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1

不再骄傲

在国内的时候没听说过基督教会,也没有朋友信耶稣。记得在欧洲留学时,曾有几个外籍朋友,问我的宗教信仰是什么,问我相信谁。我的答案是:“我不相信任何宗教,我相信我自己。”那时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基于在大环境下的自我奋斗,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十年浩劫,多少有志青年将会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如果没有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没有我的努力,我不会在以色列。这种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在我脑海中,以至于我走了一段艰辛的信主历程。

我相信在大环境下的“自我奋斗”,但我却不否认总有客观因素左右着我的未来。每当我需要向前跨越一步,每当我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我有意无意地到庙里去烧香,看相或算命。似乎算命和看相或多或少预兆着我的未来,然后我就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认为那一切均是“命中注定”。

我也以一颗“平常心”度过自己的生活。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最大的宽容,谅解和忍耐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当基督徒们谈及他们信主后,心里有一种平安时,我以为我的心里头就有这种“平安”,为什么我需要上帝?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听说过圣经,但没有见过圣经。初到以色列,第一次听到“福音”这两个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听到有人说,有张牧师讲解圣经时,我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去,想借着了解圣经,了解以色列的历史。但听到基督徒祷告说什么“主啊”,“天父啊”,就觉得滑稽可笑。
  
我曾参加过多次张牧师和师母组织的旅游活动,参加一次,感动一次。感动的是牧师师母的奉献精神。好奇的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忘却了自己,心喜的是我又一次增添了不少知识。于是我便有意识地阅读圣经,并参加牧师家中的聚会。但一翻开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虽美妙,却难以叫人置信。匆匆往后翻,看到诗篇、箴言,有鼓励人的话,也有难以读懂的话。于是我怀着浏览宗教文化的骄傲之心,把圣经放在一边。

但我喜欢当收音机去参加聚会。因为每一次,我都感到自己有收获,并喜欢那里的诗歌和气氛。张牧师和师母不在的时候,温牧师和温师母,许牧师的讲道和查经:“四福音书”,“罗马书”,还有孩子的教育,夫妻关系等专题,渐渐使我明白了,原来圣经是“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提后3:16)的一本好书。我那时的心态是:不管他们怎样讲,我自己先将他们的讲述从头脑中过滤一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就是说,吸取那些我自己认为对我有益的东西,弃去那些我不喜欢,自己认为没有根据的东西。但在潜意识的求知欲中,我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想去了解罪的问题,神的属性和得救的问题。对于“救恩”我很难理解。比方: 人怎么知道自己会得救?为什么耶稣来到这世上?为什么祂要复活和再来。我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盘旋在脑海中,又不知如何问这些问题。

我一直在努力寻求答案。我一方面从张牧师的讲道中寻求答案。每次教会活动结束后,回到家,我就翻开圣经,细细品味牧师所讲的每一句圣经中的话语的含义;另一方面,我做“新生命”等系列查经教材,每次总是带着问题去读圣经,去查经班。

起先,我是以被动的态度去听福音。之后,张牧师、师母、郭牧师以及短宣队员的讲道,让我头脑中许多的问题逐一得到解答。于是,我相信有一位主宰宇宙的独一真神,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相信罪从一人入了世界,相信耶稣是解决罪的问题的答案,相信这是唯一一条通向天国的路。

耳闻目睹,面对这些在灵里比我长进的基督徒,我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懂,一颗原来无比骄傲的心徒然没有了。随后,“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共鸣。记得有一次,我处于极度忧虑时,我用圣经马太福音六章三十四节“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自我 安慰,心中徒然感到平安和喜乐。就这样我也体会到了弟兄姐妹常说的那种奇妙的“平安”。

通过阅读教会图书馆中的属灵书籍,“中信”,“海外校园”等期刊,以及听讲道和查经磁带,渐渐,我明白了唯有谦卑和顺服,接受耶稣做救主,才能从神那里得到永恒的新生命,才能做好人好事。
~ wy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