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3

地中海岸 夜阑珊(34)

“怎么这么清静啊!连个狗叫声都听不到啊!”崔凯杰一边蹬着自行车,一边转身对他们俩说,“这村子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呢?好像是在唱空城计,难道安息日都这样?”

“要不然怎么会叫安息日呢!人家这不是空城计,都待在家里面读《圣经》,都在守安息日呗!”唐云伸出右手,指着路两边那些花园式的民宅,一边骑车一边说道,“每户人家都有人,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人家犹太人守安息日的主要事项,就是待在屋子里读《圣经》,在这个时间段里,任何动动手的事儿都是绝对不允许做的,眼下,即使屋子里面的看见有人进入到他们的领地里,也没有人会出来干涉的。”

“那就是说,我们在外面爱干嘛就干嘛,屋子里没有人会出来干涉?”崔凯杰故意开着玩笑说道,“他们就不怕有坏人闯进来?就不怕有人进来做坏事?”

“难道人家还害怕你能干啥坏事?你不就是来摘个西瓜吃吗?”苏少杰笑着,揶揄了他一句,“你可别忘了啊,啥事也比不上人家读经重要。”

苏少杰的话把两个人都逗乐了,其实,眼前的这一切对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来说,还真是蛮新奇的,因为他们知道那些犹太人们肯定在屋子里已经看见他们这几个闯入者了,但是人家是绝对不会出来干涉的,因为他们在守神圣的安息日,此时此刻,他们什么也不能做,就算是这几个年轻人图谋不轨,进来干点儿坏事什么的,他们也只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想到这些,苏少杰们的心里还有那么一股子的得意,他们使劲蹬着脚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他们沿着村子中间的那条干净而又平坦的马路街道,朝着村子的南面快速奔去,离着村头还有好大一段的距离,他们就看到了前方那一片片绿色的原野,还有那一个个丰收在望的小果园,他们视野里的果树连成了一片,伸展出去很远很远,几乎看不到边儿。

他们到了村外,来到了一棵参天大树下,那大树的下面,是一大片树荫,他们下了车子,把车子支好,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树荫下的草地上,气喘吁吁地瞪大了眼睛,望着眼前那一个一个的小果园,还有那一垅垅的瓜田,他们的眼睛都发亮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西瓜田里那一片片又圆又大的西瓜,他们看到了葡萄架上那一串串珍珠一般的葡萄。

“咦!那是什么?”苏少杰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片瓜田,问道,“那不是哈密瓜吗?”

“哈密瓜?哈密瓜在咱们新疆的哈密,这里哪来的哈密瓜啊?”崔凯杰笑着说道。

“那确实是哈密瓜,只不过人家以色列人不叫这个名字,”听到崔凯杰的话,唐云笑了起来,他解释道,“这种瓜多了去了,只要是热带地区都能看得到,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叫法,因为咱们新疆的哈密出产这种瓜,所以咱们就叫哈密瓜了,这不奇怪。”

“嘿!唐云啊,你懂得还不少啊!佩服你啊!”苏少杰和崔凯杰异口同声地说道。

“其实并不是我懂得多,我是一个小木匠,也没有什么文化,”唐云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道,“只是因为我在科威特和博茨瓦纳这些地方都干过,我见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的多了。”

“那,咱们动手吧!”崔凯杰指着前面的西瓜地,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都流口水了,还等什么呀?”

“还是小心为妙,别让守园人逮到我们。”苏少杰有点不放心他们即将开始的行动。

“苏翻,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唐云笑了,对苏少杰说道,“他们也都在家读经呢,哪有那闲工夫出来看园子啊!我们现在在干些什么,他们在屋子里肯定也看得见,但是经上说了,我们这些外来者可以吃地里的果实啊,往后你记住啊,苏翻,在以色列这里,像这种事儿不算是偷,咱这是大大方方的事儿啊!”

“那好,咱们开始吧!”苏少杰想想也是,入乡随俗嘛!

他们走进了瓜田,在地头上挑了两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唐云挨个儿用手拍了拍,啪啪响,他说道:“好!开沙了!准甜!”

他们抱着那两个大西瓜回到了树荫下,坐下来准备享用一番,可是他们没有带水果刀子,苏少杰心想:怎么样才能把这两个大西瓜给切开呢?

这边苏少杰正寻思着呢,那边的唐云把一个大西瓜放在了眼前的草地上,他右手五指并拢,准备拿手掌当刀子,刚要往下劈,苏少杰赶紧拦住了,连声说道:“别急!别急!唐云,小心点儿,别把西瓜劈碎了,地上怪脏的,那样就没法吃了。”

唐云哈哈大笑道:“放心吧!看我的!”话音刚落,手掌劈下,滚圆圆的一个大西瓜,被他劈开了好几道大裂缝,恰到好处,用手一掰就分成了好几块。

“好手法啊!唐云,说实话昂,你是不是经常出来偷西瓜吃啊?”苏少杰逗他说道。

“你看你看!我这刚露一手,就惹来麻烦了,哈哈!”唐云笑着说道,“我这木匠的手,那可是吃饭的家伙什儿啊,咱就有这点儿本事,能掌握力度,劈个西瓜那就是小菜一碟,咱这是铁砂掌啊!”

“哇!真甜!这西瓜真甜啊!”崔凯杰一边吃着西瓜,一边擦着嘴边流下来的瓜汁,嘴里还一边赞不绝口。

“你没看西瓜地里的土壤都是沙土土质吗?而且现在还不是雨季,应该算是旱季,咱中国老农们常说的一句话:旱瓜涝枣,你忘了啊?”苏少杰笑了,他嘴里吃着西瓜,伸出一只手来指着不远处的西瓜地,说道,“只要是沙窝里的西瓜,那肯定甜,而且还是开沙的!”

三个人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着笑着,一眨眼的功夫,一个大西瓜没了!唐云接着又来了一个“铁砂掌”,把第二个大西瓜也给劈开了,没有多大会儿的功夫,两个大西瓜被三个人给瓜分完了,西瓜吃完了,身上的汗水也消失了,他们觉得已经凉快了许多。

苏少杰把最后一块西瓜皮放进了随身带的一个塑料袋里,擦了一把嘴,对他们说道:“我在来以色列之前的那几天,上网查了一下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以色列处于欧洲、亚洲和非洲这三大洲的交界处,这样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所以以色列的国土就有着几大洲特性的气候条件。”

“还有这一说啊?”唐云有些不解地问道。

“那是当然的了!”苏少杰笑着,说道,“在以色列的某一个农场,可以看到欧洲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落叶水果,而在离它不远的另一个农场,又可以发现只有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的水果,这很有意思吧?”

“你是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水果旺季刚开始时,还有等到旺季结束时,以色列人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也就是说,哪怕是过了旺季,也有是水果可以采摘的。”

“正是!这里甚至并不分什么淡季和旺季,因为这边的作物是淡季了,那边的却是旺季到了,啥时候都有收获。你别看以色列的国土面积这么小,但是她却有着地球上五大洲的各种条件,也就是说,以色列既是一片沙漠,也是一片绿洲。”

“咦!苏翻,我忘了告诉你们一件事,”唐云好像想起了什么,他说道,“我好像听说这个村子是什么基布兹。”

“基布兹?什么意思?”苏少杰从来还没有听到这样一个名词。

“基布兹是以色列的一种集体农庄,有点像咱们中国当年的人民公社,但是又不全是,哦!对了,就和当年大跃进时期中国农村吃食堂大锅饭差不多,因为他们的基布兹是吃公共食堂的,个人家里不开火灶。”

“不对啊!以色列是资本主义制度啊,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有这种已经被社会主义中国都抛弃了好些年的人民公社,还有那什么公共食堂大锅饭呢?”崔凯杰也觉得很有些费解,他问唐云道,“你这是听谁说的?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啊?”

“确实是真的啊,听说以色列的基布兹有不少呢,而且都还搞得不错呢!”唐云认真地说道。

说起人民公社、集体食堂、大锅饭这些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那是社会主义初期的产物,它们一直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现在那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了,甚至连东欧的那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们都抛弃了集体农庄,这些名词早就已经成为留在中国人脑海里的一些回忆。

后来,苏少杰从叶怡彤那里知道,以色列确实是有集体农庄形式的基布兹(Kibbutz)存在,以色列全国大约有275个“基布兹”,其结构主要由农民组成,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基布兹的产值却占全国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基布兹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解决了以色列全国一半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了,这种奇迹也只有犹太人才能创造出来,换了谁,也没那个本事!

以色列的基布兹里是实行共产主义的运作方式的,在基布兹里,与中国当年的人民公社差不多的是,他们也有领导干部,他们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比人民公社还要“进步”。但是值得称道的是,基布兹里的领导干部的收入和一般农民的收入完全一样,没有特权,没有等级,这些基布兹的领导干部比中国当年的公社领导干部还要廉政,基布兹里的财产是公有的,民主也是绝对平等的,这里所有的社员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所有的人都在公共食堂里免费就餐。

生活在基布兹的“社员们”生活得其乐融融,就像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一样,这也是犹太民族的特性使然,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几个民族能够像犹太民族这样,人心很齐,团结一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基布兹出了不少的优秀人才,在以色列短短几十年的建国历史里,就有四位总理是来自于基布兹!

~ 原创小说: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