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耶路撒冷城内那错综复杂的街道上,沿着当年耶稣走过的那段长长的苦路,一直朝前走着,我脚下走的是一条几乎要淹没在圣城内的道路,但是,我心里知道,这是全世界信仰耶稣的人们心中一条不平凡的路,因为主耶稣在这里走完了他在人世间最后的一段路程,他从这里走上刑场,被钉上十字架受死,用他的血洗清了世人的罪孽,使得他们不致死亡反得永生。
沿着这条路,我一直朝前走,这条路的第一站被称为“执政法庭”,是彼拉多审讯耶稣并判处他死刑的地方,第二站是耶稣被罗马士兵鞭笞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巴鲁齐在此修建了一座“鞭打教堂”。祭坛上的教堂屋顶绘着一顶巨大的荆棘王冠,象征着当年耶稣被罗马士兵们戴在头上的那个荆棘王冠,在墙上的三扇彩色玻璃窗户,刻画着耶稣被罗马士兵鞭打和罗马总督彼拉多洗手的图案。
《圣经》中提到,其实彼拉多原本无意将耶稣判罪,但那些把耶稣逮捕的文士和法利塞人却强烈要求他处死耶稣,希律王当时正好在耶路撒冷,他和那帮子人强烈要求彼拉多宣判耶稣的死罪,他们说:“这个人自称犹太人的王,这是造反,你要是释放他就是对恺撒的背叛!”在犹太人的强烈要求下,彼拉多胆怯了,因为他不想让犹太人起来闹事,那样对他的宝座是有威胁的。彼拉多让人拿水来,当着众人的面,洗了手,他对那些犹太人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
第三站是当年耶稣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倒的位置。19世纪中叶,亚美尼亚天主教会买下了这块地皮,在此址上建起一座教堂,现在教堂里面开设了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是一些考古发掘出的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时期,也就是希律王第二次兴建圣殿时期的文物。
第四站的位置现在是一座亚美尼亚的“圣母痉挛教堂”,在教堂地窟的马赛克上绘着一双拖鞋的脚印,当年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就是站在此处,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从身边走过,肝肠寸断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走向刑场,然后她也跟随在队伍的后面,跟在儿子的后面,走向法场。
第五站的地方被称为“古利奈人西门教堂”,是1895年由方济会士所建。当时耶稣被十字架压倒后,士兵们见他实在没有力气了,就强迫一个从旁边路过的名叫西门的古利奈人替耶稣把十字架背到刑场去,《路加福音》记载:“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于是就在此地建立了这座“古利奈人西门教堂”。
第六站是圣维洛尼卡的家的原址,现在这里是一座亚美尼亚教堂,以纪念一位善良的妇女,教堂内还有圣维洛尼卡之墓。那天,在耶稣被押送刑场经过这里的时候,许多人站在街道两旁看热闹,很多犹太人对于耶稣遭受的酷刑都无动于衷,只有一位妇女勇敢地走上前为耶稣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垢,为此耶稣的影像也留在了她用的那块头巾上,因此这位不知名的妇人被称为“维洛尼卡”,意思是“真正的相似。”
第七站的位置与喧闹的阿拉伯集市交汇,这里也就是耶稣第二次摔倒的地方。接下来不远就是第八站,当年耶稣被押解经过这里时,他见到几个虔诚的耶路撒冷妇人正在为他恸哭,于是耶稣就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儿们,不要为我哭泣,要为你们自己和孩子们哭泣。”第九站是耶稣第三次摔倒的地方,位置在圣墓大教堂东边的一处院子里。
沿着苦路走完了这九站路,我来到了圣墓大教堂,我站在大教堂的院子里,满怀神圣之情仔细地打量着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其实,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教堂,但这就是全世界的基督教徒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赫赫有名的圣墓大教堂,来到这样的一处圣地,我的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无以名状的神圣感。
从圣墓大教堂的外观看,没有什么太独特的地方,甚至外观上已经显得有些陈旧,教堂的墙皮也脱落了不少,但是教堂本身却是充满着无以伦比的内涵。圣墓大教堂的正殿是两层,正殿的左侧要高出一层,在正殿的顶部有两个圆形屋顶,就像是在耶路撒冷所看到的诸如大金顶和大银顶一样的形状,位置处于正殿大门的正上方的那个圆形屋顶的尖顶是一个基督教的象征—十字架。大教堂有两扇大门,门两旁各竖立着三根圆形大理石柱,其中的右门据说自萨拉丁时期就被堵上了,现在只剩下左边的一扇门供人进出。
我走进了圣墓大教堂。 ...
~ 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