶稣的追随者跟来了许多,当他们走到一片山野里的时候,耶稣坐下来休息,他回头一看,发现有几千人在空旷 的野地里围拢着他,他就开始一边给人们讲道,一边给病人治病。由于人们都听得太投入了,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不早了,到该吃晚饭的时候了,门徒们对耶稣说: “天黑了,就让这些人到附近的村子里吃饭吧。”

耶稣朝四周看了看,近处没有什么人烟,于是说:“你们可以给他们东西吃。”彼得他们感到很为难,因为这一带是荒郊野外,跟随耶稣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是两手空空,这5000多人的口粮从哪儿去弄呢?门徒腓力对耶稣说:“听众这么多,即便买20两银子的饼,也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何况这里是僻野荒地,到哪儿买那么多的饼呢?”门徒安德烈说:“瞧,那里有个小孩,带了五张大麦饼,还有两条干鱼。”耶稣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就够了。”

众人疑惑不解,不知道耶稣的意思。耶稣对门徒们吩咐道:“你们让大家一排一排地坐下,或100人一排,或50人一排,我们这就分食物给他们吃。”门徒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何意,尽管满腹疑惑,大家还是照着耶稣吩咐的去做了。耶稣从那个小孩手中拿过那五个麦饼和两条干鱼,用手把它们掰开来,然后放在篮子里。

做完这些以后,耶稣吩咐他的门徒们将这些食物分给众人吃。奇迹发生了,篮子里的饼和鱼在分发的时候取之不尽,分到了每个人的手里,直到漫山遍野的5000多人都一个个都吃饱了,篮子里还剩下不少。最后,把那些吃剩的碎鱼碎饼都收拾起来以后,门徒们发现竟然又装了满满的12篮子。

“使徒回来,将所作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地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但众人知道了,就跟着他去。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日头快要平西,十二个门徒来对他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借宿找吃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野地。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 吧。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门 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 十二篮子。——《路加福音》”

我走进了伯赛大的“五饼二鱼堂”,这是一座拜占庭时代的教堂,走在教堂里面,里面不是很大,但却非常的洁净,教堂里面充满着肃穆的气氛。我看到有一块马赛克 拼图,据说这是全以色列保存最为完好的马塞克,图案就是一个装有五个面饼的篮子,两边各有一条鱼,这象征着《圣经》中“五鱼二饼”的故事,这些珍贵的马赛 克籍着精湛的技巧以及艳丽的色彩将加利利湖中所能够见到的动植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沉思着,冥想着,我仿佛走进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历史的一幕,我仿佛看到五千之众的人们拥挤在这里,大家正在从耶稣的门徒手中的篮子里领取麦饼和干鱼,篮子里的食物取之不竭,而耶稣正面带慈祥的笑容注视着这些跟随他来到这里的人们。

~ 胡宝星

2010/3/4

沿着耶稣的足迹(14)我登上了八福山

远远望去,在加利利湖的北岸,有一座不很高的山岗,人们告诉我说,那座山岗叫“八福山”,我远望着八福山,我走近了八福山。八福山的外表和周围其它的山丘山岗没有多大的两样,但是我知道,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乃至全世界的人类史上,八福山乃是一处极负盛名的圣经圣迹,这里是信奉耶稣的人们日思夜想的地方!我乘坐旅游车上了八福山,上山的路上,我看着窗外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美极了的一片天地,那里漫山遍野绿草如茵,那里百花灿烂鸟语花香。

旅游大巴在一个大院落的门口停下来,我走进了大院,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座教堂,这就是八福教堂。远远望去,我看到这座教堂的顶部圆拱下方是八角形的,标志着 “八种福”的意思,想想当年耶稣就站在教堂这个位置“训话”,于是,心,就很有些澎湃。我站在石柱围就的回廊上,这里是八福山的制高点,我低首俯望。身边近处,是百花盛开风景如画的原野花园,放眼望去,是烟波浩荡景色旖旎的加利利湖,一切尽收眼底了!

八福山的出名是因着《圣经》,因着耶稣曾在此处“登山训众”。耶稣在加利利一带到处传道,他的身后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那天,有很多人跟随他来到了这个山岗 上,于是,耶稣就向追随他的人们宣讲起“八福”,从那以后,这个本来并不太起眼的高丘就被称作“八福山”。耶稣的这次布道,后来被称为“山中宝训”,这在 基督教的历史上和耶稣的生涯中被认为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

八福是“八福真谛”或“真福八端”的简称,《圣经》记载当年耶稣在此向追随者们指明世上有八种人是有福的,这八种人分为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渴求 慕义的人,怜恤的人,清心寡欲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及为正义受逼迫的人。从此以后,这八福也就成了基督教徒们一生的做人准则,是基督教徒们严格恪守的“宝 训”。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 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 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

我走进了八福教堂,满怀着庄严与肃穆,我仿佛看见耶稣就在我们的中间,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耶稣的时代。我思想着,我感受着,我仿佛走进了基督里。我抬起头 来,看见八扇钟形拱顶的窗牖上分别都镂刻着耶稣论八福的部分文字,那些希伯来文字的字体古朴而苍劲,使这些我们读不懂希伯来文的人也仿佛觉得能够从中读得 出那些深奥的哲理。伟大的基督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不可缺少,博大的基督精神正在越来越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胡宝星

2010/3/3

沿着耶稣的足迹(13)彼得这个人

走进迦百农城,我看见里面的游客还真不少,大家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颜色的皮肤,有着不同颜色的眼睛,操着不同语言的话语,不管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地方,大 家都是为了寻觅耶稣的脚印而来到了迦百农这个已经荒芜了的昔日名城。我在城内四处转到处瞧,生怕遗漏下什么,我每个景点都拍了照,最后,我又走到了一座高 大的铜像前,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座圣彼得铜像,是世人为了纪念耶稣的大弟子彼得而建。

彼得是耶稣最赏识的门徒,因为他在加利利湖认识耶稣的时候就对耶稣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知道彼得是属灵的人,就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 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 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彼得的名字原本叫西门,耶稣为他起了彼得这个名字,就是磐石的意思,后来,彼得确实成了基督教的磐石,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复活和升天的时候,彼得都亲眼看 到了。耶稣升天前的嘱托,使得彼得成了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他担当起了众门徒领袖的角色,后来,他成为了基督教会的领袖。彼得出身是打鱼的,是个粗人,没什 么文化,脾气冲,说话直,对耶稣忠心耿耿,因为他的脾气,耶稣平时也没少批评他。

据《马太福音》等记载,当耶稣说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时,彼得不让他去,劝他说“主阿,万不可如此, 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身来,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这句话确实够彼得受的,他 很委屈,对耶稣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

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彼得不相信自己会怕死,于是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心里很有些不服气 ,心想我对你忠心耿耿的啊!我怎么会那样没出息呢?他委屈地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马太福音》”

结果,还是应验了耶稣的话,耶稣被犹大带来的士兵给抓走了,彼得尾随而去,但是他不敢上前,“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 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 一伙的。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彼得就发咒 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马太福音》”

耶稣被害后,他的使徒们遭到了迫害和捕杀,彼得自然也被抓到了,他被大祭司带到犹太人会堂进行公审,但是他毫不畏惧,慷慨激昂,最后被投进大牢里,希律准备 在逾越节后就公审处死他。已经升天的耶稣派出使者把他从大牢里救出,他见到了躲避起来的其他人,他把耶稣派出天使救他的实情告诉了大家。为了逃避追杀,彼得逃离了耶路撒冷。后来,彼得成了基督教会的领袖,并写出了《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被列入《圣经.新约》当中。

因为有了彼得,加利利湖的鱼也非常有名了,其中 最大个最鲜美的一种鱼,就以彼得的名字命名了,人们给这种鱼起名叫“彼得鱼”。彼得鱼堪称当地的特产,游人们随便走进湖畔任何哪一家餐馆,都可以品尝到鲜 美可口的彼得鱼。如今,在加利利湖中撒网捕鱼,是加利利一带居民的主要职业之一。加利利湖域风景优美,真称得上是无限风光在“湖”上啊!

以色列境内号称有两个海,一个是死海,另一个就是加利利海,也就是加利利湖,是一个淡水湖,犹太人喜欢把加利利湖称作“海”。当时的加利利一带是最被人瞧不 起、最被人厌恶的地区,可是这片辽阔的大地最后却成为耶稣传道工作的主要地区,耶稣一生所行的神迹奇事大部分也出现在加利利地区。耶稣在加利利湖收了彼 得、安德烈、雅各、约翰(就是写出《约翰福音》的那个约翰)几个渔民为门徒,这是一些大字都识不了几个的穷苦人,后来,耶稣又收了马太和犹大等人,他的门 徒确定为12人,尽管他的追随者已经有很多很多了。

~ 胡宝星

2010/3/2

沿着耶稣的足迹(12)走进耶稣之城:迦百农

已是中午时分,走了不少的路了,累了,也饿了。我看了看手表,已经接近中午12点 了,其实我的肚子早就已经咕咕叫了,我在迦百农城门口留住脚步。我走到一处树荫下,席地而坐,打开饭囊,进我的午餐。我的不远处就是迦百农的城门,我端详着迦百农的城门,迦百农的城门其实很简单,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城”的感觉,从外表看去,就好似一处普通的公园的大门差不多。

我望着城门口左侧镶嵌的那块大理石,那上面的“Capernaum The Town of Jesus (迦百农,耶稣之城)”几行英文字闪闪夺目,看到这几个字,我知道,两千年前的耶稣,每天就是在这里进进出出,因为当时他住在迦百农的城外。耶稣把基督的思想传给了迦百农的百姓,尽管他在这里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但是他没有放弃,他的事业在迦百农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饭后,我走进了耶稣之城迦百农。走进迦百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荒凉”,因为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处处的断壁残垣。城内的面积不算太大,我看到的都 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废墟,但我知道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饱浸着历史的沧桑,都折射着基督思想的光辉,以色列就是一本 《圣经》,在这个国家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圣经上所描述的事情的地点,迦百农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圣经教科书。

耶稣带着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四个人离开了加利利湖,他们到了迦百农,在迦百农的这段时间,耶稣创下了许多神迹,他医治好了从屋顶掉到地上把脚摔坏了的 瘸子,又治愈了许多被魔鬼附体的精神病患者,还让瞎子睁眼看东西,让哑吧开口说话,甚至还让当地犹太会堂会长睚鲁死去的女儿复活。耶稣在为民治病、驱鬼、 排忧、解难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传播基督的思想,他在迦百农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路加福音》说:“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 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值得一提的是,耶稣曾经在家乡拿撒勒也行过神迹。那一天,耶稣在迦拿的一个亲戚家里娶媳妇,结婚就要摆婚宴,亲戚朋友们被邀请去参加婚礼,耶稣的母亲玛丽亚 也去参加了,同时,耶稣和他的几个门徒也被请去赴婚宴。因为酒席上人很多,搞得很热闹,酒席上的酒都被喝光了,玛丽亚把这事告诉了耶稣。其实,耶稣当时并 不想管这件事,他对母亲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但是母亲已经说出来了,况且,他也想通过自己的神迹来告诫门徒自己是何等样的,于是,他让人安排了六口石缸,里面各倒进三桶水,耶稣把六大缸水全部变成了上 等的好酒。《约翰福音》记载:“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迦百农成了耶稣工作和生活的根据地,他白天一整天都在外边辛勤地传道,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才返回迦百农休息,耶稣在周围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去传道,宣传天国就要来临的福音。除了在外传道之外,每逢安息日,耶稣都会到迦百农的犹太会堂做讲道的工作,他领着彼得等人在迦百农开展着工作,开展着事业。

耶稣也赋予彼得等四个门徒以特殊的能耐和权柄,使他们也能够驱邪逐鬼,医治百姓的顽疾沉疴,他们开始在这一带活跃起来,耶稣的威望迅速提高。《马太福音》记 载:“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但河外,来跟着他。”“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 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叙利亚当时也在以色列的国土范围。

耶稣经常到迦百农的犹太会堂去,在那里宣经布道,在那里传播福音,“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但是,耶稣所走的路依然是艰难曲折的,因为迦百农很多人不信奉耶稣,不相信耶稣为百姓所行的神迹,不相信耶稣所传播的天国福音,法利赛人和文士们经常教唆人们处处与耶稣为难,耶稣为此心灰意冷,他生气地说:“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

耶稣的预言应验了,在他遇害之后,繁华的迦百农日渐式微,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渐渐地,迦百农没有了人烟,没有了生气。现在的迦百农已经是面目皆非了。往日 繁华热闹的迦百农,现在只剩下濒临加利利湖滨蓑草败土中的一堆堆残石烂瓦。迦百农就这样被抛弃了,被遗忘了,甚至现在连它具体在什么地方都无法确切判定, 往昔的繁荣只能凭借一些断壁残垣来分辨。

~ 胡宝星

2010/3/1

沿着耶稣的足迹(11)走在了迦百农的原野里

平坦的马路,起伏的原野,美丽的迦百农,神奇的迦南地。天空,是炎炎的中东烈日当空,大地,是习习的迦南和风拂面,我来到了有着万千个传说的迦百农,我走进 了《圣经》上所描述的这片留下了许许多多耶稣脚印的地方。我下了车,踏上了迦百农的土地,走上了这片依然保留有许许多多圣经遗址的大地。我停住脚步,端详 着美丽的迦百农,我看到迦百农的原野一片碧绿,我看到迦百农的山岗百花绽放。

我向前走去,脚踏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慢慢向前,我呼吸着迦百农的空气,我沐浴着迦百农的春风,我仿佛看见了耶稣的脚印,我仿佛听到了远远传来了教会里的赞美歌声,我仿佛嗅到空气中轻柔飘过的橄榄树的芬芳。

迦百农是加利利湖东北方向的一个城市,离约旦河口约4公 里远,耶稣时代的时候迦百农就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通商口岸,当时这里也是以色列北部的渔业发达地区,罗马统治者在迦百农设有税吏的办事处,设立税关征收关 税,耶稣的门徒马太就曾经在这里当过税吏。迦百农的历史悠久,原来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渔村,到了罗马时期,开始成为一个繁华的犹太城镇。当时这里的酒肆林立,市廛热闹,来来往往的商人常常从大马士革带回丝绸和香料,然后在此销售,走的时候再带去加利利的鱼干和水果,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繁华的经济中心。

耶稣刚开始传道的时候,就以迦百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此向人们传播许多天国的福音,而且在此地行了许多神迹。耶稣以迦百农为据点,将传教范围不断向加利利四 周地区辐射,逐步扎下了根基。因此,迦百农有“耶稣第二故乡”之称,我走近了迦百农的耶稣遗址,我看到大门上有一块大理石的牌子,上面写着“基督之城迦百 农”。我走了进去,我仿佛走进了《圣经》里,因为,迦百农里有着那么多的耶稣的遗址,又有着那么多的耶稣的传说。

进了迦百农,就不得不先说说马太,因为马太既是耶稣的门徒,又是《马太福音》的作者。马太在耶稣刚到迦百农的时候是迦百农城的一名税吏,马太这样的税吏在当 时是属于很富有的人,但同时也是遭人藐视的人,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同胞中抽取金钱来给外邦统治者,因为当时的以色列被罗马占据着,当时的税吏们也从中榨取百 姓的钱财,中饱私囊,因为自古以来收税的都是榨取老百姓血汗的主儿。

耶稣路过那个税关的时候,他看见了马太,于是就召唤了他,从此马太撇下一切,跟随了耶稣。《马太福音》用简单的几个字描述了马太跟随耶稣的事:“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其实,马太刚刚跟随耶稣的时候,法利赛人为此事还攻击过耶稣,法利赛人是最猖狂反对耶稣的人,是基督教徒的死敌。马太刚刚跟随了耶稣的时候,他邀请耶稣以及 当时已经跟随了耶稣的彼得与安德烈兄弟,雅各与约翰兄弟在他家吃饭,据《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 一同坐席。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从此,马太就跟随着耶稣,一直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在马太刚刚追随耶稣的时候,他和彼得等十几个耶稣的门徒一样,只是一种对耶稣的敬仰,他们跟随了耶稣,但 是他们都没有什么作为,直到耶稣复活,显现,嘱托,升天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耶稣是真神,他们摆脱了以往的懦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了,他们开始了使徒的道路,他们四处传福音。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犹太教对基督教徒们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与杀戮,十二个使徒中有好几个被杀害,而大名鼎鼎的保罗先生,就是当时迫害 基督徒最活跃的人。

马太躲过了犹太教的迫害,他没有像其他几个耶稣的门徒那样被犹太教杀害,他侥幸活了下来,他走遍了中东地区,又走遍了北非一带,他到处传播耶稣是《圣经旧 约》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他用希腊文写下了《马太福音》。马太在书中反复强调耶稣是王,要犹太人明白耶稣就是弥赛亚,他在书中介绍耶稣的家谱,证明他是大卫的子孙,具有王室的血统,并且与旧约圣经中弥赛亚的出生相吻合,《马太福音》全书有三十处以上指出耶稣的事情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以说明耶稣 的出现是上帝耶和华早就预备了的。

《圣经》上有关马太的介绍并不多,四福音书中都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但是,他写下的《马太福音》却《圣经》中非常关键的一部福音书,是基督教徒以及信奉耶稣的人 的必读之物,马太的《马太福音》是用希腊文写成的,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因为当时的以色列已经被土崩瓦解了,犹太文被抹淡,希腊文成了当时以色列中东最流行的语言文字。

《马太福音》把犹太人的视野扩大了,因为《旧约》只是把眼光放在犹太人身上,而《马太福音》则把犹太民族转移到教会的身上,这样一来,耶稣就属于全世界的了。 在写作方面,马太用了四十个比喻,把许多深奥的教训用浅显的方式讲出来,使人很容易理会耶稣的精神与思想。对于研究《圣经》的人来说,必须明了的是,马太 福音是四福音中唯一提到教会的一本书。马太穷其一切地传播福音,他把基督的思想传播到了全世界,最后,马太在波斯殉道。

~ 胡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