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也称“西墙”,它是耶和华神殿被罗马军队彻底毁掉后的一堵残留下来的墙壁,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也是犹太人认为这是自己离上帝耶和华最近的地方,每到安息日这一天,尤其在犹太逾越节、新年和赎罪日这几大犹太教的节日里,教徒们云集在哭墙前,他们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在这里进行忏悔祈祷。
我走进了哭墙广场,走近了“哭墙”,我来的这一天正好是安息日,护栏里面有许多犹太教徒们在做祈祷,他们携带有两个装“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面对着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合后,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一些犹太人一边口诵祷词,一边将事先写好的字条揉成一团,塞进墙壁上的缝隙中,那字条上写的是他们心中的愿望。
哭墙广场分为两个部分,中间被一道铁栏杆隔开成左右两部分,男人和女人分开在两侧,男女是分开祈祷的。男人的祈祷处是在左侧,也就是广场的东北角,来此参观的游人们必须要在入口处领一顶用硬纸壳做的模仿犹太教徒们头顶上所戴的小帽,这顶帽子在这里就相当于犹太教徒们整天扣在头顶上的小帽子。在犹太教里,这顶小帽子是犹太人借以与上帝接近的“途径”,戴上它也表示对上帝的尊敬。来到“哭墙”的人要把小纸帽戴在头上才能够走进祈祷处,否则就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我在进口处领了一顶硬纸壳做的小帽子,戴上这顶小纸帽子后我进入了围栏里面的祈祷处。
我靠近了这堵慕名已久的“哭墙”,靠近了这堵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哭墙”,我用手摸着这堵在常人看来是再普通不过了的大墙。我曾经从网上资料中得知,我面前的这座哭墙有 52米长、19米高,这是由27层巨大的大小不均的灰白色石头构建,在这些巨石之间没有水泥之类的粘和物,纯粹是当年的石匠们的精湛的手艺建造而成的,石缝之间的接合面是非常的结实和吻合。
牧师告诉我们说这堵圣殿的墙石当年在建造的时候是完全采用了埃及人当年建造金字塔的时候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才把这些巨石给垒造上去的,墙体内有5块巨型基石,其中最大一块的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工刻凿巨石。我徘 徊着,观看着在墙边祷告的犹太人,犹太人在西墙前做礼拜的场面已经成为耶路撒冷一道代表性的风景,千百年来哭墙的墙面已经被教徒们抚摸拍打的十分光滑平 坦。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来说,我根本无法去揣测这些犹太人的心境以及他们对至高无上的上帝耶和华的那份无比崇敬的心情。
哭墙的左端是一个朝南开着的像窑洞似的拱门,这是犹太教的一个类似于神学院的地方,是一座拉比学馆,我走了进去。神学院里面的面积并不大,是一条狭长的通道,整个通道是顶部呈拱形状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犹太教的场所,里面有很多的经书,我一看基本都是希伯来文的,甚至还有古希伯来文的,当然还有一些古希腊文字的,这对于我这位来自于远东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看天书一般。
神学院里面有不少的犹太教徒,其中很多人是拉比,他们正在虔诚地读着经书,看到拉比们那种全神贯注的样子,让人不由自主地对这些虔诚的教徒们产生了肃然起敬之心。由于犹太人的圣地西墙距离伊斯兰教的圣地仅有一墙之隔,这里也就成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分歧冲突极大的民族的圣地的交汇处。我注意到西墙这面的安全措施十分严密,在入口处有许多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军警,他们在仔细地检查人们的随身物品,防止有人带进炸弹。
西墙前的广场上也是戒备森严,四周布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显得与这里的宗教气氛极不协调,不过这些以色列士兵态度倒挺和蔼,全然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因为我们来的这一天恰好是安息日,所以哭墙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按照犹太教的教规在安息日这一天是不能从事任何劳作的,拍照当然也是包括在其中的。哭墙的东面就是另外的一个世界,那是穆斯林的圣地,抬头向着哭墙东边望去,越过高高的哭墙就是金光灿灿的大金顶的与之交相辉映的大银顶。
我离开了哭墙,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是我到死海旅游的时候,在返回特拉维夫的途中又光顾了这里。那一天因为不是安息日,所以来此参观的人们可以随便在这里拍照。我还是在护栏门口处领了一顶硬纸壳做的小帽子,走进了用护栏圈起来的哭墙,为了弥补上一次没有尽情拍照的遗憾,我在此拍照了不少。
我正在拍照的时候,走过来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巴勒斯坦儿童,只听他的嘴里用英文嘟囔着“1个谢克尔”,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向游人乞讨的小乞丐呢,但是从他那干净的穿着外表看上去又不像,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这是在推销自己啊,原来这是一些专门为来此旅游的游客们照像时承当道具的孩子,只要他陪你照一张相,你只需付给他一个谢克尔就可以了,4个谢克尔就相当于1美元,对于这些贫困的巴勒斯坦孩子们来说,一天下来的收入也是颇丰的,因为来这里的游人确实是太多了。
我抱起了这个巴勒斯坦儿童,以哭墙为背景,让朋友为自己留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后来相片冲洗出来以后我乐了,原来就在朋友为我拍照的那一瞬间,一个七、八岁左右的犹太小姑娘无意中闯进了镜头,就像是故意安排的一样,我抱着一个巴勒斯坦儿童,身边正好走着一个犹太小姑娘!我 站在这堵象征着犹太人不屈不挠精神的大墙前,内心感概万千。圣城耶路撒冷几遭炭涂,几经毁灭,但它就像是一座能够说话的城市,默默地讲述着几千年来的这里所发生过的全部故事,它讲述了犹太民族的沧桑史,它讲述了穆斯林民族的发展史,当然这些故事里面既有美丽也有丑陋,既有神话也包括童话。
我觉得耶路撒冷就像是用语言堆砌出来的一座圣城,而不是简单地采用笨重的建筑材料所建造的。耶路撒冷总是试图把人类的全部事实告诉人们,但是作为一名来自远方的中国人,我能够理解到的包含深厚涵义的真谛却是微乎其微。耶路撒冷更像是世界上最重也是最丰厚的一本百科全书,如此的厚重以致于像我这样的凡人那柔弱的手指翻不动它的纸页。耶路撒冷饱含着世界上最深奥的文字,我更无法去识读,我的心里惟有崇仰它,并为耶路撒冷的磅礴而震撼,为耶路撒冷的深邃而悸动。
~ 胡宝星
这是一个有关以色列的博客。有视频、游记、生活资讯等链接、以及以色列信主弟兄姐妹的见证。如今在以色列,到过以色列的朋友们,也许在这里可以找到您的踪迹。想到以色列旅游、短宣、为以色列祷告、想了解以色列的朋友,希望这博客对您有帮助。这是一块公开的园地,您若有生活见证、以色列游记或短宣分享,欢迎点击“评论”投稿。> Click here for Google English Translation
2010/8/29
2010/8/28
以色列生活写真(30)走进“鸡鸣堂”(耶路撒冷)
炎热的中东,炎热的沙漠,炎热的褚红色山脉,炎热的圣城耶路撒冷,我走进了中东,我走进了这片火热的土地。我走在了耶稣撒冷城 市的街道上,我微微抬 头,我看见清澈无云的天空上,高高地悬挂着那轮中东骄阳,蒸烤得整个山城仿佛成为了一座大蒸笼。头顶炎炎的烈日,我走到了老城外正南方的“鸡鸣堂”,这就是《新约圣经》上记载的彼得在耶稣被捕后三次不认主的地方,这个地方当时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府第,耶稣被犹大出卖以后就被关押在这座府 第的地下室里,他在这里接受了审讯并被暂时监禁在这里。
我站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树下,这里有一组耶稣被绑在树上,旁边有两个士兵在看守着他的铜像,其中有一只昂首啼鸣的大公鸡,这仿佛 在演示那当年的一幕, 这一切让我这种对《圣经》所知甚少的人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鸡鸣堂”共分为三层,因为是依山坡而建,坐向朝东,所以教堂的依山处为二层,而面向橄榄山的那一面为三层。我走进了鸡鸣堂,只见里面的墙壁上布满了圣经上的人物形象,有耶稣、圣母玛丽亚、还有上帝耶和华的形象都印在壁画上, 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
教堂内最高层的大堂是当年大祭司该亚法的宫室,耶稣被捕后就在这一层接受审讯。第二层就是该亚法家的庭院,耶稣曾被押解经过此 层,而最下面那层的地 牢就是当年大祭司的府内囚室。我看到囚室的墙壁上有些孔,那是用钩链吊起犯人实施酷刑毒打的。恐怖的囚室之下再有囚室,那就更加恐怖 了,相信耶稣在这里度 过的是一个痛苦的夜晚。
我走出了鸡鸣堂,在教堂的北侧有一条古代台阶路,这都是后来挖掘出来的。我们停留在这些台阶上,牧师向我们讲述这条石阶路在 《圣经》里的故事。这还 要追溯到耶稣的时代,这条石阶路当时是从客西马尼院到耶路撒冷城里的捷径,耶稣当年频频来往于橄榄山和耶路撒冷就是必经此路的。当 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 结束后,和他的门徒们来到客西马尼院,在这里耶稣被叛徒犹大领来的官兵捉住,耶稣就是从我所在的这条台阶路被带到大祭司的这座府第 的,也就是说这就是当年 耶稣经常走过的路,现在我来到了这条石头台阶路上。
我仿佛看到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正在进行着他们最后的晚餐,在晚餐进行的过程当中只有犹大一个人离开了,他带着仇恨和愤怒离开 大家吃逾越节晚餐的屋 子,急急忙忙地穿过耶路撒冷的街道。耶路撒冷此时到处都是一片黑暗,路上没有一个人,犹大要去报官,他们活捉拿撒勒人耶稣的机会来 了。耶稣和那十一个门徒 还在继续吃着逾越节的晚餐。逾越节的羊羔预表弥赛亚,预表耶稣为他的选民流血舍命。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每年都过逾越节,吃逾越节的 羊羔。可是,对那些不 敬畏上帝的犹太人而言,那只不过是形式,毫无意义,然而对敬畏上帝的犹太人则不同,他们藉着信心,期待弥赛亚的来临,期待耶稣为他们的罪付上赎价,同时, 也挪去他们该受的咒诅。
我仿佛看到一队罗马士兵正急匆匆地离开耶路撒冷城。他们的脚步声打破了黑夜的平静,他们身上配带的剑在上下震动,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其实这些人当中 并不全是罗马人,他们当中有些是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是公会成员的家仆、大祭司的家仆和法利赛人,他们其实就像是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 时候的汉奸一样,他们 在随着侵略者一道去抓捕耶稣。尽管这些“以奸”是和罗马军队一起参与这次行动,但是罗马人禁止这些犹太人携带兵器,他们手里拿着的只是棍子,有的则拿着火 把和灯,“以奸”们在为行进着的队伍照亮着漆黑的小路。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个犹太人,他的嘴角显出他的狡猾,他的双眼露出恶意,这人就是犹大。犹太是耶稣的跟随者,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当中的一个,他是分管财务的,现在这个耶稣的门徒竟然为了三十个银币而把耶稣出卖了,是魔鬼撒旦迷住了他的心窍,他现在正带人去抓主耶稣呢。我 仿佛看见这群人从我的身边走 过,他们在奔往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所在的客西马尼园,耶稣和他的众门徒在吃完最后的晚餐之后来到了客西马尼园。
~ 胡宝星
我站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树下,这里有一组耶稣被绑在树上,旁边有两个士兵在看守着他的铜像,其中有一只昂首啼鸣的大公鸡,这仿佛 在演示那当年的一幕, 这一切让我这种对《圣经》所知甚少的人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鸡鸣堂”共分为三层,因为是依山坡而建,坐向朝东,所以教堂的依山处为二层,而面向橄榄山的那一面为三层。我走进了鸡鸣堂,只见里面的墙壁上布满了圣经上的人物形象,有耶稣、圣母玛丽亚、还有上帝耶和华的形象都印在壁画上, 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
教堂内最高层的大堂是当年大祭司该亚法的宫室,耶稣被捕后就在这一层接受审讯。第二层就是该亚法家的庭院,耶稣曾被押解经过此 层,而最下面那层的地 牢就是当年大祭司的府内囚室。我看到囚室的墙壁上有些孔,那是用钩链吊起犯人实施酷刑毒打的。恐怖的囚室之下再有囚室,那就更加恐怖 了,相信耶稣在这里度 过的是一个痛苦的夜晚。
我走出了鸡鸣堂,在教堂的北侧有一条古代台阶路,这都是后来挖掘出来的。我们停留在这些台阶上,牧师向我们讲述这条石阶路在 《圣经》里的故事。这还 要追溯到耶稣的时代,这条石阶路当时是从客西马尼院到耶路撒冷城里的捷径,耶稣当年频频来往于橄榄山和耶路撒冷就是必经此路的。当 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 结束后,和他的门徒们来到客西马尼院,在这里耶稣被叛徒犹大领来的官兵捉住,耶稣就是从我所在的这条台阶路被带到大祭司的这座府第 的,也就是说这就是当年 耶稣经常走过的路,现在我来到了这条石头台阶路上。
我仿佛看到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正在进行着他们最后的晚餐,在晚餐进行的过程当中只有犹大一个人离开了,他带着仇恨和愤怒离开 大家吃逾越节晚餐的屋 子,急急忙忙地穿过耶路撒冷的街道。耶路撒冷此时到处都是一片黑暗,路上没有一个人,犹大要去报官,他们活捉拿撒勒人耶稣的机会来 了。耶稣和那十一个门徒 还在继续吃着逾越节的晚餐。逾越节的羊羔预表弥赛亚,预表耶稣为他的选民流血舍命。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每年都过逾越节,吃逾越节的 羊羔。可是,对那些不 敬畏上帝的犹太人而言,那只不过是形式,毫无意义,然而对敬畏上帝的犹太人则不同,他们藉着信心,期待弥赛亚的来临,期待耶稣为他们的罪付上赎价,同时, 也挪去他们该受的咒诅。
我仿佛看到一队罗马士兵正急匆匆地离开耶路撒冷城。他们的脚步声打破了黑夜的平静,他们身上配带的剑在上下震动,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其实这些人当中 并不全是罗马人,他们当中有些是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是公会成员的家仆、大祭司的家仆和法利赛人,他们其实就像是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 时候的汉奸一样,他们 在随着侵略者一道去抓捕耶稣。尽管这些“以奸”是和罗马军队一起参与这次行动,但是罗马人禁止这些犹太人携带兵器,他们手里拿着的只是棍子,有的则拿着火 把和灯,“以奸”们在为行进着的队伍照亮着漆黑的小路。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个犹太人,他的嘴角显出他的狡猾,他的双眼露出恶意,这人就是犹大。犹太是耶稣的跟随者,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当中的一个,他是分管财务的,现在这个耶稣的门徒竟然为了三十个银币而把耶稣出卖了,是魔鬼撒旦迷住了他的心窍,他现在正带人去抓主耶稣呢。我 仿佛看见这群人从我的身边走 过,他们在奔往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所在的客西马尼园,耶稣和他的众门徒在吃完最后的晚餐之后来到了客西马尼园。
~ 胡宝星
2010/8/25
以色列生活写真(29)奔向耶路撒冷
一个阳光明媚清爽无比的日子,一个不冷也不热的好天气,我要去闻名于世的圣城耶路撒冷旅游观光了,心里的那股子兴奋劲儿自然是用语言难以表达 的。我在以色列期间一共去过三次 耶路撒冷,每一次光顾这座圣城都使我感受到弥漫在这座城市里的历史沧桑与文化的厚重。三次走进圣城耶路撒冷也是我一生的自豪,是我永远也难以忘却的记念。
这是我第一次去圣城耶路撒冷,第二次是在一个月以后的以色列国庆节(也就是以色列的独立日)那天是到著名的旅游胜地死海旅游,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去了耶路撒冷,而第 三次到耶路撒冷则是我的一个朋友约我一起到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城市拉马拉去玩的时候,我们在回特拉维夫的时候需要在耶路撒冷换车,因此我第三次走进了这座美丽的圣城。
我们出发了。以色列的高速以及快速公路的路况都很好,因此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一般都很快,平整的路面加上豪华的“奔驰”大巴也让我们这些乘客觉得蛮舒服的,这里的路面没有像在中国国内的许多高速公路上到处可见的一些“丘陵”似的路面,因为在那种颇有“沧桑感”的路面上行驶 司机们是不敢把车子开得太快的。旅游车队离开了特拉维夫地 区,进入了通往耶路撒冷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这条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公路修得非常好,一路上基本上是对行4车道,有些地方还是6车道,这条公路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沿途我看到许多美丽的山峦景色,那就是不时出现的建造在山顶上的巨大建筑群,虽然这景色并不像在中国国内所见到的那种绿色成荫的神堂庙宇,但是这些山顶建筑群所给予 人们的感觉是既饱浸着沧桑又透露出悲壮,因为它们全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而这里的大山也就像是造物主专门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大气之作,这可能也代表着犹太民族 的坚韧与永恒。眼看着脚下的高速公路正在蜿蜒曲折地通往群山之间, 我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山区,而且随着越来越接近耶路撒冷,可以看出这 一带土地的是那样的贫瘠,荒凉的山梁上看不见几点绿色,只有不时出现在眼帘中的一些建造在山顶上的白色的建筑物才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人 烟气息。
以色列山区里的许多房屋都是建造在山顶上的,这并不像中国的山区那样,老百姓建房一般都是傍山而居,大山是我们百姓的脊梁,溪流是我们百姓的血 脉。靠近耶路撒冷这一 带所处的山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植被的光秃秃的山梁,这里既没有中国那样的气势磅礴的高山峻岭,也没有中国那样的景色秀丽的山川溪流。以色列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圣城耶路撒冷则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之地、神圣之都。
耶路撒冷老城内有着上帝耶和华的金殿,是全世界犹太人心中的圣城,伊斯兰教徒也把耶路撒冷视为他们的圣地,是继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是默 罕默德持着孔雀的尾巴与神马共同升天的圣地。耶路撒冷为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所敬仰,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三大宗教的圣地定在同一城市,这在世界上可谓一奇,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根据《圣经》四大福音介绍,耶稣出生在耶路撒冷的近郊伯利恒,耶路撒冷同时也是耶稣生活、传教以及最后遇难的所在。《圣经》中的人名、事件和地点,在耶路撒冷几乎都有相应的遗迹,比如耶路撒冷城里的圣墓教堂中的耶稣遇难地、洗尸石板、墓窟,还有客西马尼院等。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徒们终生仰慕的圣 地,那些圣经中的遗迹 和遗物也是基督教徒们终生视为的圣物。
犹太教说耶路撒冷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他们的宗教圣殿;基督教说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他们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 兰教说耶路撒冷是穆罕 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地方。正是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 教圣地,这三个不同的教派为了争夺这块圣地,几千年以来在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 的征战。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建成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 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 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我有幸去这 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城旅游观光,心中自然是无比的兴奋,随着“奔驰”大巴的急速行驶,我们离圣城耶路撒冷越来越近,我仿佛感觉到耶路 撒冷正在以一种无形的 力量吸引着我走近它,我也仿佛听到了耶路撒冷正在呼唤着我。我走进 了耶路撒冷......。
~胡宝星
这是我第一次去圣城耶路撒冷,第二次是在一个月以后的以色列国庆节(也就是以色列的独立日)那天是到著名的旅游胜地死海旅游,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去了耶路撒冷,而第 三次到耶路撒冷则是我的一个朋友约我一起到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城市拉马拉去玩的时候,我们在回特拉维夫的时候需要在耶路撒冷换车,因此我第三次走进了这座美丽的圣城。
我们出发了。以色列的高速以及快速公路的路况都很好,因此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一般都很快,平整的路面加上豪华的“奔驰”大巴也让我们这些乘客觉得蛮舒服的,这里的路面没有像在中国国内的许多高速公路上到处可见的一些“丘陵”似的路面,因为在那种颇有“沧桑感”的路面上行驶 司机们是不敢把车子开得太快的。旅游车队离开了特拉维夫地 区,进入了通往耶路撒冷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这条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公路修得非常好,一路上基本上是对行4车道,有些地方还是6车道,这条公路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沿途我看到许多美丽的山峦景色,那就是不时出现的建造在山顶上的巨大建筑群,虽然这景色并不像在中国国内所见到的那种绿色成荫的神堂庙宇,但是这些山顶建筑群所给予 人们的感觉是既饱浸着沧桑又透露出悲壮,因为它们全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而这里的大山也就像是造物主专门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大气之作,这可能也代表着犹太民族 的坚韧与永恒。眼看着脚下的高速公路正在蜿蜒曲折地通往群山之间, 我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山区,而且随着越来越接近耶路撒冷,可以看出这 一带土地的是那样的贫瘠,荒凉的山梁上看不见几点绿色,只有不时出现在眼帘中的一些建造在山顶上的白色的建筑物才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人 烟气息。
以色列山区里的许多房屋都是建造在山顶上的,这并不像中国的山区那样,老百姓建房一般都是傍山而居,大山是我们百姓的脊梁,溪流是我们百姓的血 脉。靠近耶路撒冷这一 带所处的山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植被的光秃秃的山梁,这里既没有中国那样的气势磅礴的高山峻岭,也没有中国那样的景色秀丽的山川溪流。以色列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圣城耶路撒冷则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之地、神圣之都。
耶路撒冷老城内有着上帝耶和华的金殿,是全世界犹太人心中的圣城,伊斯兰教徒也把耶路撒冷视为他们的圣地,是继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是默 罕默德持着孔雀的尾巴与神马共同升天的圣地。耶路撒冷为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所敬仰,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三大宗教的圣地定在同一城市,这在世界上可谓一奇,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根据《圣经》四大福音介绍,耶稣出生在耶路撒冷的近郊伯利恒,耶路撒冷同时也是耶稣生活、传教以及最后遇难的所在。《圣经》中的人名、事件和地点,在耶路撒冷几乎都有相应的遗迹,比如耶路撒冷城里的圣墓教堂中的耶稣遇难地、洗尸石板、墓窟,还有客西马尼院等。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徒们终生仰慕的圣 地,那些圣经中的遗迹 和遗物也是基督教徒们终生视为的圣物。
犹太教说耶路撒冷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他们的宗教圣殿;基督教说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他们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 兰教说耶路撒冷是穆罕 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地方。正是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 教圣地,这三个不同的教派为了争夺这块圣地,几千年以来在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 的征战。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建成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 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 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我有幸去这 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城旅游观光,心中自然是无比的兴奋,随着“奔驰”大巴的急速行驶,我们离圣城耶路撒冷越来越近,我仿佛感觉到耶路 撒冷正在以一种无形的 力量吸引着我走近它,我也仿佛听到了耶路撒冷正在呼唤着我。我走进 了耶路撒冷......。
~胡宝星
2010/8/24
以色列生活写真(28)我的死海之旅
豪华的奔驰大巴旅游车队擦着圣城耶路撒冷的边沿疾驰而过,在赭黄的荒山戈壁中逶迤盘旋,我躺在舒适的座椅上悠闲地欣赏着这片充满神秘而又坦荡的毫无遮掩的巴勒斯坦土地,座椅上方的自控空调的温度已经被我调整得很适宜,甚至于我手里的一瓶矿泉水一口都没有喝,我全然感觉不到外面的热浪,尽管这里是以色列温度最高的地区,是异常炎热而又极度荒凉的沙漠地带。
从圣城耶路撒冷到不毛之地的死海地区的这段路程实际上是沙漠一样的旷野,这里属于巴 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区。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看上去就像是寸草不生的样子,居住在这一 带的巴勒斯坦人都很贫穷,只要是看看这里荒凉的土地就知道他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了。
旅游车队进入了以色列荒凉的犹地亚山区,透过车窗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牧羊人的破旧的帐篷和他们的脏兮兮的羊群,贫穷的贝都因牧羊人长年累月伴随着自己的羊群游荡在无际的沙漠,这一阿拉伯分支的游牧民族显然已经过惯了游牧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走出这荒凉的沙漠,人与羊共存地散落在这片极度贫瘠的旷野中。
那些游荡在牧羊人四周的可怜的羊儿似乎在徒劳般地找寻稀疏的植物和青草来添充它们那饥饿的肚皮,我真怀疑在这几乎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上怎么能够养育着如此众多的羊群啊。犹地亚地区是名不虚传的不毛之地,这无情的沙漠吞噬了多少原本应该是美好的东西啊!在这里只有沙子才成为永恒的证物,但它同时也在证实人类在沙漠中顽强的活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自从过了圣城耶路撒冷的地界以后,去死海方向的沿途地势也就在急剧下降了,旅游车队正在从海拔几百米的高度下降直至经过零海拔,然后再到达地球陆地的最低处,低于海平面 400米的著名旅游胜地死海。随着陡降的海拔地形的延伸,我感觉到自己耳膜的压力在加大。当我乘坐的车子经过一条陡斜的山坡旁边时,我见到在道路的左 侧竖立着一块方石碑,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梯形石碑,下面还有着底座,碑上面的英文是SEA LEVEL(海平面),这就意味着此处就是地球的零海拔的点,再往前走就开始进入海拔以下了。
旅游车队终于来到了平坦的旷野,在这短短的数十公里的路程内我们已经下降了海拔800多米的高度,前面很快就要进入著名的约旦河谷了。旅游车队的前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期待已久的死海,我的心情有些激动。不过我们走的这条路并没有直接通往死海海边,而是在离海边还有几里路远的地方驶上了一条与死海平行的公路,尽管死海就在眼前了,但是这里并不是死海的海水浴场的所在,这里也不是游览的最佳地带,旅游车队还要沿着死海的西岸,与死海并行继续行 进一段的路程。
前方的沙漠中显现出了一片绿洲,可以看见一些生长着的茂密的热带草本植物,再往前行驶,我才看清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阿拉伯人居住的小村落。我觉得这些阿拉伯人居住的房屋就像是中国内陆当年那些贫困地区的村舍房屋差不多,“凄凉”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阿拉伯人居住的土坯房子和石头房子从沙地里崛起,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就像是那坚忍不拔的植物那样,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扎根下来。
进入村落里我看到街道上行走着几个阿拉伯村姑,姑娘们的衣着很奇特,那是一种用厚厚的黑布罩住全身,用白色丝巾罩住头部,全身只露出了面部的装束,这种装束使得她们的周身都透露出一种神秘。可能是由于这样的装束能够避开强烈的中东烈日的直射的缘故,因此阿拉伯女人的皮肤显得白皙细腻,而且从头巾下露出的脸庞来看阿拉伯姑娘长得很是靓丽,那独具魅力的又黑又亮的眼睛,那回眸一笑的神态,真的是美得让人眩晕,那是让人看过以后就难以忘怀的一种美。
阿拉伯女人其实算得上是典型的东方美女,当她们面带羞涩,用她们那美丽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的时候,那种美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恐怕就连神仙见了也会难以自控,从而乱了方寸的。也许这正是伊斯兰教为了防止美丽的阿拉伯女人让男人们乱了理性、乱了方寸,所以才让她们整天包裹得严严实实,蒙着头巾来遮住自己的脸庞不让她们的美丽示人的原因之所在吧。
但是令我深感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艳丽的阿拉伯姑娘们就像我在以色列境内所看到过的其他的阿 拉伯女孩子一样,她们的脚下都是随意穿着拖鞋的,可能是长年累月的这种对足下“金 莲”的不重视,这些漂亮的女孩子几乎都配有一双不太清洁的粗糙的脚,这使得我觉得很惋惜,因为女人的双足本应该是给人极为美好的感官享受的,但是却被这些 美丽的阿拉伯女孩们给忽视了。
过了这个稀稀落落的村落后又走了不远的路程, 前面就出现了一幢宏伟的建筑,随着车子的靠近,原来是一个还算得上是豪华的大酒店,我估计这里可能是这一带最具有人气的地方了,我们进了这家大酒店的院 子。刚一下旅游车,一股子热浪顿时把我冲了个踉跄,温度的极大反差使得大家不顾一切地跑进了 这个大酒店,此时用“蜂拥而入”这个词来形容我们这些游客那可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走进酒店的大厅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阿拉伯大酒店,里面的排场并不是很豪华,但是其布置倒是颇壮观的,完全充满着阿拉伯民族的风味。大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也就是四周墙壁上的充满阿 拉伯风情的壁画和挂毯,我仿佛觉得自己是走进了天方夜谭所描述的某一处阿 拉伯国王的王宫,我又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小子阿拉丁,在魔法师的施法下走进了藏有无数珠宝的神窟。
我已经站在了神窟中那富丽堂皇的大厅之中,那盏阿拉伯神灯此时就在这个大厅里的某一个地方,我突发奇想,那盏神灯应该在这个大厅的什么地方呢?如果自己得到了这盏神灯,又会怎么样利用它呢?可 惜我没有阿拉丁那般的福分,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什么神窟,我也就是奢望地做做白日美梦罢了。在这片贫瘠的沙漠上,这个大酒店充其量也就像是一处沙漠中的绿洲,算不上是什么世外桃源,要不是因为这里是通往死海观光处的要道,当地贫穷的巴勒斯坦地的阿拉伯人恐怕是不会有谁掏得起腰包来住进这样奢侈的酒店的。
~ 胡宝星
从圣城耶路撒冷到不毛之地的死海地区的这段路程实际上是沙漠一样的旷野,这里属于巴 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区。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看上去就像是寸草不生的样子,居住在这一 带的巴勒斯坦人都很贫穷,只要是看看这里荒凉的土地就知道他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了。
旅游车队进入了以色列荒凉的犹地亚山区,透过车窗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牧羊人的破旧的帐篷和他们的脏兮兮的羊群,贫穷的贝都因牧羊人长年累月伴随着自己的羊群游荡在无际的沙漠,这一阿拉伯分支的游牧民族显然已经过惯了游牧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走出这荒凉的沙漠,人与羊共存地散落在这片极度贫瘠的旷野中。
那些游荡在牧羊人四周的可怜的羊儿似乎在徒劳般地找寻稀疏的植物和青草来添充它们那饥饿的肚皮,我真怀疑在这几乎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上怎么能够养育着如此众多的羊群啊。犹地亚地区是名不虚传的不毛之地,这无情的沙漠吞噬了多少原本应该是美好的东西啊!在这里只有沙子才成为永恒的证物,但它同时也在证实人类在沙漠中顽强的活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自从过了圣城耶路撒冷的地界以后,去死海方向的沿途地势也就在急剧下降了,旅游车队正在从海拔几百米的高度下降直至经过零海拔,然后再到达地球陆地的最低处,低于海平面 400米的著名旅游胜地死海。随着陡降的海拔地形的延伸,我感觉到自己耳膜的压力在加大。当我乘坐的车子经过一条陡斜的山坡旁边时,我见到在道路的左 侧竖立着一块方石碑,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梯形石碑,下面还有着底座,碑上面的英文是SEA LEVEL(海平面),这就意味着此处就是地球的零海拔的点,再往前走就开始进入海拔以下了。
旅游车队终于来到了平坦的旷野,在这短短的数十公里的路程内我们已经下降了海拔800多米的高度,前面很快就要进入著名的约旦河谷了。旅游车队的前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期待已久的死海,我的心情有些激动。不过我们走的这条路并没有直接通往死海海边,而是在离海边还有几里路远的地方驶上了一条与死海平行的公路,尽管死海就在眼前了,但是这里并不是死海的海水浴场的所在,这里也不是游览的最佳地带,旅游车队还要沿着死海的西岸,与死海并行继续行 进一段的路程。
前方的沙漠中显现出了一片绿洲,可以看见一些生长着的茂密的热带草本植物,再往前行驶,我才看清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阿拉伯人居住的小村落。我觉得这些阿拉伯人居住的房屋就像是中国内陆当年那些贫困地区的村舍房屋差不多,“凄凉”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阿拉伯人居住的土坯房子和石头房子从沙地里崛起,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就像是那坚忍不拔的植物那样,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扎根下来。
进入村落里我看到街道上行走着几个阿拉伯村姑,姑娘们的衣着很奇特,那是一种用厚厚的黑布罩住全身,用白色丝巾罩住头部,全身只露出了面部的装束,这种装束使得她们的周身都透露出一种神秘。可能是由于这样的装束能够避开强烈的中东烈日的直射的缘故,因此阿拉伯女人的皮肤显得白皙细腻,而且从头巾下露出的脸庞来看阿拉伯姑娘长得很是靓丽,那独具魅力的又黑又亮的眼睛,那回眸一笑的神态,真的是美得让人眩晕,那是让人看过以后就难以忘怀的一种美。
阿拉伯女人其实算得上是典型的东方美女,当她们面带羞涩,用她们那美丽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的时候,那种美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恐怕就连神仙见了也会难以自控,从而乱了方寸的。也许这正是伊斯兰教为了防止美丽的阿拉伯女人让男人们乱了理性、乱了方寸,所以才让她们整天包裹得严严实实,蒙着头巾来遮住自己的脸庞不让她们的美丽示人的原因之所在吧。
但是令我深感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艳丽的阿拉伯姑娘们就像我在以色列境内所看到过的其他的阿 拉伯女孩子一样,她们的脚下都是随意穿着拖鞋的,可能是长年累月的这种对足下“金 莲”的不重视,这些漂亮的女孩子几乎都配有一双不太清洁的粗糙的脚,这使得我觉得很惋惜,因为女人的双足本应该是给人极为美好的感官享受的,但是却被这些 美丽的阿拉伯女孩们给忽视了。
过了这个稀稀落落的村落后又走了不远的路程, 前面就出现了一幢宏伟的建筑,随着车子的靠近,原来是一个还算得上是豪华的大酒店,我估计这里可能是这一带最具有人气的地方了,我们进了这家大酒店的院 子。刚一下旅游车,一股子热浪顿时把我冲了个踉跄,温度的极大反差使得大家不顾一切地跑进了 这个大酒店,此时用“蜂拥而入”这个词来形容我们这些游客那可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走进酒店的大厅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阿拉伯大酒店,里面的排场并不是很豪华,但是其布置倒是颇壮观的,完全充满着阿拉伯民族的风味。大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也就是四周墙壁上的充满阿 拉伯风情的壁画和挂毯,我仿佛觉得自己是走进了天方夜谭所描述的某一处阿 拉伯国王的王宫,我又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小子阿拉丁,在魔法师的施法下走进了藏有无数珠宝的神窟。
我已经站在了神窟中那富丽堂皇的大厅之中,那盏阿拉伯神灯此时就在这个大厅里的某一个地方,我突发奇想,那盏神灯应该在这个大厅的什么地方呢?如果自己得到了这盏神灯,又会怎么样利用它呢?可 惜我没有阿拉丁那般的福分,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什么神窟,我也就是奢望地做做白日美梦罢了。在这片贫瘠的沙漠上,这个大酒店充其量也就像是一处沙漠中的绿洲,算不上是什么世外桃源,要不是因为这里是通往死海观光处的要道,当地贫穷的巴勒斯坦地的阿拉伯人恐怕是不会有谁掏得起腰包来住进这样奢侈的酒店的。
~ 胡宝星
2010/8/22
以色列生活写真(27)走进五月的死海
我来到了死海,来到了犹地亚山区,这里是一个炎热的世界。我所处的这一侧是以色列的犹地亚山群,而对岸就是约旦高原。500万年以来,隔在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死海,不管是在风景或人文方面都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据说当年摩 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跨越红海躲过法老的追杀后,最后就是消失在对岸的约旦一侧的死海边的山丘上。
我站在死海的海边,眼前是一个海水浴场,我欣赏着这片美丽的海域,我所看到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尽管这里是一个荒凉的世界。死海的水面平静如镜,这里没有潮起潮落,因为死海是一个“湖”,它是沉寂无声的,在那平镜似的海面上我也没有看到没有一丝的涟漪,我想即使是有风吹来,大概也吹不起一丝的浪花,因为死海海水的比重很高。
我放眼望去,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死海两边的山岩清清楚 楚地倒映在水中,给海水投上了一抹嫩红,而实际上死海水的海水是碧绿色的,绿得让人觉得海水是那样地深不可测,靠近岸边的浅水处绿色要淡一些,而越往里面去,海水的绿色越深,到了深水处绿色就更加显得浓重一些了,站在岸边凝神欣赏着美丽而平静的海面,海水的浓淡相间,煞是好看,使得神秘的死海更多了一份妩媚。
犹地亚地区的气候炎热异常,所以水的蒸发量也就很大, 因此死海的水面上总是弥漫飘散着一层柔柔的水雾,在炎热的高温下更显得迷迷蒙蒙,远远看上去就犹如蒙在阿拉伯少女脸上的轻纱一般,因此也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遐想。看着眼前的这些美景,好像来到了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某一个隐藏着武林高手的世外仙境一般,觉得自己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海水浴场里面已经有了许多的人,眼前白色的海滩上,人们或躺或坐着,大家正在享受着日光浴,酷热的 阳光下面,人们悠闲地享受着“暴晒”,显然一般的晒太阳对于他们来说不过 瘾,看样子要把皮肤晒成巧克力色那才叫过瘾。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有一些人的身上涂满了黑黑的死海黑淤泥,男人和女人们全身涂抹得看上去就像是一 群比非洲人还黑的黑人。死海的黑色淤泥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凡是到死海休闲娱乐的人们都喜欢将河底淤泥涂于全身,然后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这可是死海的一个经典景观哟!
我穿着泳裤跳进了死海,这是我的死海“处女游”,我还是像在大海里游泳那样伸臂曲腿下意识地向前划游, 可是怎么游起来这么费劲啊?扑腾了半天也游不出多远,我觉得不对劲,回头 一看原来自己的两条腿是浮在水面上的,根本就进入不了海水里面去,怪不得游起来用不上劲呢,你想想光用手臂来划游,我能游出去多远呢?忙乱之中海水溅到了嘴里,哇!海水太咸了,咸得发苦发涩,是一种以前从来未曾尝过的咸味道,令我一个劲地往外吐苦水。
其实在死海游泳即使是不会游泳也不会沉下去的,死海海水的浮力很大,在 里面游泳有一种被海水“托”起来的感觉,即使是水性再好的游泳健将也无法潜到水下,只能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就像躺在水床一样,当然还可以优哉地躺在水面上闭目养神,“睡”上一觉呢!如果有雅兴的话,还可以拿着书报躺在水面读书看报,此番情景真的会令人顿觉心旷神怡、目 清气爽、优哉优哉的。
我闭上眼睛,躺在一丝不动的死海的海面上,好似自己在梦中。我微微睁开眼睛,欣赏着晴朗的蓝天上面那些漂浮着的云朵;我侧目环顾周围,眼前尽是赭红色的山峦,还有露出水面的盐柱,合着那些白色的“盐”礁石。
我伸出双臂平伸浮在水面,任凭死海的海水稳稳地托着自己的身体,任凭中东的烈日放肆地照 在自己的全身,我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躺在一双巨大的手中,被轻轻地荡来荡去,我恍惚自己在梦里,我依稀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名超人!
~ 胡宝星
我站在死海的海边,眼前是一个海水浴场,我欣赏着这片美丽的海域,我所看到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尽管这里是一个荒凉的世界。死海的水面平静如镜,这里没有潮起潮落,因为死海是一个“湖”,它是沉寂无声的,在那平镜似的海面上我也没有看到没有一丝的涟漪,我想即使是有风吹来,大概也吹不起一丝的浪花,因为死海海水的比重很高。
我放眼望去,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死海两边的山岩清清楚 楚地倒映在水中,给海水投上了一抹嫩红,而实际上死海水的海水是碧绿色的,绿得让人觉得海水是那样地深不可测,靠近岸边的浅水处绿色要淡一些,而越往里面去,海水的绿色越深,到了深水处绿色就更加显得浓重一些了,站在岸边凝神欣赏着美丽而平静的海面,海水的浓淡相间,煞是好看,使得神秘的死海更多了一份妩媚。
犹地亚地区的气候炎热异常,所以水的蒸发量也就很大, 因此死海的水面上总是弥漫飘散着一层柔柔的水雾,在炎热的高温下更显得迷迷蒙蒙,远远看上去就犹如蒙在阿拉伯少女脸上的轻纱一般,因此也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遐想。看着眼前的这些美景,好像来到了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某一个隐藏着武林高手的世外仙境一般,觉得自己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海水浴场里面已经有了许多的人,眼前白色的海滩上,人们或躺或坐着,大家正在享受着日光浴,酷热的 阳光下面,人们悠闲地享受着“暴晒”,显然一般的晒太阳对于他们来说不过 瘾,看样子要把皮肤晒成巧克力色那才叫过瘾。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有一些人的身上涂满了黑黑的死海黑淤泥,男人和女人们全身涂抹得看上去就像是一 群比非洲人还黑的黑人。死海的黑色淤泥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凡是到死海休闲娱乐的人们都喜欢将河底淤泥涂于全身,然后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这可是死海的一个经典景观哟!
我穿着泳裤跳进了死海,这是我的死海“处女游”,我还是像在大海里游泳那样伸臂曲腿下意识地向前划游, 可是怎么游起来这么费劲啊?扑腾了半天也游不出多远,我觉得不对劲,回头 一看原来自己的两条腿是浮在水面上的,根本就进入不了海水里面去,怪不得游起来用不上劲呢,你想想光用手臂来划游,我能游出去多远呢?忙乱之中海水溅到了嘴里,哇!海水太咸了,咸得发苦发涩,是一种以前从来未曾尝过的咸味道,令我一个劲地往外吐苦水。
其实在死海游泳即使是不会游泳也不会沉下去的,死海海水的浮力很大,在 里面游泳有一种被海水“托”起来的感觉,即使是水性再好的游泳健将也无法潜到水下,只能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就像躺在水床一样,当然还可以优哉地躺在水面上闭目养神,“睡”上一觉呢!如果有雅兴的话,还可以拿着书报躺在水面读书看报,此番情景真的会令人顿觉心旷神怡、目 清气爽、优哉优哉的。
我闭上眼睛,躺在一丝不动的死海的海面上,好似自己在梦中。我微微睁开眼睛,欣赏着晴朗的蓝天上面那些漂浮着的云朵;我侧目环顾周围,眼前尽是赭红色的山峦,还有露出水面的盐柱,合着那些白色的“盐”礁石。
我伸出双臂平伸浮在水面,任凭死海的海水稳稳地托着自己的身体,任凭中东的烈日放肆地照 在自己的全身,我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躺在一双巨大的手中,被轻轻地荡来荡去,我恍惚自己在梦里,我依稀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名超人!
~ 胡宝星
2010/8/19
以色列生活写真(26)秋的夜,我走进了红灯区
我从沙漠之都贝尔谢巴搬到了阿施克隆市,这是以色列境内的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坐落在地中海的海滨,这里的风景非常美,我在这里住了将近三个月,我几乎踏遍了这座海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熟悉了城市里的每一条大街与小巷,在以色列的一年半时间里,要说对城市的喜爱,我首选阿施克隆,我觉得它很像我的家乡青岛,所以我就对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很有好感。
我到阿施克隆的时候,也是我到以色列短短两个多月的日子,我很快就和那帮子管理人员相处得很铁了,我们经常结伴出去玩,出去游泳,出去泡酒吧。时间过得很快,我的两个好朋友强子和大军要回国了,他们要去特拉维夫买东西带回国,他们拽上了我,因为我可以帮他们砍价,在以色列购物,在很多超市里也是可以砍价的。
从阿施克隆去特拉维夫有一段路程,我们一般都是坐那种奔驰牌的小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到了特拉维夫后,我们首先去了著名的阿拉伯市场“卡麦尔”,在那里逛完后,我们就去了奈夫.沙阿纳街,这是一条商业街,我们叫做“罗马街”,因为这里以前是罗马尼亚人的地盘,罗马尼亚街称作罗马街,尽管有些不靠谱,但是大家叫习惯了。后来这条街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天下了,因为每到晚上或是周末,这里几乎全是中国人,罗马尼亚人成了点缀,走上这条街,你会感觉自己是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
其实奈夫.沙阿纳街也是红灯区的聚集地,这条街以及辐射着的周边几条街上遍布了很多家whorehouse。以色列的商业街和红灯区混杂在一起,恐怕这也是一种特色吧?我们到了这条大街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下来了,我们在一家小饭店里填饱了肚子,又来到了大街上,我看见大街上所有的酒吧和饭店里都坐满了罗马尼亚人、中国人、犹太人、土耳其人、还有一些阿拉伯人,酒吧里的生意都特别好,那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男人们正在尽情地畅饮着啤酒。
所有的酒吧里面都是客满,酒吧的门外都摆满了撑着太阳伞的酒桌,也都是座无虚席。而和这些酒吧相邻的那些闪烁着“丘比特”霓虹灯的whorehouse也在吸引着男人们的眼球,我看见很多已经喝得晃晃悠悠的男人们正在那里进进出出的。那些来自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的姑娘们,正在用她们年轻美貌的面容和姣好的身姿,召唤着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男人走近她们,尽管语言不通,但她们却能够很轻易地捞取男人们口袋里的谢克尔。
我们沿着大街走着,远离了喧闹的酒吧区,我们走到一家霓虹闪烁的whorehouse的门口,强子提议进去看看,他说回国后就没有机会进这种地方了,大军自然也是积极响应者,其实我早看出这俩小子是想偷腥了。俩人把我也给拽进去了,走进去以后,我看见里面装饰得挺豪华,里面靠墙的两端各摆放着一排沙发,一侧的沙发上坐着十多个打扮妖娆的欧洲姑娘,另一侧的沙发是空的,那是为客人们准备的。
看见我们走进去,姑娘们纷纷送上甜美的微笑,秋波如闪电般迅速地撞击着男人们那脆弱的心,眼前的靓丽风景和阵阵飘香,加上墙壁上那些极具挑逗性的色情画,搞得我这两位哥们儿的腿肚子都酥软了,他们那贪婪的眼珠子转来转去,打量着那些姑娘们。看见俩人的样子很好笑,我开玩笑说你们真像色鬼啊!大军说:要回国了,开开洋荤吧。强子也说:是啊,回国后也只有想的份儿了。强子说:你喜欢哪个?我们买单。原来是要请我客呢,呵呵!我说:我没有你们那么猴急,你们去吧。
这俩小子各自挑选了自己看上的漂亮女孩,上楼各顾各地消魂去了,把我一个人扔在了大厅。我感到很不自在,因为毕竟这样的场合自己不适应。我抬头看去,对面十几个姑娘都在看着我,可能是等候我的挑选吧?我赶紧拿起一本杂志,一看,原来是一本英文版的黄色画报,画面和英文内容可想而知。这时,对面一位漂亮的金发女孩走了过来,她在我身边坐下。她们这些whore们一般都不会讲英语,除了本国语言外,只能讲希伯来语。她问需要不需要陪我。我说我没那个意思,她说可以便宜,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是因为我没有那个意思。
金发女郎妩媚地笑了笑,指着画报上那些暴露的画面,说:你不喜欢?我抬头看看她,眼前的这位女子的确是一位很性感的欧洲女孩,长长的睫毛,蓝色的眼睛,无暇的皮肤,漂亮的脸蛋,我很有些顶不住诱惑了,因为毕竟已经“修身养性”两个多月了,在这样的诱惑下很有些眩晕,大脑像缺氧一样有点儿空白,但我还是拒绝了,因为内心总觉得不应该那样,尽管心里很想那样。
我对姑娘笑了笑,摇摇头,起身走了出去,走在了有些寂静的大街上,我想只有在外面等那两个家伙收工了。外面的空气要比室内的空气清新得多,也没有了那种压抑的窒息,我长长地吸了口气。已是秋季,地中海滨的特拉维夫有了一些凉意,秋日的夜晚比白日多了许多的凉爽。我漫步走在大街上,地中海的海风正徐徐飘来,飘进了这座城市,飘进了这条大街,在大街小巷里流淌着,流淌到我们这些夜不思归的人们身上,当海风吹到身上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凉意,不觉微微地颤栗了一下。
~ 胡宝星
2010/8/18
以色列生活写真(25)酒吧里的那个罗马尼亚姑娘(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位于地中海的海岸线上,但是在夏季来临的时候,有那么几天的光景天气还是很闷热,因为毕竟是位于中东沙漠地区,尽管从地中海吹来的阵阵海风能够缓解一下闷热的空气,但是中东的烈日也实在是太厉害了,我当时住在特拉维夫的卫星城市贝塔甘,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屋子里面的电风扇要不停地来回摆着头才能让我们睡好觉,因为我当时住的地方没有安装空调。
周末的时候,犹太人都在家守安息日,我们没啥事可做,一般都是晚上结伴去特拉维夫的奈夫.沙阿纳街玩,那里是我们自封的“唐人街”,从贝塔甘坐车去那里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我们在大街上走累了,就会去那家我们最喜欢去的罗马尼亚人开设的酒吧,这家酒吧的生意很好,尽管里 面只有十来张桌子,客人多的时候就在外面的阳伞下的桌椅前就座。我喜欢在酒吧的室内喝酒,因为小小的酒吧里面的环境很优雅,在这里小憩可以让人的全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
酒吧的准老板娘是一位非常漂亮的罗马尼亚姑娘,她叫娜莎,是酒吧年轻的罗马尼亚老板的女朋友,他们俩是从罗马尼亚跑到以色列淘金的,以色列的欧洲人很多,基本上都是从东欧列国来淘金的,像娜莎这样的人算是他们当中的成功者, 因为很多东欧人一直都是穷打工的,娜莎和男朋友做了酒吧老板,也算是他们东欧人当中的佼佼者了。
娜莎是一位很灿烂很阳光的姑娘,灿烂得让人觉得整个酒吧里似乎都在散发着阳光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娜莎对客人的态度很甜,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当然汉语说得不咋地,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听起来很好笑。娜莎人很勤快,就像是一只快乐小鸟,在我们的身边转来转去的,不论是罗马尼亚人还是中国人,也不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她都一视同仁,每个人来这里喝酒不但能够喝到美味的德国荷兰丹麦啤酒,还可以享受到娜莎的微笑服务,所以这家酒吧的生意一直很好。
因为我们经常光顾娜莎的酒吧,所以她和我们也混熟 了,每当客人少的时候娜莎都会走到我们的酒桌前,和我们聊上几句,娜莎的英语很糟糕,我们又不懂俄语,所以我们之间的交谈一般都是用希伯来语,因为我们在以色列呆的时间久了,整天和犹太人打交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讲几句,尤其是日常用语,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正常交谈。因为都听不懂对方的母语,于是我们和娜莎之间的交流也就只能用希伯来语了。
奈夫沙阿纳街是一条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各种经营都有,同时这条街也是特拉维夫红灯区的主要所在地,在特拉维夫这座被誉为“地中海明珠” 的城市里,一共有两个合法的红灯区,一处是在拉莫特干,再一处就是奈夫.沙阿纳街这里,这个红灯区是以这条商业街为中心辐射多条大街,其中穿 插着好多家妓院和BIP SHOW(脱衣舞)表演厅,华灯初上之时开始,那些有明显色情标志的霓虹灯到处可见,闪闪烁烁让人产生梦幻一般的感觉,行人们打老远就可以看见那些生意兴隆的妓院正在忙着张罗着迎接各种肤色的男人们的光临。
我们在酒吧里边看成龙或李连杰的武打功夫片,边品尝着德国和荷兰啤酒,当然还可以喝到丹麦的嘉士伯啤酒,我们用烤肉烤肠做下酒菜,因为在以色列我们很难吃到猪肉,我们的肉食是以牛肉为主,吃惯了猪肉的我们经常会到这家酒吧来解解馋。这家罗马尼亚酒吧是24小时营业, 我们可以在这里喝酒喝到天亮,尽管我不能喝酒,但是我喜欢在这里看武打片,我在这家酒吧几乎看遍了成龙所有的功夫片。我的那些朋友们喜欢喝酒,每逢周末,他们都会在娜莎的酒吧里喝酒,喝得没有了白天,喝得没有了黑夜。
~ 胡宝星
周末的时候,犹太人都在家守安息日,我们没啥事可做,一般都是晚上结伴去特拉维夫的奈夫.沙阿纳街玩,那里是我们自封的“唐人街”,从贝塔甘坐车去那里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我们在大街上走累了,就会去那家我们最喜欢去的罗马尼亚人开设的酒吧,这家酒吧的生意很好,尽管里 面只有十来张桌子,客人多的时候就在外面的阳伞下的桌椅前就座。我喜欢在酒吧的室内喝酒,因为小小的酒吧里面的环境很优雅,在这里小憩可以让人的全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
酒吧的准老板娘是一位非常漂亮的罗马尼亚姑娘,她叫娜莎,是酒吧年轻的罗马尼亚老板的女朋友,他们俩是从罗马尼亚跑到以色列淘金的,以色列的欧洲人很多,基本上都是从东欧列国来淘金的,像娜莎这样的人算是他们当中的成功者, 因为很多东欧人一直都是穷打工的,娜莎和男朋友做了酒吧老板,也算是他们东欧人当中的佼佼者了。
娜莎是一位很灿烂很阳光的姑娘,灿烂得让人觉得整个酒吧里似乎都在散发着阳光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娜莎对客人的态度很甜,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当然汉语说得不咋地,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听起来很好笑。娜莎人很勤快,就像是一只快乐小鸟,在我们的身边转来转去的,不论是罗马尼亚人还是中国人,也不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她都一视同仁,每个人来这里喝酒不但能够喝到美味的德国荷兰丹麦啤酒,还可以享受到娜莎的微笑服务,所以这家酒吧的生意一直很好。
因为我们经常光顾娜莎的酒吧,所以她和我们也混熟 了,每当客人少的时候娜莎都会走到我们的酒桌前,和我们聊上几句,娜莎的英语很糟糕,我们又不懂俄语,所以我们之间的交谈一般都是用希伯来语,因为我们在以色列呆的时间久了,整天和犹太人打交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讲几句,尤其是日常用语,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正常交谈。因为都听不懂对方的母语,于是我们和娜莎之间的交流也就只能用希伯来语了。
奈夫沙阿纳街是一条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各种经营都有,同时这条街也是特拉维夫红灯区的主要所在地,在特拉维夫这座被誉为“地中海明珠” 的城市里,一共有两个合法的红灯区,一处是在拉莫特干,再一处就是奈夫.沙阿纳街这里,这个红灯区是以这条商业街为中心辐射多条大街,其中穿 插着好多家妓院和BIP SHOW(脱衣舞)表演厅,华灯初上之时开始,那些有明显色情标志的霓虹灯到处可见,闪闪烁烁让人产生梦幻一般的感觉,行人们打老远就可以看见那些生意兴隆的妓院正在忙着张罗着迎接各种肤色的男人们的光临。
我们在酒吧里边看成龙或李连杰的武打功夫片,边品尝着德国和荷兰啤酒,当然还可以喝到丹麦的嘉士伯啤酒,我们用烤肉烤肠做下酒菜,因为在以色列我们很难吃到猪肉,我们的肉食是以牛肉为主,吃惯了猪肉的我们经常会到这家酒吧来解解馋。这家罗马尼亚酒吧是24小时营业, 我们可以在这里喝酒喝到天亮,尽管我不能喝酒,但是我喜欢在这里看武打片,我在这家酒吧几乎看遍了成龙所有的功夫片。我的那些朋友们喜欢喝酒,每逢周末,他们都会在娜莎的酒吧里喝酒,喝得没有了白天,喝得没有了黑夜。
~ 胡宝星
2010/8/17
以色列生活写真(24)走进拉宾广场(特拉维夫)
到了以色列之后,尤其是住在特拉维夫的近郊,我一直想到著名的拉宾广场去看看,去瞻仰这位为了中东地区实现和平而遭到极右分子暗杀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广场就在特拉维夫的市中心,在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不太远的地方。我在大街上一路打听着去找,以色列人就像我们青岛人一样,对于问路的人向来是很热心的,恨不能把人家一直领到所要去的地方,在他们的指点下我很快就找到了拉宾广场。
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面积并不大,是在特拉维夫市政厅的办公楼的门前。1995年11月4 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这里出席以色列工党举行的一次和平大会,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赞成和平,反对暴力”集会,在 会议结束后离开会场时被刺杀身亡,他被犹太极右分子阿米尔罪恶的子弹结束了生命。拉 宾逝世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陷入哀痛之中,以色列政府决定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从此,每年的 11月4日,都有成群结 队的以色列人来到拉宾广场点燃蜡烛,献上鲜花,以纪念这位为中东和平而献身的以色列总理。
来到拉宾当年中弹倒下的地方, 我看见这里有一个由黑色花岗岩围成的正方形的纪念墓地,这是一个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很不起眼的纪念碑,但是在这个纪念碑下面埋葬着的正是伟大的和平战士拉 宾。纪念碑的中央摆放着几块看起来很随意的大石头,中间的那块石头就是写有文字的纪念碑,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几行字,因为我不认识希伯来文字,于是我问身边的一位犹太姑娘,姑娘告诉我说上面写的是:“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这里,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被谋杀了。和平应该是他的遗产。”
沿着纪念碑四周的黑色花岗岩围座,是由单根铁环穿过几个固定铁墩绕了一圈作为纪念碑的护栏,纪念碑的西侧,也就是纪念碑的后面,是一面以色列的国旗。在纪念碑的正前方的铁墩上挂着一个花圈,而在正中央则是一盏点亮的小油灯,据说这盏灯常年不熄。
在拉宾1995年 遇难后的 全国哀悼日里,少男少女们每年都自发地来到拉宾倒下的地方,他们点燃蜡烛,他们为和平祈祷,他们被以色列媒体称为“烛光里的孩子”, 被誉为以巴实现和平的 希望。每年的纪念活动里的为和平祈祷和以及为和平而奋斗的以色列人中不只有孩子,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在为和平而祈祷。
1994年,拉宾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过这样 一段话:“我,军人番号30743,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名 退役将军,宣布从今往后我将做一名和平之师的战士。从今天起诞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孩子将再也不知战争的滋味。”这 应该不仅是拉宾的愿望,也是许许多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共同愿望。虽然它迄今未能成为现实,但拉宾广场上为和平而 祈祷的人们的和平之声使人们在黑暗隧道的尽头依稀看到了一点光亮。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拉宾在他遇刺的那次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园;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和邻居修好,过免于恐惧的生活;
一百多年了,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
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
我们深深种下,他们连根拔起;
我们建筑,他们摧毁;
我们守卫,他们攻击。
我们几乎每天在埋葬死者。
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
但并不会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拉宾当时与会者一起 高唱的《和平之歌》至今仍然缭绕在人们的耳畔: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
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
生命之火被熄灭的人
血肉之躯被埋入黄土的人,
悲痛的泪水无法将我唤醒,
也无法使我重获生命。
无论什么人,
无论是胜利的欢乐,
还是光荣的赞歌,
都不能使我从黑暗的深渊中
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
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
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
引吭高唱和平之歌
这是我们最应当作的事情。”
1995 年11月 4日的夜晚,是国际上的星期六,也就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安息日,国王广场前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真是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名 为“赞成和平,反对暴 力”的盛大集会,许多爱好和平的以色列人聚集在这里,同时拉宾总理也将出席这次和平集会。
伊加尔•阿米尔,一个27岁的犹太小伙子,在读的特拉维夫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的三年级大学生,也来到了这里,但是他不是为了响应拉宾总理的和平宣言而来的。当阿米尔身藏手枪来到拉宾总理的身旁的时候,拉宾正在与太太一起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谁也不知道此时危险已经来到这位和平的积极倡导者的身边。
演讲结束了,在保镖的护卫下拉宾总理走向自己的座车,他的一名保镖拉开了车门,正当拉宾准备上车时,一个黑洞洞闪着寒光的枪口准准地对着拉宾,枪口中射出了两发致命的子弹。阿米尔射出的两颗子弹,一颗打在拉宾的脾脏上,一颗击中了脊椎。阿米尔的哥哥哈加伊是一个激进分子,他参加过犹太极右组织“大卫之剑”,这是一个专门从事恐怖活动的犹太人组织。哈加伊向弟弟阿米尔提供了一支雷塔牌左轮手枪,并对使用的子弹进行了精心的改进, 他在弹头上加了一个铁丸,子弹上钻了一个孔,这就变成了达姆弹,这种子弹一旦击中目标就将在人的体内爆炸,导致大量出血而置人于死地。
拉宾曾经说过:“血流得太多,泪也流得太多。” 和平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最渴望的事情。拉宾倒下了,这位军人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犹太人自己 的枪口下。我怀着对死者的敬仰之心,默默地向着为和平的使者致哀,当年的那种场面也仿佛在我 的脑海里展现,拉宾的精神永远激励着犹太人民争取和平的坚定信念,拉宾的精神永远不死!我在拉宾的纪念墓前照了一张相,作为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怀念,也作为自己对中东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的一种祈祷。
~ 胡宝星
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面积并不大,是在特拉维夫市政厅的办公楼的门前。1995年11月4 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这里出席以色列工党举行的一次和平大会,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赞成和平,反对暴力”集会,在 会议结束后离开会场时被刺杀身亡,他被犹太极右分子阿米尔罪恶的子弹结束了生命。拉 宾逝世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陷入哀痛之中,以色列政府决定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从此,每年的 11月4日,都有成群结 队的以色列人来到拉宾广场点燃蜡烛,献上鲜花,以纪念这位为中东和平而献身的以色列总理。
来到拉宾当年中弹倒下的地方, 我看见这里有一个由黑色花岗岩围成的正方形的纪念墓地,这是一个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很不起眼的纪念碑,但是在这个纪念碑下面埋葬着的正是伟大的和平战士拉 宾。纪念碑的中央摆放着几块看起来很随意的大石头,中间的那块石头就是写有文字的纪念碑,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几行字,因为我不认识希伯来文字,于是我问身边的一位犹太姑娘,姑娘告诉我说上面写的是:“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这里,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被谋杀了。和平应该是他的遗产。”
沿着纪念碑四周的黑色花岗岩围座,是由单根铁环穿过几个固定铁墩绕了一圈作为纪念碑的护栏,纪念碑的西侧,也就是纪念碑的后面,是一面以色列的国旗。在纪念碑的正前方的铁墩上挂着一个花圈,而在正中央则是一盏点亮的小油灯,据说这盏灯常年不熄。
在拉宾1995年 遇难后的 全国哀悼日里,少男少女们每年都自发地来到拉宾倒下的地方,他们点燃蜡烛,他们为和平祈祷,他们被以色列媒体称为“烛光里的孩子”, 被誉为以巴实现和平的 希望。每年的纪念活动里的为和平祈祷和以及为和平而奋斗的以色列人中不只有孩子,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在为和平而祈祷。
1994年,拉宾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过这样 一段话:“我,军人番号30743,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名 退役将军,宣布从今往后我将做一名和平之师的战士。从今天起诞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孩子将再也不知战争的滋味。”这 应该不仅是拉宾的愿望,也是许许多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共同愿望。虽然它迄今未能成为现实,但拉宾广场上为和平而 祈祷的人们的和平之声使人们在黑暗隧道的尽头依稀看到了一点光亮。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拉宾在他遇刺的那次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园;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和邻居修好,过免于恐惧的生活;
一百多年了,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
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
我们深深种下,他们连根拔起;
我们建筑,他们摧毁;
我们守卫,他们攻击。
我们几乎每天在埋葬死者。
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
但并不会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拉宾当时与会者一起 高唱的《和平之歌》至今仍然缭绕在人们的耳畔: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
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
生命之火被熄灭的人
血肉之躯被埋入黄土的人,
悲痛的泪水无法将我唤醒,
也无法使我重获生命。
无论什么人,
无论是胜利的欢乐,
还是光荣的赞歌,
都不能使我从黑暗的深渊中
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
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
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
引吭高唱和平之歌
这是我们最应当作的事情。”
1995 年11月 4日的夜晚,是国际上的星期六,也就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安息日,国王广场前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真是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名 为“赞成和平,反对暴 力”的盛大集会,许多爱好和平的以色列人聚集在这里,同时拉宾总理也将出席这次和平集会。
伊加尔•阿米尔,一个27岁的犹太小伙子,在读的特拉维夫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的三年级大学生,也来到了这里,但是他不是为了响应拉宾总理的和平宣言而来的。当阿米尔身藏手枪来到拉宾总理的身旁的时候,拉宾正在与太太一起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谁也不知道此时危险已经来到这位和平的积极倡导者的身边。
演讲结束了,在保镖的护卫下拉宾总理走向自己的座车,他的一名保镖拉开了车门,正当拉宾准备上车时,一个黑洞洞闪着寒光的枪口准准地对着拉宾,枪口中射出了两发致命的子弹。阿米尔射出的两颗子弹,一颗打在拉宾的脾脏上,一颗击中了脊椎。阿米尔的哥哥哈加伊是一个激进分子,他参加过犹太极右组织“大卫之剑”,这是一个专门从事恐怖活动的犹太人组织。哈加伊向弟弟阿米尔提供了一支雷塔牌左轮手枪,并对使用的子弹进行了精心的改进, 他在弹头上加了一个铁丸,子弹上钻了一个孔,这就变成了达姆弹,这种子弹一旦击中目标就将在人的体内爆炸,导致大量出血而置人于死地。
拉宾曾经说过:“血流得太多,泪也流得太多。” 和平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最渴望的事情。拉宾倒下了,这位军人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犹太人自己 的枪口下。我怀着对死者的敬仰之心,默默地向着为和平的使者致哀,当年的那种场面也仿佛在我 的脑海里展现,拉宾的精神永远激励着犹太人民争取和平的坚定信念,拉宾的精神永远不死!我在拉宾的纪念墓前照了一张相,作为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怀念,也作为自己对中东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的一种祈祷。
~ 胡宝星
2010/8/9
以色列生活写真(23)他留在了沙漠(特拉维夫)
我们几个曾经在以色列的朋友最近接连聚了几次,他们都是毕业于建筑土木专业的大学生,在以色列的时候都是项目上的负责人,我是曾经的翻译,也陆续当 过几个项目上的负责人。现在,生活在我们青岛这座城市里,平时的工作节奏也是蛮快的,大家也难得凑在一块儿放松一下。我们离开以色列已经好几年了,我们在一起最主要的话题永远都是以色列,曾经的一切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 仍然留着我们许许多多的回忆,因为那里曾经有着我们难以忘怀的欢乐、也有着我们刻骨铭心的痛苦,那里还留有我们永远也不会再回来的好朋友,因为他永远留在了中东那片火热的土地上,留在了以色列的南部大都市贝尔谢巴郊外的那片荒芜的沙漠上。
大彭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在以色列我们有不少的建筑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被安排在各个项目上,他们是各个项目上的负责人,大 彭也是其中的一位,他很精干而且也很称职,当时在特拉维夫有一个著名的高层项目,叫“城市阳光”,大彭一开始是这个工程的一名工长,后来他成了这个项目上 的负责人。大彭是湖北人,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干,工作也很敬业,他的希伯来语讲得很不错,因此在工作的一些交涉方面他基本上不太需要翻译,因为我们承揽 的项目很多,像我这样的翻译也被安插到了项目上当负责人,尽管我对建筑行业所知甚少。因为项目承揽太多,国内往外派人一时半会儿办不好手续,所以把我这样 的门外汉也经常推到第一线,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最起码现在不是门外汉了。
大彭工作上没得说,但是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喝酒,当然喝酒也是漂泊在国外的我等打发日子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彭似乎要比我们喝得多一点儿,也正是 因为这多一点儿,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彭出事的时候我已经搬到了瑞浩沃特市,记得那是一个周末,那也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当时在贝塔甘驻地的几个大学 生打电话给我,他们像往常一样邀我去贝塔甘驻地过周末,当初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每逢周末几个城市的朋友们经常会相互走动走动,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没什么事干, 再说以色列的交通也很发达,城市之间来往都很便捷。
本来那天我是想去的,可是因为一些事情脱不开身,于是就谢绝了他们的邀请。那天他们几个人玩得很开心,又喝酒又打扑克的,晚上的时候几个人又坐在一 起喝了点酒。因为我们这些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所在的驻地也不在一个城市里,所以晚饭后大家就分手了。大彭一直就住在贝塔甘,那里是他的家,大家分手后 他就一个人出了大院,沿着高速公路走了,这一走他也就再没回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有些疏忽,因为我们的夜生活也比较丰富,而且夜生活绚丽多彩的特拉维 夫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经常在周末的时候跑到特拉维夫去泡酒吧,而且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夜,所以晚上回不回来就连同房间的人有时候也不知道,因此大彭刚失 踪的时候谁也没在意。
两天过去了,到了周日上班的时候(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是安息日,周日是每个周的开始),作为项目上第一把手的大彭没有露面,打他的手机,结果手机在 他的枕头下,这下子大家就有些慌了,难道他被绑架了?难道是出车祸了?各种揣测都有,大家都急坏了。我们报警了,经过警方的协助调查,我们找到了失踪了好 几天的大彭,他真的是遇到了车祸,而且他的伤势很严重,已经是面目皆非了。车祸发生的经过是:那天晚上大彭一个人出门到一个犹太朋友家里去,他晚上回来的 时候就已经是夜里12点了,当时从特拉维夫出来的那条快速路上的车辆都开得飞快,大彭鬼使神差地逆行走上了马路,迎面飞驰而来的一辆汽车因为躲避不及,大彭给撞飞出去了很远,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我们派人去医院探望,病床上躺着的那个头上缠满了绷带,脑袋肿得老大的人谁也说不上究竟是不是大彭,但是他身上的钥匙证实了他的身份。生命垂危的大 彭就这样一直昏迷着,依赖机械维持呼吸,他的生命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一星期后,他死了。多可惜呀!大彭本应该有着更灿烂的未来的!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栋梁 之才,最后却因为车祸把自己年青的生命留在了以色列,遇难时还差几天就是他的30岁生日,这一天也是他到以色列整整一年半的日子,他曾经说过他只在以色列工作一年半,一天也不多呆!巧合?命运?
大彭抛下了整天为他牵肠挂肚的父母双亲,抛下了挚爱着自己的年青妻子,大彭夫妻俩没有小孩,因为他们夫妻俩想等到大彭回国后再生个小孩,可惜这也成 了一个永远的遗憾,大彭没有留下自己的根。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这也不算是遗憾,因为大彭的死反而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遗憾,而如今大彭自己一个人孤零 零地永远留在了以色列,留在了中东那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也就少了一些牵挂了。按照以色列的国教犹太教的规矩,死去的人在以色列只能够土葬而不能火化,而所 有的在以色列不幸死亡的外籍人员唯一可以带回给国内亲人的是他们这些逝者的一缕头发和几片指甲。马上就要期满回国的大彭没有守住自己与亲人的诺言回到亲人们的身边,他在青岛的亲人盼回来的也只有他的一缕头发和几片指甲。
我们这位年青的朋友就永远地留在了以色列,他长眠在以色列的南部都市,号称沙漠之都的贝尔谢巴市郊外的外籍劳工墓地里,当时我在贝尔谢巴的时候曾经 在一项工程上当负责人,我们每天乘坐班车去工地的时候都路过那个墓地,那是一片基督教墓地,在那个沙漠都市的郊外原野上,那是看上去很荒凉的一片墓地,我当时万万没有想到那片墓地有一天会成为我的好朋友的长眠之地。
~ 胡宝星
大彭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在以色列我们有不少的建筑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被安排在各个项目上,他们是各个项目上的负责人,大 彭也是其中的一位,他很精干而且也很称职,当时在特拉维夫有一个著名的高层项目,叫“城市阳光”,大彭一开始是这个工程的一名工长,后来他成了这个项目上 的负责人。大彭是湖北人,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干,工作也很敬业,他的希伯来语讲得很不错,因此在工作的一些交涉方面他基本上不太需要翻译,因为我们承揽 的项目很多,像我这样的翻译也被安插到了项目上当负责人,尽管我对建筑行业所知甚少。因为项目承揽太多,国内往外派人一时半会儿办不好手续,所以把我这样 的门外汉也经常推到第一线,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最起码现在不是门外汉了。
大彭工作上没得说,但是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喝酒,当然喝酒也是漂泊在国外的我等打发日子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彭似乎要比我们喝得多一点儿,也正是 因为这多一点儿,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彭出事的时候我已经搬到了瑞浩沃特市,记得那是一个周末,那也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当时在贝塔甘驻地的几个大学 生打电话给我,他们像往常一样邀我去贝塔甘驻地过周末,当初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每逢周末几个城市的朋友们经常会相互走动走动,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没什么事干, 再说以色列的交通也很发达,城市之间来往都很便捷。
本来那天我是想去的,可是因为一些事情脱不开身,于是就谢绝了他们的邀请。那天他们几个人玩得很开心,又喝酒又打扑克的,晚上的时候几个人又坐在一 起喝了点酒。因为我们这些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所在的驻地也不在一个城市里,所以晚饭后大家就分手了。大彭一直就住在贝塔甘,那里是他的家,大家分手后 他就一个人出了大院,沿着高速公路走了,这一走他也就再没回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有些疏忽,因为我们的夜生活也比较丰富,而且夜生活绚丽多彩的特拉维 夫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经常在周末的时候跑到特拉维夫去泡酒吧,而且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夜,所以晚上回不回来就连同房间的人有时候也不知道,因此大彭刚失 踪的时候谁也没在意。
两天过去了,到了周日上班的时候(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是安息日,周日是每个周的开始),作为项目上第一把手的大彭没有露面,打他的手机,结果手机在 他的枕头下,这下子大家就有些慌了,难道他被绑架了?难道是出车祸了?各种揣测都有,大家都急坏了。我们报警了,经过警方的协助调查,我们找到了失踪了好 几天的大彭,他真的是遇到了车祸,而且他的伤势很严重,已经是面目皆非了。车祸发生的经过是:那天晚上大彭一个人出门到一个犹太朋友家里去,他晚上回来的 时候就已经是夜里12点了,当时从特拉维夫出来的那条快速路上的车辆都开得飞快,大彭鬼使神差地逆行走上了马路,迎面飞驰而来的一辆汽车因为躲避不及,大彭给撞飞出去了很远,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我们派人去医院探望,病床上躺着的那个头上缠满了绷带,脑袋肿得老大的人谁也说不上究竟是不是大彭,但是他身上的钥匙证实了他的身份。生命垂危的大 彭就这样一直昏迷着,依赖机械维持呼吸,他的生命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一星期后,他死了。多可惜呀!大彭本应该有着更灿烂的未来的!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栋梁 之才,最后却因为车祸把自己年青的生命留在了以色列,遇难时还差几天就是他的30岁生日,这一天也是他到以色列整整一年半的日子,他曾经说过他只在以色列工作一年半,一天也不多呆!巧合?命运?
大彭抛下了整天为他牵肠挂肚的父母双亲,抛下了挚爱着自己的年青妻子,大彭夫妻俩没有小孩,因为他们夫妻俩想等到大彭回国后再生个小孩,可惜这也成 了一个永远的遗憾,大彭没有留下自己的根。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这也不算是遗憾,因为大彭的死反而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遗憾,而如今大彭自己一个人孤零 零地永远留在了以色列,留在了中东那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也就少了一些牵挂了。按照以色列的国教犹太教的规矩,死去的人在以色列只能够土葬而不能火化,而所 有的在以色列不幸死亡的外籍人员唯一可以带回给国内亲人的是他们这些逝者的一缕头发和几片指甲。马上就要期满回国的大彭没有守住自己与亲人的诺言回到亲人们的身边,他在青岛的亲人盼回来的也只有他的一缕头发和几片指甲。
我们这位年青的朋友就永远地留在了以色列,他长眠在以色列的南部都市,号称沙漠之都的贝尔谢巴市郊外的外籍劳工墓地里,当时我在贝尔谢巴的时候曾经 在一项工程上当负责人,我们每天乘坐班车去工地的时候都路过那个墓地,那是一片基督教墓地,在那个沙漠都市的郊外原野上,那是看上去很荒凉的一片墓地,我当时万万没有想到那片墓地有一天会成为我的好朋友的长眠之地。
~ 胡宝星
2010/8/8
以色列生活写真(22)失落在以色列的好朋友(特拉维夫)
巴勒斯坦除了依赖国际援助之外,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劳务输出到以色列来赚取外汇,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了,他们不得不与以色列达成一些协议,这样,以色列会经常给巴勒斯坦人一些劳工配额,允许一定数额的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境内打工,这些人可以每天定时定点地从各个关卡进出以色列,以色列不允许这些巴勒斯坦人留在以色列境内过夜,因为光那些加入了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人就够他们犹太人闹心的了。
每逢巴以冲突开始的时候,以色列就封关了,巴勒斯坦人就进不了以色列了,本来就严重缺乏劳动力的以色列建筑行业就更急需大量的工人了,于是中国劳工就成了建筑行业人 员的补充来源,我在以色列的时候,那里的中国人有20来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黑工一族”,他们分散在各个城市里面,其中主要的集聚地就是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贝尔谢巴等大城市,因为那都是以色列繁华的城市。
在以色列的 那些黑工中的大部分人是来自于中国的浙江福建等地,这些人除了通过私人渠道外,有不少的人是奔着以色列的几家中国公司出去的,因为有些中国公司的负责人允许属下的中国劳工在外面自己单干,但是护照要扣在他的手里,他要求那些在外面单干的人每年向他“进贡”几百美元不等。(心肠真是很黑啊!)不过那些中国劳工都愿意在外面单干,因为他们出国的时候都交了好几万人民币,如果在公司内部干的话,还要被扣除不少数目的一笔钱,因为公司总不能白白为他们服务吧?但是如果他们要在 外面单干的话,赚到的钱就多的多了,赚到的那些钱除了给当官的进贡之外,基本上就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因此有些人就千方百计地往外溜,想在以色列那块宝地上狠狠地捞金子。
以色列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相近,其中散落在各个城市里的“国际民工”就像我们国内各个城市里的那些不规范的人才市场一样,每天早晨都会有很多的人等候在那里等着需要工人的犹太人来招工,就像我们城市里的那些整日徘徊着找活干的进城农民一样,不过在以色列找活干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那里缺乏劳动力。我有许多朋友都是在国内从农 村招的劳务人员,其中和我关系最好的叫小闵,到他合同期满要回国的时候,因为赚的钱太少,他想留下来再干两年,于是他就在机场登机之前逃跑了,因为公司规 定每个人都只能在临回国之前一次性结算,只有钱拿到手,他们才能跑出去,因为他们在公司内已经干了两年,不能不要自己的血汗钱了。
其实小闵在决定走出这一步的时候对我讲过,他要我体谅他的苦衷,因为小闵在出国前已经在中介那里花了不少的钱,回国前的结算,又被公司扣去不少,到头来他的手里没剩下多少钱。为了能够多挣点钱回国见父母双亲和老婆孩子,像小闵这样的来自于中国农村的农民工有很多人成了以色列的非法滞留者,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不见未来的路,因为他们这是在国外,语言方面的障碍是最大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重重的,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小闵和其他 几个人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逃匿了,出了机场后他给我打手机,告诉我他们出逃的情况。小闵从机场“蒸发”后就留在特 拉维夫一带了,其实他也是想离我们近一些,我们周末的时候会在特拉维夫的奈夫.沙阿纳街,也就是那条“唐人街”见面,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一聚。此外特拉维夫的劳务市场也好找活儿,中国人干活技术好,犹太人喜欢找中国人干活,所以小闵一直到我离开以色列的时候就一直呆在特拉维夫。
一个安息日的前夕,小闵给我打电话,请我和宋强一起去他的“新家”做客,因为我和宋强在阿施克隆的时候就是搭档,老宋是驻地的最高领导,我是翻译,我们俩人关系一直 很铁,回国后我们也一直来往着。我和老宋去赴约了,去做客总不能空着手去,于是我们先在商店里买了啤酒和烤肉烧鸡什么的,然后提留着去了小闵的“家”。 小闵的家是在特拉维夫中央车站附近,他们三个人合租了一套单元房,在特拉维夫有很多这样的出租房屋,那是专门用来租给罗马尼亚人、菲律宾人的,当然也有为 数不少的中国人租他们的房子,其实这也是以色列独特的劳工市场的特殊产物。
走进小闵的“家”,我注意到尽管屋子里面布置得不是很好,都是男人嘛,肯定不会像自己的家里一样整洁了,不过看到里面配有厨房厨具、冰箱、电风扇等,我觉得这已经是挺不错的了。小闵他们也已经买好了鱼肉蔬菜,小闵掌勺,他的烹调技术相当不错,小闵说他在家的时候也是经常下厨房做饭的。做好了下酒 的菜肴之后,我们就边喝酒边聊着天,小闵说他现在已经度过了从机场登机前“蒸发”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因为最近巴以双方的冲突又升级 了,犹太人把巴勒斯坦人入境的所有关口都关闭了,巴勒斯坦的劳工进不了以色列境内来工作,导致了以色列的劳工极为缺乏,这种状况对于滞留在以色列的中国黑 工一族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时机,小闵他们现在找活很好找,钱也很有的赚了。
我们几个人 好不容易有机会凑在一起聚聚,自然也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不留神我们就聊到了下半夜。天色已晚,小闵留我和宋强在他们家里住下了。就这样,我和集团公司的项目经理一起,与那些流落在以色列的朋友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夜晚,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很多。我很同情我的好朋友小闵,谁不思念自己的父母亲人?谁不愿 意早点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呢?尤其小闵还一直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他出国的时候老婆正大着肚子呢,他这一非法滞留,回国的日子也就算遥遥无期了。
小闵他们在登机之前的出走,让以色列的警方也大伤脑筋,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安全意识特强的国家,处于诸多阿拉伯死敌重重包围之中的以色列自始至终都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阿拉伯恐怖主义分子们无时无刻不想寻找机会在以色列航班上制造空难事件,曾经有些恐怖分子在办理登机的时候将行李里面放上了炸药,然后离开,以色列安检人员在那些人的行李里面发现了炸药。
像小闵他们这样登机手续已经全部办妥,随后却没了人影的行为很容易让以色列警方误认为这些人有重大嫌疑,他们必须把这些人的行李全部卸下来,然后进行严格的检查,因 为那些人逃离的时候是无法把托运的行李取下来的,只有忍痛放弃了,起飞前军警发现飞机上少了人,而行李还留在飞机上,那可是大事啊!必须严格检查,从而这也耽搁了航班的正点运行,所以说小闵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严重违反以色列的安全法的。 小闵他们之所以在登机之前才逃跑,其实也是有原因 的,因为他们只有在临回国的时候才能把钱拿到手,因为为了杜绝有些人拿到钱之后再出逃,公司送这些人回国到机场的时候,会把一切登机手续全部办妥了之后,再把钱和机票给他们,同时他们的护照也是在这个时候才能还给他们个人,因为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证作为临时护照,护照都存放在各个驻地的项目经理手上,当然我的手上也掌握着很多。
小闵他们是非法滞留在以色列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苦衷,我们应该体谅他们,尽管他们走出这一步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叛国投敌”,他们是在凭自己的双手去赚钱, 他们赚的钱上面都是洒满着汗水的,看到他们那种艰苦打拼的窘境,谁还能去责怪他们呢?作为一名非法滞留的外国人,小闵他们的前面是一条没有路标的坎坷小路,运气好的话这条小路就会通向一条宽阔的马路,否则的话就会通向沼泽或是悬崖,我相信我的好朋友小闵会走好他自己的路。
~ 胡宝星
每逢巴以冲突开始的时候,以色列就封关了,巴勒斯坦人就进不了以色列了,本来就严重缺乏劳动力的以色列建筑行业就更急需大量的工人了,于是中国劳工就成了建筑行业人 员的补充来源,我在以色列的时候,那里的中国人有20来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黑工一族”,他们分散在各个城市里面,其中主要的集聚地就是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贝尔谢巴等大城市,因为那都是以色列繁华的城市。
在以色列的 那些黑工中的大部分人是来自于中国的浙江福建等地,这些人除了通过私人渠道外,有不少的人是奔着以色列的几家中国公司出去的,因为有些中国公司的负责人允许属下的中国劳工在外面自己单干,但是护照要扣在他的手里,他要求那些在外面单干的人每年向他“进贡”几百美元不等。(心肠真是很黑啊!)不过那些中国劳工都愿意在外面单干,因为他们出国的时候都交了好几万人民币,如果在公司内部干的话,还要被扣除不少数目的一笔钱,因为公司总不能白白为他们服务吧?但是如果他们要在 外面单干的话,赚到的钱就多的多了,赚到的那些钱除了给当官的进贡之外,基本上就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因此有些人就千方百计地往外溜,想在以色列那块宝地上狠狠地捞金子。
以色列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相近,其中散落在各个城市里的“国际民工”就像我们国内各个城市里的那些不规范的人才市场一样,每天早晨都会有很多的人等候在那里等着需要工人的犹太人来招工,就像我们城市里的那些整日徘徊着找活干的进城农民一样,不过在以色列找活干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那里缺乏劳动力。我有许多朋友都是在国内从农 村招的劳务人员,其中和我关系最好的叫小闵,到他合同期满要回国的时候,因为赚的钱太少,他想留下来再干两年,于是他就在机场登机之前逃跑了,因为公司规 定每个人都只能在临回国之前一次性结算,只有钱拿到手,他们才能跑出去,因为他们在公司内已经干了两年,不能不要自己的血汗钱了。
其实小闵在决定走出这一步的时候对我讲过,他要我体谅他的苦衷,因为小闵在出国前已经在中介那里花了不少的钱,回国前的结算,又被公司扣去不少,到头来他的手里没剩下多少钱。为了能够多挣点钱回国见父母双亲和老婆孩子,像小闵这样的来自于中国农村的农民工有很多人成了以色列的非法滞留者,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不见未来的路,因为他们这是在国外,语言方面的障碍是最大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重重的,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小闵和其他 几个人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逃匿了,出了机场后他给我打手机,告诉我他们出逃的情况。小闵从机场“蒸发”后就留在特 拉维夫一带了,其实他也是想离我们近一些,我们周末的时候会在特拉维夫的奈夫.沙阿纳街,也就是那条“唐人街”见面,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一聚。此外特拉维夫的劳务市场也好找活儿,中国人干活技术好,犹太人喜欢找中国人干活,所以小闵一直到我离开以色列的时候就一直呆在特拉维夫。
一个安息日的前夕,小闵给我打电话,请我和宋强一起去他的“新家”做客,因为我和宋强在阿施克隆的时候就是搭档,老宋是驻地的最高领导,我是翻译,我们俩人关系一直 很铁,回国后我们也一直来往着。我和老宋去赴约了,去做客总不能空着手去,于是我们先在商店里买了啤酒和烤肉烧鸡什么的,然后提留着去了小闵的“家”。 小闵的家是在特拉维夫中央车站附近,他们三个人合租了一套单元房,在特拉维夫有很多这样的出租房屋,那是专门用来租给罗马尼亚人、菲律宾人的,当然也有为 数不少的中国人租他们的房子,其实这也是以色列独特的劳工市场的特殊产物。
走进小闵的“家”,我注意到尽管屋子里面布置得不是很好,都是男人嘛,肯定不会像自己的家里一样整洁了,不过看到里面配有厨房厨具、冰箱、电风扇等,我觉得这已经是挺不错的了。小闵他们也已经买好了鱼肉蔬菜,小闵掌勺,他的烹调技术相当不错,小闵说他在家的时候也是经常下厨房做饭的。做好了下酒 的菜肴之后,我们就边喝酒边聊着天,小闵说他现在已经度过了从机场登机前“蒸发”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因为最近巴以双方的冲突又升级 了,犹太人把巴勒斯坦人入境的所有关口都关闭了,巴勒斯坦的劳工进不了以色列境内来工作,导致了以色列的劳工极为缺乏,这种状况对于滞留在以色列的中国黑 工一族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时机,小闵他们现在找活很好找,钱也很有的赚了。
我们几个人 好不容易有机会凑在一起聚聚,自然也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不留神我们就聊到了下半夜。天色已晚,小闵留我和宋强在他们家里住下了。就这样,我和集团公司的项目经理一起,与那些流落在以色列的朋友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夜晚,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很多。我很同情我的好朋友小闵,谁不思念自己的父母亲人?谁不愿 意早点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呢?尤其小闵还一直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他出国的时候老婆正大着肚子呢,他这一非法滞留,回国的日子也就算遥遥无期了。
小闵他们在登机之前的出走,让以色列的警方也大伤脑筋,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安全意识特强的国家,处于诸多阿拉伯死敌重重包围之中的以色列自始至终都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阿拉伯恐怖主义分子们无时无刻不想寻找机会在以色列航班上制造空难事件,曾经有些恐怖分子在办理登机的时候将行李里面放上了炸药,然后离开,以色列安检人员在那些人的行李里面发现了炸药。
像小闵他们这样登机手续已经全部办妥,随后却没了人影的行为很容易让以色列警方误认为这些人有重大嫌疑,他们必须把这些人的行李全部卸下来,然后进行严格的检查,因 为那些人逃离的时候是无法把托运的行李取下来的,只有忍痛放弃了,起飞前军警发现飞机上少了人,而行李还留在飞机上,那可是大事啊!必须严格检查,从而这也耽搁了航班的正点运行,所以说小闵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严重违反以色列的安全法的。 小闵他们之所以在登机之前才逃跑,其实也是有原因 的,因为他们只有在临回国的时候才能把钱拿到手,因为为了杜绝有些人拿到钱之后再出逃,公司送这些人回国到机场的时候,会把一切登机手续全部办妥了之后,再把钱和机票给他们,同时他们的护照也是在这个时候才能还给他们个人,因为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证作为临时护照,护照都存放在各个驻地的项目经理手上,当然我的手上也掌握着很多。
小闵他们是非法滞留在以色列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苦衷,我们应该体谅他们,尽管他们走出这一步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叛国投敌”,他们是在凭自己的双手去赚钱, 他们赚的钱上面都是洒满着汗水的,看到他们那种艰苦打拼的窘境,谁还能去责怪他们呢?作为一名非法滞留的外国人,小闵他们的前面是一条没有路标的坎坷小路,运气好的话这条小路就会通向一条宽阔的马路,否则的话就会通向沼泽或是悬崖,我相信我的好朋友小闵会走好他自己的路。
~ 胡宝星
2010/8/5
以色列生活写真(21)走进特拉维夫红灯区
我到以色列的时候正好是天气最热的季节,位于中东沙漠地区的以色列尽管是在地中海的一条狭长的海岸线上,从地中海吹来的阵阵海风也能够缓解一下闷热的气温,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区域里,在那个特殊的季节里,气候还是相当的闷热。
一个周末的晚上,因为室内的温度太高,我和几个朋友就坐在宿舍门口凉快,不知道谁从我们驻地里的罗马尼亚小酒吧里买来几瓶啤酒,于是大家就在一张小饭桌上,喝酒的喝酒、喝茶的喝茶,聊着以色列、聊着我们的青岛、聊着我们今后要在以色列度过的漫长日子,因为第二天是安息日,也是我们的休息日,所以大家也就没有了睡意。
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夜深到了午夜,这时不知是谁提议去特拉维夫喝酒去,大家也是一致通过了,我刚到以色列没有几天,白天上班的时候尽管都要路过特拉维夫市中心,但是晚上还从来没有去过那里,特拉维夫是一座不夜城,很漂亮,因此既然有人提议了,我自然也是毫不含糊地跟着去了。
我们住的地方是贝塔甘市,是特拉维夫的一个卫星城,白天坐公交车到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我们五个人出了大院走到了马路上,灯火通明的快速路上依然还有来来往往的出租车,我们挥手截下了一辆,五个人硬是塞进了车里,犹太司机虽然不太乐意一车拉这么多的人,但好在已经是下半夜了,这么晚的时间也没有警察在路上盘查,所以他就载着这几位中国人直奔特拉维夫而去。
犹太司机把我们拉到了特拉维夫中央车站,这是亚洲最大的巴士站,也是以色列的交通枢纽,巴士总站就像是蜘蛛网的中心一样向周围伸展开来,这里的巴士开往以色列境内的各个角落,因为以色列境内的主要交通就是靠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和快速路。
因为是午夜了,中央车站已经没有了白日里那般的熙熙攘攘,我们走到了车站北侧紧挨着的奈夫·沙阿纳街,这里是特拉维夫的市中心,也是特拉维夫红灯区的中心,这是以色列最大的红灯区。在特拉维夫有两处规模很大的红灯区,一处是在拉莫特甘,再一处就是以奈夫·沙阿纳街为中心辐射多条大街的这个红灯区。
以色列的红灯区别具一格,它与市中心的购物娱乐服务区掺合在一起,奈夫·沙阿纳街的两旁排列着妓院和脱衣舞表演厅。我们在午夜走进了这个著名的特拉维夫红灯区,我的眼前霓虹闪烁,那些有着明显的妓院与脱衣舞标志的霓虹灯在整条奈夫·沙阿纳街以及周围的几条街上闪闪烁烁、遥相辉映,生意兴隆的妓院正在忙着张罗着迎接各种肤色的男人们的光临。
我们走进了一家罗马尼亚人开的酒吧里,因为在以色列很难吃到猪肉,而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猪肉,在奈夫·沙阿纳街的罗马尼亚酒吧里就有猪肉火腿、烤肠、烤肉等,所以每到周末的时候奈夫·沙阿纳街上就挤满了中国人,我的朋友们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来这些罗马尼亚酒吧喝酒,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度度周末,后来我因为工作原因,也是三天两头到特拉维夫,每次来的时候我都是在罗马尼亚酒吧里坐坐。
奈夫·沙阿纳街这里的人员过于复杂,除了中国人在这里聚集之外,来这里喝酒消遣的罗马尼亚人也不在少数,因为这里曾经是罗马尼亚人的天下,自从中国人蜂拥而至之后,这里就成了中国人的地盘,当然也有不少的阿拉伯人来此消遣,不过这里的中国人习惯上还是把这条街叫做“罗马街”,罗马在这里不是指意大利的那个罗马,而是对罗马尼亚的简称,每逢安息日晚上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异教徒”们的天堂。
我们几个人坐在酒吧里喝着酒,因为所在地区温度较高的缘故,奈夫·沙阿纳街的酒吧都是敞开式的,坐在酒吧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大街上的一切,酒吧临街一面是无墙壁的,关门的时候有卷帘门,不过这里的酒吧一般都是全天候服务,从来不打烊。
我们的对面就是两家妓院,门口正站着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欧洲女郎在那里招揽生意,那都是一些来自于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女孩,有的已经不年轻了,前苏联的解体打破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神话,导致了欧洲新一轮的移民高潮,其中涌入以色列的淘金者也不在少数。
那些年轻的欧洲姑娘们因为没有什么特长,就只得凭借自己漂亮的脸蛋了,于是她们走进了风月场。看到那些来自于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姑娘们,我想她们小时候脖子上也都是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成长的,可是她们走到了这一地步,这一切都怪谁呢?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说是前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的时候向邓小平提过一个建议,说开放的中国应该允许色情业的合法化,老齐同志解释说这其实是一种无烟工业,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国家不用投资,只等着收税就行了,因为这种产业绝对不会亏损,老齐还说色情业的开放同时也可以减少犯罪率,从而增加社会的稳定。
老齐的这个提议理所当然地被我们的邓大人断然否决了,邓大人说我们要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会容许那一套的。罗马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一个最西方化的国家,而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尽管当时中国的流氓强奸犯罪率比罗马尼亚要高很多。
老齐同志后来被他的臣民们判了死刑,连自己的老婆也一起被毙了,尽管他自己一直以为罗马尼亚的社会很稳定;而我们的邓大人如今虽然已经作古,但他是作为伟人而流芳百世的,因为中国走的是有特色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确实含义匪浅。好多年过去了,中国依然还是社会主义,而罗马尼亚却已经面目皆非了,不知道它现在是属于什么社会,社会主义肯定不是了,资本主义还差一大截子呢。
至于敏感的色情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一些阿拉伯国家之外,一般的国家都不再那么敏感了,好多国家都把它当作一项产业来加以正规化和职业化了,比如以色列,那可是一个产生了犹太教和耶稣教的国家,它的首都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教派的圣城,是圣城中的圣城,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以色列的国教是犹太教,几千年以来犹太人一直恪守摩西十诫,摩西十诫其中有一条就是对淫欲的警诫,对于男女之淫欲,犹太教历来都是严惩不贷毫不手软的,而如今色情业在以色列也成为一项合法的产业了。
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中国的色情业好像也不那么羞羞答答的了,色情业已经不言而喻地被合法化了,那些从事性服务的女性也被堂而皇之地称为“性职业工作者”了。别的不说,走进任意一家洗浴中心,里面那些漂亮的广告赤裸裸的,名目详细、明码标价,没有人会去查的。只要一走进洗浴中心,服务生别的话先不说,一上来就给你介绍服务项目和内容,这个那个的,咱就不说了,想了解行情的话,走进任意一家洗浴中心,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 胡宝星
一个周末的晚上,因为室内的温度太高,我和几个朋友就坐在宿舍门口凉快,不知道谁从我们驻地里的罗马尼亚小酒吧里买来几瓶啤酒,于是大家就在一张小饭桌上,喝酒的喝酒、喝茶的喝茶,聊着以色列、聊着我们的青岛、聊着我们今后要在以色列度过的漫长日子,因为第二天是安息日,也是我们的休息日,所以大家也就没有了睡意。
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夜深到了午夜,这时不知是谁提议去特拉维夫喝酒去,大家也是一致通过了,我刚到以色列没有几天,白天上班的时候尽管都要路过特拉维夫市中心,但是晚上还从来没有去过那里,特拉维夫是一座不夜城,很漂亮,因此既然有人提议了,我自然也是毫不含糊地跟着去了。
我们住的地方是贝塔甘市,是特拉维夫的一个卫星城,白天坐公交车到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我们五个人出了大院走到了马路上,灯火通明的快速路上依然还有来来往往的出租车,我们挥手截下了一辆,五个人硬是塞进了车里,犹太司机虽然不太乐意一车拉这么多的人,但好在已经是下半夜了,这么晚的时间也没有警察在路上盘查,所以他就载着这几位中国人直奔特拉维夫而去。
犹太司机把我们拉到了特拉维夫中央车站,这是亚洲最大的巴士站,也是以色列的交通枢纽,巴士总站就像是蜘蛛网的中心一样向周围伸展开来,这里的巴士开往以色列境内的各个角落,因为以色列境内的主要交通就是靠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和快速路。
因为是午夜了,中央车站已经没有了白日里那般的熙熙攘攘,我们走到了车站北侧紧挨着的奈夫·沙阿纳街,这里是特拉维夫的市中心,也是特拉维夫红灯区的中心,这是以色列最大的红灯区。在特拉维夫有两处规模很大的红灯区,一处是在拉莫特甘,再一处就是以奈夫·沙阿纳街为中心辐射多条大街的这个红灯区。
以色列的红灯区别具一格,它与市中心的购物娱乐服务区掺合在一起,奈夫·沙阿纳街的两旁排列着妓院和脱衣舞表演厅。我们在午夜走进了这个著名的特拉维夫红灯区,我的眼前霓虹闪烁,那些有着明显的妓院与脱衣舞标志的霓虹灯在整条奈夫·沙阿纳街以及周围的几条街上闪闪烁烁、遥相辉映,生意兴隆的妓院正在忙着张罗着迎接各种肤色的男人们的光临。
我们走进了一家罗马尼亚人开的酒吧里,因为在以色列很难吃到猪肉,而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猪肉,在奈夫·沙阿纳街的罗马尼亚酒吧里就有猪肉火腿、烤肠、烤肉等,所以每到周末的时候奈夫·沙阿纳街上就挤满了中国人,我的朋友们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来这些罗马尼亚酒吧喝酒,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度度周末,后来我因为工作原因,也是三天两头到特拉维夫,每次来的时候我都是在罗马尼亚酒吧里坐坐。
奈夫·沙阿纳街这里的人员过于复杂,除了中国人在这里聚集之外,来这里喝酒消遣的罗马尼亚人也不在少数,因为这里曾经是罗马尼亚人的天下,自从中国人蜂拥而至之后,这里就成了中国人的地盘,当然也有不少的阿拉伯人来此消遣,不过这里的中国人习惯上还是把这条街叫做“罗马街”,罗马在这里不是指意大利的那个罗马,而是对罗马尼亚的简称,每逢安息日晚上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异教徒”们的天堂。
我们几个人坐在酒吧里喝着酒,因为所在地区温度较高的缘故,奈夫·沙阿纳街的酒吧都是敞开式的,坐在酒吧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大街上的一切,酒吧临街一面是无墙壁的,关门的时候有卷帘门,不过这里的酒吧一般都是全天候服务,从来不打烊。
我们的对面就是两家妓院,门口正站着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欧洲女郎在那里招揽生意,那都是一些来自于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女孩,有的已经不年轻了,前苏联的解体打破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神话,导致了欧洲新一轮的移民高潮,其中涌入以色列的淘金者也不在少数。
那些年轻的欧洲姑娘们因为没有什么特长,就只得凭借自己漂亮的脸蛋了,于是她们走进了风月场。看到那些来自于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姑娘们,我想她们小时候脖子上也都是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成长的,可是她们走到了这一地步,这一切都怪谁呢?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说是前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的时候向邓小平提过一个建议,说开放的中国应该允许色情业的合法化,老齐同志解释说这其实是一种无烟工业,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国家不用投资,只等着收税就行了,因为这种产业绝对不会亏损,老齐还说色情业的开放同时也可以减少犯罪率,从而增加社会的稳定。
老齐的这个提议理所当然地被我们的邓大人断然否决了,邓大人说我们要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会容许那一套的。罗马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一个最西方化的国家,而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尽管当时中国的流氓强奸犯罪率比罗马尼亚要高很多。
老齐同志后来被他的臣民们判了死刑,连自己的老婆也一起被毙了,尽管他自己一直以为罗马尼亚的社会很稳定;而我们的邓大人如今虽然已经作古,但他是作为伟人而流芳百世的,因为中国走的是有特色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确实含义匪浅。好多年过去了,中国依然还是社会主义,而罗马尼亚却已经面目皆非了,不知道它现在是属于什么社会,社会主义肯定不是了,资本主义还差一大截子呢。
至于敏感的色情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一些阿拉伯国家之外,一般的国家都不再那么敏感了,好多国家都把它当作一项产业来加以正规化和职业化了,比如以色列,那可是一个产生了犹太教和耶稣教的国家,它的首都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教派的圣城,是圣城中的圣城,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以色列的国教是犹太教,几千年以来犹太人一直恪守摩西十诫,摩西十诫其中有一条就是对淫欲的警诫,对于男女之淫欲,犹太教历来都是严惩不贷毫不手软的,而如今色情业在以色列也成为一项合法的产业了。
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中国的色情业好像也不那么羞羞答答的了,色情业已经不言而喻地被合法化了,那些从事性服务的女性也被堂而皇之地称为“性职业工作者”了。别的不说,走进任意一家洗浴中心,里面那些漂亮的广告赤裸裸的,名目详细、明码标价,没有人会去查的。只要一走进洗浴中心,服务生别的话先不说,一上来就给你介绍服务项目和内容,这个那个的,咱就不说了,想了解行情的话,走进任意一家洗浴中心,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 胡宝星
2010/8/4
以色列生活写真(20)在以色列的城市间穿行(特拉维夫)
深秋的中东,周日的傍晚,我没有感觉到有丝毫的凉爽,却好似依然还停留在夏天里一样,在太阳就要从西边落山的时候,我沐浴着美丽的中东晚霞,走出了我们在沙漠之都贝尔谢巴的驻地,徒步赶到了这座城市的中心,赶到了那里的中央车站。在中央车站的售票中心,我买了一张去海滨城市特拉维夫的车票,我就要离开这座被誉为以色列的始祖之城的美丽城市,去往地中海海边的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美丽的地中海明珠特拉维夫,我当时居住在那座城市的卫星城市贝达甘。
在中心车站的入口处那里,墙上有一个很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不间断地滚动着通往全国各地的所有的车次,还有所有车次的进站与出站时间,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不远处的那个问讯处却好像成了摆设一样,里面坐着那位漂亮的犹太姑娘清闲得很,因为几乎没有人走过去咨询什么。
以色列的交通很发达,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主要是依赖一些德国大巴士,这些车辆基本上都是德国奔驰牌的豪华客车,这些德国造的豪华客车都是德国人的战争赔偿,因为二战时期德国人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战后他们德国开始以物质进行战争赔偿,德国人因为希特勒的造孽,在战争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依然还在进行着战争赔偿,够累的!
以色列的城际大巴从来都不误点,所以我不用担心自己所要乘坐的车提前发车或是晚点发车,去特拉维夫的大巴肯定正点发车。无聊中,我走进了中心车站的候车室里,我闻到扑鼻而来的烤面包香味,还有浓浓的咖啡香味充满了空气中,我抬头一看,原来候车大厅里有一家肯德基和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一看就是生意很火的场面,因为里面已经几乎坐满了人。
在候车室,我看到里面有很多的以色列士兵,从臂章上看,各个兵种的士兵都有,男的士兵和女的士兵几乎都差不多一样多,看上去,像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因为这些男男女女的士兵们都是肩背着各种武器,而且全都是新式武器,那些亮眼的冲锋枪让人看了眼馋,忍不住要走上前去摸一摸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冲锋枪。
以色列的军人都有周末,也都可以回家,他们一般都是周五的下午往家赶,周日的下午赶回部队,而且以色列的士兵一般都是离家较近,这是为了照顾士兵们回家方便,尽管军人们周末可以回家,但是警惕性依然还是要有的,那就是回家时必须随身携带武器,一旦有战事,就要拿起枪来立即投入战斗。
发车时间快到了,我上了发往特拉维夫的大巴,刚刚坐下,一位肩背冲锋枪的年轻帅气的士兵走到我的面前,俯身问道:能让一下我进去吗?我笑着点点头,站起了身,把小伙子让了进去,因为我们的车票都是有座号的。年轻的以色列士兵在我的身边坐了下来,满脸的稚气,满脸的英俊,他紧紧地握着自己的冲锋枪,不时地对我笑笑,看到他老是对我笑,我也对他笑。
我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那支冲锋枪,哇!多好的一支枪啊!真想伸手去摸摸,但是我知道武器对于以色列士兵来说,那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手中的武器是不会随便给人玩的。看到我对他的冲锋枪那么垂涎,年轻的士兵笑了,他主动和我说话了,他说他的名字叫艾丹,他说他家就住在贝尔谢巴,他现在是在特拉维夫的一支部队里当兵,他说他刚刚回家度过安息日,正要赶回部队去。
小伙子的英语很棒,一口纯正的美国英语,因为以色列的教育很有成效,他们的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挺高,很多的年轻人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和艾丹一路上有说有笑,聊着天,两个人一路上聊着以色列的各个城市的风光,聊着以色列的年轻人服兵役的情况,我也不失时机地向这位犹太小伙子介绍着自己国家的情况,不知不觉我们就到达了特拉维夫中央车站。
下车后,我挥手与艾丹告别,小伙子肩背着自己的冲锋枪,朝我笑了笑,他对我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渐渐地,年轻稚气的以色列士兵艾丹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消失了,他消失在了簇拥的人群里,消失在了喧闹的特拉维夫的大街小巷里。我转身,朝着我要去的方向慢慢走去,我,消失在了特拉维夫的夜色中。
~ 胡宝星
2010/8/3
以色列生活写真(19)成龙在以色列(别是巴)
地球人都知道,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当今世界上一对不共戴天的宿敌,这两个民族祖祖辈辈为敌,这两个民族世世代代为仇,这两个民族的冤仇积累了几千年,这两个民族的和睦与否决定了整个地球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很多地球人并不知道,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他们的祖先就是亚伯拉罕,他们原本是同根生的两个兄弟的后代的繁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本应该是一家子人!
就像我们中国人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样,亚伯拉罕在《圣经》里被犹太人尊为犹太民族的始祖,同样,亚伯拉罕在《古兰经》里被阿拉伯人也尊为阿拉伯民族的始祖。亚伯拉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但是他的后代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却成为了冤冤相报的两大宿敌,成为了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决定因素。
亚伯拉罕有好几个妻妾,她们为他生了很多的孩子,但是他和正房妻子撒拉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以撒,以撒长大后成家了,妻子利百加为他生了双胞胎,是两个儿子,先出生的哥哥起名叫以扫,后出生的弟弟起名叫雅各。双胞胎两兄弟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折腾得母亲利百加每天都很难受,凭借着先知亚伯拉罕儿媳妇的身份,利百加能够直接见到上帝耶和华,于是她就去求上帝耶和华,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耶和华对她说:“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上帝耶和华预示了亚伯拉罕的两个孙子将来一个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一个是犹太民族的祖先,老大将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老二将是犹太民族的祖先,这是几千年前的《圣经》中实实在在地记载着的。
果然,兄弟二人长大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兄弟二人一直不和,老大以扫还差一点儿杀了弟弟雅各,幸亏母亲得知,放跑了雅各。后来,老大以扫娶了几个老婆之后,生了一大堆孩子,再后来,以扫就带着老婆孩子们到了现在的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地带,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国界,于是,他们一大家子在那里安居下来了。从那以后,以扫的后代就在那一带繁衍下来,他们讲的是阿拉伯语,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他们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弟弟雅各逃亡了一段日子,就留在了耶路撒冷,他成家后,一共生了12个儿子,这些儿子们成立了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构成了犹太民族的大框架。年复一年,雅各的儿子们的后代繁衍了下来,他们讲的是希伯来语,他们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孪生兄弟的恩恩怨怨,构成了两个民族的千年变迁史,讲得有些简单,其实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家族发展史!
历史是厚重的,我们无从一层一层扫去那些尘埃,只想说说与亚伯拉罕有关的一座城市,那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贝尔谢巴。在以色列的南部沙漠地区,在通往红海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建立在沙漠上的城市,她的名字叫“贝尔谢巴”,《圣经》里她的名字被翻译为别是巴,亚伯拉罕曾经在这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也在这里定居过很久,过去了几千年之后,我也来到了贝尔谢巴。
因为亚伯拉罕曾经在这座城市里住了很多年,所以贝尔谢巴被誉为“始祖之城”,也因为贝尔谢巴是建立在南部沙漠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所以她也被叫做“沙漠之都”。我住在了这座城市的南边,靠近了郊外,在我住的地方的不远处有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小商业圈,名字叫Big Big,就像是一座大花园一样,这里有着美极了的景致,在那环抱中的车道和人行道的两旁,长满了椰子树,棕榈树,还有伊拉克枣树,远远望去,这里的一切郁郁葱葱,恰似一座城市的花园,在这个沙漠中心地带里,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来到这里禁不住想多停下一会儿脚步。
每当我吃过晚饭的时候,我都会走进Big Big的一家书店,这是一个文化氛围很强的地方,里面的书架整整齐齐,里面的书籍包罗万象。我很想学好希伯来语,因为走进了这个国家,因为走近了犹太人,所以我就想多多地学习他们的语言,因为,在以色列被亡国几乎两千年的时间里,流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凭借着一本《圣经》,没有忘掉他们的母语希伯来语,他们历经艰难,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中东大地,恢复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很快,我就和书店里的店员们混熟了,书店里有一位脸蛋圆圆的金色头发的年轻女孩,从长相上看,是一位从俄罗斯移民来的新生代,脸蛋胖乎乎的,活脱脱一个洋娃娃,笑起来也是脸上充满了阳光。金发女孩很愿意笑,尽管在工作的时候他们也有着纪律,但是我仍然能够时不时地听到她的笑声,她笑的时候有时候会忘掉了矜持,但是过后又会不好意思地四处张望,后来,我知道女孩来以色列的时间不是很长,大家都喊她丽莎。
因为我经常在书店读书,丽莎也注意到了我,那天,丽莎走到我的身边,突然说了一句:“你长得挺像Jackie Chen。”我一愣,问她:“你知道Jackie Chen?”她笑着说:“当然知道了,他是我的偶像啊!我一直就喜欢Jackie Chen,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有一天去香港找他。”她那痴迷迷的样子,伴着一副夸张的神色,让我忍俊不禁。丽莎在书架上找到了几盘成龙的功夫片光碟,拿给我看,说:“我通过Jackie Chen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棒的人。所有他的电影我都看过,所有他的光碟我都有珍藏。”
平时嘻嘻哈哈的丽莎,满脸的严肃,满眼的神往,充满了敬佩,充满了憧憬。我知道,我们的成龙大哥确实已经走向了世界,他在以色列的粉丝多得惊人,许多人通过成龙知道了中国人的强大,知道了中国武术的强大,走进特拉维夫的大街小巷酒吧里,走在耶路撒冷的共场所里,成龙在以色列是人人皆知的英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电视录像都在不分昼夜地播放他的功夫片,成龙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人自己了,他已经属于了全世界。
~ 胡宝星
就像我们中国人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样,亚伯拉罕在《圣经》里被犹太人尊为犹太民族的始祖,同样,亚伯拉罕在《古兰经》里被阿拉伯人也尊为阿拉伯民族的始祖。亚伯拉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但是他的后代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却成为了冤冤相报的两大宿敌,成为了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决定因素。
亚伯拉罕有好几个妻妾,她们为他生了很多的孩子,但是他和正房妻子撒拉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以撒,以撒长大后成家了,妻子利百加为他生了双胞胎,是两个儿子,先出生的哥哥起名叫以扫,后出生的弟弟起名叫雅各。双胞胎两兄弟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折腾得母亲利百加每天都很难受,凭借着先知亚伯拉罕儿媳妇的身份,利百加能够直接见到上帝耶和华,于是她就去求上帝耶和华,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耶和华对她说:“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上帝耶和华预示了亚伯拉罕的两个孙子将来一个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一个是犹太民族的祖先,老大将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老二将是犹太民族的祖先,这是几千年前的《圣经》中实实在在地记载着的。
果然,兄弟二人长大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兄弟二人一直不和,老大以扫还差一点儿杀了弟弟雅各,幸亏母亲得知,放跑了雅各。后来,老大以扫娶了几个老婆之后,生了一大堆孩子,再后来,以扫就带着老婆孩子们到了现在的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地带,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国界,于是,他们一大家子在那里安居下来了。从那以后,以扫的后代就在那一带繁衍下来,他们讲的是阿拉伯语,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他们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弟弟雅各逃亡了一段日子,就留在了耶路撒冷,他成家后,一共生了12个儿子,这些儿子们成立了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构成了犹太民族的大框架。年复一年,雅各的儿子们的后代繁衍了下来,他们讲的是希伯来语,他们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孪生兄弟的恩恩怨怨,构成了两个民族的千年变迁史,讲得有些简单,其实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家族发展史!
历史是厚重的,我们无从一层一层扫去那些尘埃,只想说说与亚伯拉罕有关的一座城市,那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贝尔谢巴。在以色列的南部沙漠地区,在通往红海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建立在沙漠上的城市,她的名字叫“贝尔谢巴”,《圣经》里她的名字被翻译为别是巴,亚伯拉罕曾经在这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也在这里定居过很久,过去了几千年之后,我也来到了贝尔谢巴。
因为亚伯拉罕曾经在这座城市里住了很多年,所以贝尔谢巴被誉为“始祖之城”,也因为贝尔谢巴是建立在南部沙漠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所以她也被叫做“沙漠之都”。我住在了这座城市的南边,靠近了郊外,在我住的地方的不远处有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小商业圈,名字叫Big Big,就像是一座大花园一样,这里有着美极了的景致,在那环抱中的车道和人行道的两旁,长满了椰子树,棕榈树,还有伊拉克枣树,远远望去,这里的一切郁郁葱葱,恰似一座城市的花园,在这个沙漠中心地带里,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来到这里禁不住想多停下一会儿脚步。
每当我吃过晚饭的时候,我都会走进Big Big的一家书店,这是一个文化氛围很强的地方,里面的书架整整齐齐,里面的书籍包罗万象。我很想学好希伯来语,因为走进了这个国家,因为走近了犹太人,所以我就想多多地学习他们的语言,因为,在以色列被亡国几乎两千年的时间里,流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凭借着一本《圣经》,没有忘掉他们的母语希伯来语,他们历经艰难,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中东大地,恢复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很快,我就和书店里的店员们混熟了,书店里有一位脸蛋圆圆的金色头发的年轻女孩,从长相上看,是一位从俄罗斯移民来的新生代,脸蛋胖乎乎的,活脱脱一个洋娃娃,笑起来也是脸上充满了阳光。金发女孩很愿意笑,尽管在工作的时候他们也有着纪律,但是我仍然能够时不时地听到她的笑声,她笑的时候有时候会忘掉了矜持,但是过后又会不好意思地四处张望,后来,我知道女孩来以色列的时间不是很长,大家都喊她丽莎。
因为我经常在书店读书,丽莎也注意到了我,那天,丽莎走到我的身边,突然说了一句:“你长得挺像Jackie Chen。”我一愣,问她:“你知道Jackie Chen?”她笑着说:“当然知道了,他是我的偶像啊!我一直就喜欢Jackie Chen,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有一天去香港找他。”她那痴迷迷的样子,伴着一副夸张的神色,让我忍俊不禁。丽莎在书架上找到了几盘成龙的功夫片光碟,拿给我看,说:“我通过Jackie Chen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棒的人。所有他的电影我都看过,所有他的光碟我都有珍藏。”
平时嘻嘻哈哈的丽莎,满脸的严肃,满眼的神往,充满了敬佩,充满了憧憬。我知道,我们的成龙大哥确实已经走向了世界,他在以色列的粉丝多得惊人,许多人通过成龙知道了中国人的强大,知道了中国武术的强大,走进特拉维夫的大街小巷酒吧里,走在耶路撒冷的共场所里,成龙在以色列是人人皆知的英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电视录像都在不分昼夜地播放他的功夫片,成龙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人自己了,他已经属于了全世界。
~ 胡宝星
2010/8/2
以色列生活写真(18)瓦迪姆的小手枪(别是巴)
瓦迪姆是一名从俄罗斯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因为他是有着犹太血统的俄罗斯人,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当时产生了一次移民大热潮,因为当时东欧不但政治局势动荡,经济也是严重萧条,于是那些有着犹太血统的人们纷纷涌往以色列,而以色列本来就一如既往地对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敞开自己的大门,这次自然更不例外。
瓦迪姆后来也跟着他的家人移民到了他们犹太人自己的家园,他成了以色列一公民。年轻的瓦迪姆在以色列有了合法身份之后,他就参军去了,因为以色列是全民义务兵役制,除了身体有残疾的人之外,男男女女都要到部队去干上几年,否则找不到工作,就连信用卡都不给办,在以色列没有信用卡,也就意味着你这个人将会寸步难行。瓦迪姆在以色列的装甲兵部队干了几年,因为干得不错,他被“提干”了,混上了上尉的军衔。后来他转业了,因为在部队干得挺好,以色列对优秀人才也是很照顾的,所以瓦迪姆转业到了地方上以后,就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我是在以色列的南部城市贝尔谢巴认识瓦迪姆的,我到那个驻地的第二天早晨,正好遇到瓦迪姆来上任,他成了我们在那个城市的驻地里的犹太大总管。瓦迪姆对工作很认真,毕竟是军人出身,做事情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凡是我们有求于他的事情,他都很爽快地答应,风风火火的一个人。我和瓦迪姆自然也不客气了,因为我是刚到那座城市,一切都还不熟悉,于是凡事都要给他打电话,接到我的电话后,他都会赶紧开着他的那辆皮卡车跑过来找我,因为他的办公室在我们隔壁的大 院。瓦迪姆也经常开着车子拉着我满城跑,在他的引导下我短短的几天就把以色列的这座有着始祖之城称号的第四大城市转了个遍,同时在这短短的时间我们俩也成了好朋友。
可是不管你信不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俩在语言方面几乎无法沟通,因为我和瓦迪姆在一起工作的时候,那还是我刚到以色列不久,当时我的希伯来语几乎不会说,而作为从俄罗斯移民到以色列的瓦迪姆先生却是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嘴里只会蹦几个单词,因为他除了俄语之外,只能讲希伯来语。我们俩就这样在一起工作了挺长的一段日子,在一起相处的那些日子里,我拼着命地学习希伯来语,毕竟有了语言环境,再加上瓦迪姆和我也是嘴巴和手并用,并且也正是他嘴里也能蹦出几个英语单词帮助了我们,很快我们俩就可以相互沟通了,我的希伯来语也能够应付应付一些场合了。
瓦迪姆人长得很帅气,有点像咱们的蔡国庆的样子,只不过他长得是个老外的模样。由于在部队呆了几年所养成的习惯,瓦迪姆平时走起路来也显示着军人的威武,打眼看上去整个一副职业军人的样子,尤其是他腰上那个装有一支小手枪的漂亮的皮枪套,更使得帅气的瓦迪姆增添了几分英俊与潇洒。
以色列允许他们犹太人自己佩戴手枪,满大街上除了满目皆是的肩背各式冲锋枪的军人之外,很多犹太人平时也是佩戴枪支的,当然他们持枪也是有合法的执照的。尽管在以色列到处充斥着枪支,但是在这个国家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枪击案,那些阿拉伯极端分子们也从来没有持枪作过案,因为他们入境或打工或看病的时候,犹太人对他们检查得很严。
瓦迪姆佩戴的那支手枪很漂亮,我几次开口想要他的那支枪把玩一下,可是总怕他不乐意,于是也就没好意思张口,因为这是瓦迪姆的防身武器,到时候别碰一鼻子灰,要知道犹太人很聪明,他们轻易不会把自己的防身武器示人的,更何况我们实在还不是很熟的朋友。可能是瓦迪姆从我那“贪婪”的目光中读懂了我的意图,一天我们俩外出的时候,他把手枪递给了我,他对我说你不是很眼馋吗?我赶紧伸手接过这支乌黑铮亮的小手枪,好像接过的是一个烫手的热山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瓦迪姆 笑笑说:老兄,不用害怕,里面的子弹是假的,都是一些橡皮子弹。
我有点不信,对他说我可以掰开枪膛看看吗?瓦迪姆点了点头,我掰开枪膛一看,果然是一些橡皮子弹。瓦迪姆对我说平时没有紧急情况的时候,他们的私人枪支里面实际上都是装着一些橡皮子弹,即使是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手枪里面的特制的橡皮子弹也是很有震慑力的。
我对枪支也略懂一些,那还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去部队学军时曾经摸过枪支,我和我们的那位解放军班长处的关系很铁,因为我是班干部,每天都和我们的解放军班长厮混在一起,这位农村娃子出身的憨厚的班长架不住我的几句甜言蜜语,于是在没事的时候他就教给我如何拆卸枪支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班长还细心地教我射击,他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当然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最后我们离开部队的时候发给每人三发子弹打靶,28环以上可以再奖励三发。我三发子弹打了29环,又被奖励了三发,尽管有同学说我是受到了班长的“照顾”,但是我深信我确实是打了29环的。
因此说我对枪支也还不算是外行,但是瓦迪姆手中的这支枪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见过,铮亮的小手枪很漂亮,真让人拿不开眼珠子,我攥在手里一副舍不得还给人家的样子。瓦迪姆赶紧把他的枪要回去了,因为他看出我还真的“瞄”上了这支枪。不过打那以后,瓦迪姆经常把他的那只精美的小手枪给我玩,当然是在我们俩一起出去办事的时候了。其实我知道犹太人对武器很重视,因为枪支是他们男人的命根子,瓦迪姆对他的枪自然也是很看重,尽管他把自己的枪给我看 了,但他那是为了交我这个朋友,他知道我这人还算够哥儿们够朋友,同时他也知道咱们中国人也不会真的去抢他的那支枪,不过这要是换成阿拉伯人的话,打死他也不会让他们摸一摸的。
我离开贝尔谢巴的时候走得很急,那时刚好瓦迪姆出差去了,几个月后我又去过一次贝尔谢巴办事,我去瓦迪姆的办公室找他,他不在,只有他那位叫萨沙的女秘书在,我和她很熟。我写了张纸条让萨沙交给瓦迪姆,上面说是这次又见不到你了,只有等下次再来好了。我那天必须要走,因为阿施克隆市那边还有要事等我去处理,我得急着赶去巴士总站坐那班去阿施克隆的末班车。春夏之交在以色列是属于比较干旱的时节,雨季早已经过去了,风沙也多起来了,我看看窗外,此时天空已经慢慢阴暗下来,沙尘暴正在由沙漠荒原侵入到这座城市。
我匆匆离开了瓦迪姆的办公室,在我去巴士总站的路上,这座沙漠之都已经开始刮起了沙尘暴,漫天的沙尘遮住了阳光,整个城市昏天黑地的,贝尔谢巴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在沙尘肆虐的时候,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那般妩媚。我顶着风沙蹒跚着朝巴士总站走去,我的身上附满了沙子,我的头上落满了沙子,我的嘴里也呛进了沙子,我就这样狼狈地走了,离开了这座我曾经生活了几十天的城市,这一走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于是也就再没有机会见一见我的好朋友好哥儿们瓦迪姆,当然还有他的那只可爱的小手枪。
~胡宝星
瓦迪姆后来也跟着他的家人移民到了他们犹太人自己的家园,他成了以色列一公民。年轻的瓦迪姆在以色列有了合法身份之后,他就参军去了,因为以色列是全民义务兵役制,除了身体有残疾的人之外,男男女女都要到部队去干上几年,否则找不到工作,就连信用卡都不给办,在以色列没有信用卡,也就意味着你这个人将会寸步难行。瓦迪姆在以色列的装甲兵部队干了几年,因为干得不错,他被“提干”了,混上了上尉的军衔。后来他转业了,因为在部队干得挺好,以色列对优秀人才也是很照顾的,所以瓦迪姆转业到了地方上以后,就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我是在以色列的南部城市贝尔谢巴认识瓦迪姆的,我到那个驻地的第二天早晨,正好遇到瓦迪姆来上任,他成了我们在那个城市的驻地里的犹太大总管。瓦迪姆对工作很认真,毕竟是军人出身,做事情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凡是我们有求于他的事情,他都很爽快地答应,风风火火的一个人。我和瓦迪姆自然也不客气了,因为我是刚到那座城市,一切都还不熟悉,于是凡事都要给他打电话,接到我的电话后,他都会赶紧开着他的那辆皮卡车跑过来找我,因为他的办公室在我们隔壁的大 院。瓦迪姆也经常开着车子拉着我满城跑,在他的引导下我短短的几天就把以色列的这座有着始祖之城称号的第四大城市转了个遍,同时在这短短的时间我们俩也成了好朋友。
可是不管你信不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俩在语言方面几乎无法沟通,因为我和瓦迪姆在一起工作的时候,那还是我刚到以色列不久,当时我的希伯来语几乎不会说,而作为从俄罗斯移民到以色列的瓦迪姆先生却是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嘴里只会蹦几个单词,因为他除了俄语之外,只能讲希伯来语。我们俩就这样在一起工作了挺长的一段日子,在一起相处的那些日子里,我拼着命地学习希伯来语,毕竟有了语言环境,再加上瓦迪姆和我也是嘴巴和手并用,并且也正是他嘴里也能蹦出几个英语单词帮助了我们,很快我们俩就可以相互沟通了,我的希伯来语也能够应付应付一些场合了。
瓦迪姆人长得很帅气,有点像咱们的蔡国庆的样子,只不过他长得是个老外的模样。由于在部队呆了几年所养成的习惯,瓦迪姆平时走起路来也显示着军人的威武,打眼看上去整个一副职业军人的样子,尤其是他腰上那个装有一支小手枪的漂亮的皮枪套,更使得帅气的瓦迪姆增添了几分英俊与潇洒。
以色列允许他们犹太人自己佩戴手枪,满大街上除了满目皆是的肩背各式冲锋枪的军人之外,很多犹太人平时也是佩戴枪支的,当然他们持枪也是有合法的执照的。尽管在以色列到处充斥着枪支,但是在这个国家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枪击案,那些阿拉伯极端分子们也从来没有持枪作过案,因为他们入境或打工或看病的时候,犹太人对他们检查得很严。
瓦迪姆佩戴的那支手枪很漂亮,我几次开口想要他的那支枪把玩一下,可是总怕他不乐意,于是也就没好意思张口,因为这是瓦迪姆的防身武器,到时候别碰一鼻子灰,要知道犹太人很聪明,他们轻易不会把自己的防身武器示人的,更何况我们实在还不是很熟的朋友。可能是瓦迪姆从我那“贪婪”的目光中读懂了我的意图,一天我们俩外出的时候,他把手枪递给了我,他对我说你不是很眼馋吗?我赶紧伸手接过这支乌黑铮亮的小手枪,好像接过的是一个烫手的热山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瓦迪姆 笑笑说:老兄,不用害怕,里面的子弹是假的,都是一些橡皮子弹。
我有点不信,对他说我可以掰开枪膛看看吗?瓦迪姆点了点头,我掰开枪膛一看,果然是一些橡皮子弹。瓦迪姆对我说平时没有紧急情况的时候,他们的私人枪支里面实际上都是装着一些橡皮子弹,即使是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手枪里面的特制的橡皮子弹也是很有震慑力的。
我对枪支也略懂一些,那还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去部队学军时曾经摸过枪支,我和我们的那位解放军班长处的关系很铁,因为我是班干部,每天都和我们的解放军班长厮混在一起,这位农村娃子出身的憨厚的班长架不住我的几句甜言蜜语,于是在没事的时候他就教给我如何拆卸枪支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班长还细心地教我射击,他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当然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最后我们离开部队的时候发给每人三发子弹打靶,28环以上可以再奖励三发。我三发子弹打了29环,又被奖励了三发,尽管有同学说我是受到了班长的“照顾”,但是我深信我确实是打了29环的。
因此说我对枪支也还不算是外行,但是瓦迪姆手中的这支枪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见过,铮亮的小手枪很漂亮,真让人拿不开眼珠子,我攥在手里一副舍不得还给人家的样子。瓦迪姆赶紧把他的枪要回去了,因为他看出我还真的“瞄”上了这支枪。不过打那以后,瓦迪姆经常把他的那只精美的小手枪给我玩,当然是在我们俩一起出去办事的时候了。其实我知道犹太人对武器很重视,因为枪支是他们男人的命根子,瓦迪姆对他的枪自然也是很看重,尽管他把自己的枪给我看 了,但他那是为了交我这个朋友,他知道我这人还算够哥儿们够朋友,同时他也知道咱们中国人也不会真的去抢他的那支枪,不过这要是换成阿拉伯人的话,打死他也不会让他们摸一摸的。
我离开贝尔谢巴的时候走得很急,那时刚好瓦迪姆出差去了,几个月后我又去过一次贝尔谢巴办事,我去瓦迪姆的办公室找他,他不在,只有他那位叫萨沙的女秘书在,我和她很熟。我写了张纸条让萨沙交给瓦迪姆,上面说是这次又见不到你了,只有等下次再来好了。我那天必须要走,因为阿施克隆市那边还有要事等我去处理,我得急着赶去巴士总站坐那班去阿施克隆的末班车。春夏之交在以色列是属于比较干旱的时节,雨季早已经过去了,风沙也多起来了,我看看窗外,此时天空已经慢慢阴暗下来,沙尘暴正在由沙漠荒原侵入到这座城市。
我匆匆离开了瓦迪姆的办公室,在我去巴士总站的路上,这座沙漠之都已经开始刮起了沙尘暴,漫天的沙尘遮住了阳光,整个城市昏天黑地的,贝尔谢巴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在沙尘肆虐的时候,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那般妩媚。我顶着风沙蹒跚着朝巴士总站走去,我的身上附满了沙子,我的头上落满了沙子,我的嘴里也呛进了沙子,我就这样狼狈地走了,离开了这座我曾经生活了几十天的城市,这一走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于是也就再没有机会见一见我的好朋友好哥儿们瓦迪姆,当然还有他的那只可爱的小手枪。
~胡宝星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