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31

重返以色列(34)(离境)我站在尼波山上

我们在马达巴这座古老城市的大街上转了转,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少的古老教堂,因为这座城市里的教堂太多了,光是有着1000年以上历史的基督教堂就有80多座,我们不可能去一一拜访了,因为我们下午还要去尼波山。

我们走进了一家阿拉伯饭店,在里面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午饭。饭后,继续我们的中东旅行,约旦司机巴萨姆驾驶着我们的豪华旅游大巴朝着附近不远的尼波山疾驰而去。

尼波山离着马达巴很近,我们向北行驶了大约10公里的路程之后,就来到了一个叫索雅豁的地方。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一座不是很高的山,有一条公路直达这座山的山顶,这座山就是极负盛名的尼泊山。

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的伟大先知摩西在这座山上度过了一生的最后时光。摩西在《圣经》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同时也被伊斯兰教封为六大使者之一。


伊斯兰教有六大使者,他们是阿丹(亚当)、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撒(耶稣)和穆罕默德。从这六个人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五个人都是《圣经》里的人物,只有第六位的穆罕默德不是。所以说,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圣经》里记载了摩西率领犹太人越过红海逃出埃及准备进入应许之地之前,因为悖逆了上帝所以进不了应许之地,就只能在旷野里漂流。他们最后走到了尼波山这里,他们可以进入应许之地了,因为上帝惩罚他们的日子告一段落了。

站在尼波山的山顶上就可以遥望到应许之地、可以看到圣城耶路撒冷。但是对于摩西来说,他将永远无法到达那里,尼波山是他的终点,因为上帝制止了他往前走的脚步,他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他也违背了与上帝的立约。

尼波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曾经不被人们所知晓。尼波山的地位是到了2000年才被“扶正”的,也就是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光临这座山的那一年,总算是给了这座山一个真正的名分,因为罗马教皇立了这座尼波山的石碑,也算是给了这座山“钦定”了身份,因为在这之前到底哪座山是尼波山,一直都很有争论。

天主教列在《圣经》里的《次经.马加比二书》中记载,在公元前586年的那一年,当巴比伦帝国攻占耶路撒冷城并摧毁第一圣殿之前,以色列的伟大先知耶利米曾经事先将神的帐幕和约柜藏在了尼波山的某个山泂中。

约柜的去向一直是一个谜,因为巴比伦人攻陷圣城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抢劫了神殿里的所有珍贵金银珠宝,又把犹太人都掳到巴比伦去了。也就是说,当第一所圣殿被掳掠,被带到巴比伦的大小器皿中,并没有约柜在里面。

但是70年之后波斯王古列允许以色列人回归并让犹太人重建上帝殿的时候,尽管让他们带回来很多的金银珠宝,也就是当年神殿里祭拜上帝的那些神殿器皿,但是并没有约柜在其中,因为约柜已经不知所踪了。

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所建的第二所圣殿,里面也没有约柜的影子。约柜从上帝殿里神秘地消失了,从此成为考古史上最大的一个悬疑。

对于基督教、犹太教、甚至是其他信奉上帝耶和华的教派来说,约柜里有上帝亲手书写的“十诫”,其中隐藏着上帝与人类的终极链接。

如果《马加比二书》所讲的约柜去向一事属实的话,将来在尼波山上的山洞里进行考古挖掘或许就有可能找到那个约柜。但是在经历了千年变故的尼波山上能够找到那个所谓的洞穴,又谈何容易呢?

但是,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那个约柜里的十诫其实已经被找到了,在1992年6月17日的上海《解放日报》第七版的专栏里有一篇报道,题目是:《海湾战争的“神话”》。经调查得知,这则新闻是有可靠来源的。

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人向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沙漠风暴”,当时多国部队猛烈的炮火打入地底约一百多米深,试图消灭躲在地下洞穴里的伊拉克军队,结果就“炸”出了洞中的十诫石碑。

当时,一阵猛烈的炮火之后,美国人攻进了伊拉克南部的幼发拉底河河畔,但首先抵达石碑现场的英美考古学家在洞穴内发现了刻有”十诫”的石碑,因为伊拉克有着许多许多的历史遗迹,所以在美国人打进伊拉克的时候考古学家们也是紧随其后的。

这项发现非常令人激动,科学家们对于石碑上的文字刻写方法更是感到惊异。根据石碑上刻写文字的技术来看,显然是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耶路撒冷大学的物理学家阿伦斯说:这种技术在当年那个时候是不可能有人掌握的。尽管经过了许多世纪的风化侵蚀,但石碑上的字迹依然清晰,边缘锋利,任何石匠都不可能刻出如此完美的字样。

以色列文物部专家比科说:这些石碑是在3300年前由上帝首次赐给摩西的。尽管经几千年有侵蚀已遭磨损,但碑文的笔划清晰有力,没有一名石匠能达到如此水准。

阿伦斯和其他来自欧美的科学家们曾对石碑采用X光线和计算机分析等各种不同方法进行查验。柏林大学教授萨尔斯说:碑文无疑是烧到石碑上的。我现在不能肯定说是激光束,但确实使用了某种雕刻光,这是古希伯来人还远远未达到的一种技术。

这也就是说,十诫其实已经被找到了,是在伊拉克找到的。可是约柜呢?既然十诫是在伊拉克找到的,很显然约柜也应该在伊拉克的某个地方,《次经.马加比二书》显然也是杜撰了约柜的下落,怪不得《圣经》不认可《次经》呢!

我们抵达了尼波山,我们在半山腰的一道大门前的停车场停下了车,因为大门里面是一个大院子,里面就是尼波山的山顶,那里面是摩西纪念教堂的所在地,那个大院内禁止任何车辆进入。

山头上的主要教堂建筑是在公元4世纪初期建造的,山上有一座摩西纪念教堂,教堂旁有几个建于公元531年的墓穴,里面绘有马赛克镶嵌画。在尼波山上的教堂及建筑里,马赛克依然是装饰与装修的主题。

我们走下了旅游大巴,我们的脚下是沙砾地。我们的右侧是低矮的旷野,因为我们上山所经过的马路要高于那些旷野,那些旷野就是当年以色列人转悠了40年之久的漂泊路,因为以色列人错失了进入迦南地的机会,他们进不去应许之地了。

我眺望着那片旷野,旷野里除了很少的一些树木之外,几乎全部是旷野与荒山,一眼望不到边。在中东烈日的烘烤下那片旷野大地看上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灰色世界,烈日如火焰般毫无遮挡地喷吐到那片旷野上,广袤的旷野荒山被烘烤得像个蒸笼,我仿佛感觉有一股股的热浪远远地向我们逼来。

导游翻译俞舟用手指着远处旷野里的一小簇绿荫地告诉我们说:那是一棵大树,那棵树下有一个水泉,那个水泉就叫做摩西泉,因为那个树下的那个水泉就是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的时候用神杖吩咐石头出水之后留下的水泉泉眼。

根据《圣经》记载,当年以色列百姓逃出了埃及,接着又在西奈山接受了律法和法典,但他们一直不断地悖逆上帝。当以色列人第一次来到应许之地的边上时,摩西从十二个支派当中的每一个支派都抽调了一名探子,他派出这十二个探子潜入迦南地去打探军情。

十二个探子都回来了,但是其中十个探子带回来的都是坏消息,只有两个带回来的是好消息,在决定是否即刻进入应许之地的关键时刻,他们采取了抓阄的方式,结果主张不进入的占了上风。

于是,他们掉头过了大峡谷,沿着旷野北上,走到了约旦河的河对岸,被波涛汹涌的约旦河水阻隔在了河对岸的旷野里,一转悠就是40年。因为以色列百姓的作为惹怒了上帝,上帝没有让这些逃离了埃及的以色列人进入应许给他们那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而是让他们在旷野里漂流了40年,上帝要让他们这一代人永远都踏不进迦南地半步,要等他们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才进得去。

上帝是非常仁慈的,但也是非常严厉的。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不信,所以导致他们走不出那片旷野,因为上帝不让他们走出去,最后的结果是导致了一代人在旷野里死去,最后只留下两个人,那就是约书亚和迦勒,他们俩就是当时被摩西派出去潜入到迦南地打探军情的那两个带回来好消息的人,当时他们劝大家都按照上帝的吩咐进入迦南地,但是被人们否决了。

根据《圣经》记载,在这之前,以色列人在旷野里进行了第一次人口调查,是他们离开西奈山时候的人口情况,是上帝吩咐他们去做的,因为要进入应许之地了,前面肯定有仗要打,要对自己的作战实力先做到心中有数。那次统计出来的青壮年男子们的数目是603,550人,如果把妇女儿童和老人们也计算在内的话,当时那些以色列人的总数应该是在200-250万人这个范围内。

后来,以色列人又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那是40年之后了,因为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的日子到了,也是上帝吩咐他们去做的,当然也是为了进入迦南与敌人作战做好准备。统计出来的青壮年男子们的数目是601,730人,比第一次少了1800人!

问题来了:40年的时间过去了,人口本应该是繁殖很多的,但是男丁却少了1,800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两次人口普查的中间,那可是间隔了40年之久的时间啊。

根据史料记载,那个时候的人平均寿命是60岁,一般人通常活不过60岁。《圣经》记载,摩西和约书亚都是活到了120岁,尽管迦勒的年龄没有提到,但是最后他也应该是活到了120岁左右的年纪。

实际情况是,第一批那60万个20岁以上的男人们在40年以后全都死了,只有两个还在,就是约书亚和迦勒两个人,就连摩西都没有活到能够进入迦南地的那一天。

《圣经.民数记》说,整个以色列民族都犯了错,只有两个人例外,两百多万人中只有这两个人没有犯错,他们就是约书亚和迦勒,所以当年那些成年以色列男子当中,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有资格进入应许之地,摩西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他在以色列人向他抱怨的时候大发怒气,并且用神杖击打石头,让石头出水,他惹怒了上帝。

《民数记》记录了以色列人的失败、过错和愚昧,其结果是导致了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大灾难,不但那些悖逆上帝的以色列人犯了错,就连伟大的摩西都犯了错,他自己也没有进入应许之地,当他站在约旦河岸边,翘望着盼望了不知多少年的应许之地,自己却被挡在了门外,因为不让他进去,因为他也悖逆了上帝,无论他的功劳有何其大,也抵不了他的过错,他也倒毙在了旷野里。

以色列的历史就是如此,这也是以色列人的命运所在,他们没有走进应许之地,他们在应许之地的大门口停住了脚步,他们绕过了加低斯巴尼亚,走进了旷野,那是因为上帝不再让他们走进去,他们被取消了走进应许之地的资格,整整一代的人啊!

他们终其一生无所事事,一辈子在旷野里面四处转来转去的,哪里也去不了,在旷野的那种日子是很悲惨的,他们什么也不用做,每天只要吃喝拉撒睡,生活没有目标。这种日子毫无盼望,他们的人生就这么浪费了,这是上帝给予他们的最严厉的惩罚。

人生有些机会一旦错过了,那以后就再也遇不到,这种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不把握,上帝也许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以色列人的这场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为他们错过了机会,而且是上帝亲自为他们保驾护航的一绝佳机会。

但他们却退却了,这个机会从此就再也没有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他们永远错过了进入应许之地的机会。在迦南地的大门口转了40年,一直进不去,终生漂泊在旷野里,直到他们都倒毙在迦南地外围的旷野里。

进入旷野之后,摩西就开始写作,在几十年漂泊的日子里,他完成了《摩西五经》的全部。现在的以色列国不像其他国家一样,有一部自己的宪法,以色列没有宪法,因为他们是以《摩西五经》来作为宪法的准则,也就是说,《摩西五经》就是以色列的现行法律。

当时,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接过了十诫,又在旷野里接过了上帝颁给以色列百姓的律法,他把这一切都用笔写了下来,后来以色列人将这些摩西律法衍生成613条。

因为曾经被法老的女儿收养,所以摩西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一直到大学毕业。摩西以埃及王子的身份生活在埃及的贵族圈里。后来,因为摩西杀死了一个迫害奴隶的埃及人,逃到旷野待了40年。

再后来,当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之后,又和他们一起回到了旷野,这一待,又待了差不多40年。

很显然,上帝早就在预备摩西将来要面对这个经历,为了预备摩西将来带领他的以色列同胞走过旷野,上帝也让摩西独自在旷野中牧羊了40年之久,这就是上帝在预备着以色列人的救赎。

最后,摩西、约书亚和迦勒三个人带领着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来到了与应许之地有一河之隔的尼波山一带,他们在那里安营扎帐,住在了应许之地的边界。这是以色列人第二次走到应许之地的边上了,而摩西他们三个人也是当年那些成年男子当中仅存的三个人。

现在,他们再次来到了上帝的应许之地的边界,他们与应许之地隔着水势汹涌的约旦河。当初,如果他们以色列人直接从加低斯巴尼亚那里进入到迦南地去,今天就不会被挡在约旦河对岸。

上帝惩罚他们的40年期限已经到了,他们可以进入应许之地了。但这也是摩西生命最后一个礼拜的时间,令摩西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自己已经没有资格与百姓们一道进入应许之地了,因为上帝耶和华阻止了他,上帝也是在遵守自己所发的誓言,上帝不让曾经违背了自己诫命的摩西进入应许之地迦南。

在即将踏入应许之地的前夜,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就要死在应许之地的外面,他进不了迦南地,这也是上帝对他的惩罚,即使摩西的功劳之大是无人能够比拟的,但是上帝是公正的上帝,是奖罚分明的上帝。

进入应许之地是摩西几十年的盼望,他带领着百姓在旷野里漂流了40年。到末了,他自己却失去了进入应许之地的机会!他当时已经120 岁了!

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摩西的领导权也正在移交给比他小40岁的接班人约书亚,此时也正是以色列人命运的转折时期。摩西加快了步伐,在一周的时间里接连发表了三次演讲,他以口头的形式重申了上帝的诫命。

漫长的40年的期限到了,那些年长的一代男人们全都死了,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当中除了很少的一些当年的小孩子之外,基本上都是在旷野里漂流时期生下来的孩子们,所以他们当中有很少的人还记得上一代离开埃及的这段历史,就算是脑子里有一些感念,那也是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

所以现在,新的一代必须要重新听到这些律法,新的一代必须自己再一次跟上帝立约。现在,约书亚已经80岁了,摩西也已经是120岁了,摩西要交班了,由约书亚来接他的班。

尼波山上,摩西眺望着山谷的对面,那里就是上帝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但是他不能进去,他只能远远地眺望着,他为自己当年的鲁莽而懊恼,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要在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前,站好最后的一班岗,把十诫和律法向那些即将征战的战士们再重申一遍。

摩押平原,以色列人的营中,年轻的以色列人都在聆听着摩西的演讲,领会着摩西颁布的上帝的律法。

约旦河的对面就是过几天他们必须要拿下的第一座城,那就是耶利哥,这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第一战,他们必须打好这一仗,这场征战胜败难以预料,但是以色列人有信心,他们相信上帝与他们同在。

这场耶利哥之战将由约书亚率领他们去投入战斗,因为摩西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他等不到那一天了,眼下他只能远远地眺望着约旦河对岸的耶利哥城。

在尼波山顶,上帝的仆人摩西死了。上帝亲手埋葬了摩西,所以没有人知道摩西葬在哪里,就连他的接班人约书亚也不知道。能被上帝亲手安葬,对于摩西来说是何等大的殊荣!死了也值得!

我们走到了大门前,看到了一个石雕纪念碑,看上去好像有一个人的形状在其中。约旦导游翻译俞舟告诉我们说,这个纪念碑是为纪念2000年3月教皇保罗二世到访尼波山而立的石碑。

我走到了尼波山的山顶,摩西纪念教堂就在我的眼前,这座尼波山上的主要教堂建筑是公元4世纪初期建造的,1933年的时候被考古学家发现了这座建于公元4世纪的教堂和修道院遗迹。

1933年的那一年,当这座教堂遗址在尼波山上被发现发掘出来之后,有了惊人的发现,因为在教堂里的马赛克地板下面有6个墓穴,同时还有好多幅作工细致精美的马赛克装饰图案画。

在摩西纪念教堂的旁边,有一座带有三个小院子的基督教堂,建于公元597年的拜占庭时代,而这座摩西纪念教堂是在古教堂的遗址上修建的,这并不是当年的那座教堂,因为那座教堂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走进了摩西纪念教堂,教堂里面的游客不是很多,除了一些欧美游客之外,从长相上看有很多游客是菲律宾或马来西亚一带的人,他们把主祭坛那个位置挤得满满的。

我站在教堂的后墙位置,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完整的教堂内部,我觉得这座教堂很像是一个考古博物馆,因为在教堂的两边边廊处展示着挖掘出来的精美马赛克图案。这些马赛克图案的制作时间最早可以推回到公元530年,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约旦境内最精美的古代马赛克艺术品。

我看到有一些马赛克拼出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非常逼真,我用手机和单反相机把所有的马赛克图画全部都拍了下来。

那些游客都走了,我走到了主祭坛前,瞻仰着这座久仰大名的摩西纪念教堂。

导游翻译俞舟告诉我们说,为了挖掘并保护这些历史久远的珍贵的马赛克艺术品,摩西纪念教堂曾经在2007年至2016年这九年一直关闭,对外不开放,一直到去年,也就是2016年的10月才重新向公众开放。

我走出了摩西纪念教堂,在摩西纪念教堂的正对面,也就是尼波山山顶靠近约旦河方向的那个位置,耸立着一架巨大的钢制盘蛇十字架,这已经成为尼波山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这根十字架象征摩西的神杖,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吉安尼.凡陶尼创作于1984年的作品。

抬头仰望这根高大的十字架,我看到杖上布满了一根根暗红的细短金属管,一条巨蟒龙飞凤舞般地从下而上地盘缠在这根十字架状的摩西神杖上,这令我联想到当年摩西高举铜蛇救百姓的圣经故事。

我走到了摩西神杖的旁边,从那个位置可以眺望约旦河的对岸,那里就是以色列,是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摩西当年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眺望着不远处的约旦河,眺望着约旦河对岸的应许之地,他一生都没有踏入自己的祖国半步,遗憾地死在了尼波山上。

现在,我站在了摩西当年所站的位置,我比摩西幸运一些,因为我进去迦南地了,而且在迦南美地生活过一年半,现在我又重返迦南地,再一次踏上了这片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尼泊山海拔817米,我站在尼波山的山顶上向着西方向眺望,将约旦河西岸的约旦河谷尽收眼底。我从山顶往北面望去,那是一片茫茫的旷野,那片旷野就是当年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漂流40年的时候路过和住过的地方。

我从尼波山上还可以看到死海,因为从尼波山到死海只有25公里左右的路程,从尼波山去往死海的路上是一路下坡,因为尼波山的海拔高度是817米,而死海的海平面则是 - 430米,短短的25公里路的距离竟然有1247米的高度差。

人们说,如果遇到晴朗的天,从尼波山上可以看到历史名城伯利恒,还可以看到耶路撒冷教堂的尖顶。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站在尼波山上可以饱览遥远的圣城耶路撒冷的万家灯火点亮,但我没有看到那些美极了的景象,不过我很快就要返回以色列,我将再次走进圣城耶路撒冷。

作者:胡寶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