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1

重返以色列(37)我登上了马萨达英雄的山

我们沿着死海岸边的快速路一路向南,朝着马萨达山的方向疾驰而去。尽管我们是坐在舒畅的旅游大巴里,车内一直不断地释放着温度适宜的冷气,携带式冰箱里也备有随时可喝的矿泉水,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犹地亚旷野,也就是犹大旷野那火炉般的酷热,因为我们前方的柏油路面总是出现一层影影绰绰朦朦胧胧的蒸气,显得路面上好像有一汪汪的积水一样,但却又一直保持着一段距离。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那轮中东烈日正肆无忌惮地照射着犹大旷野这片火热的大地,也照射着死海岸边的这条快速路,炽热的阳光把我们脚下的柏油路面的水分都给“挤”了出来,所以柏油路面上就会出现这种水蒸气缥缈的现象。

我拿着相机追逐着可以拍摄的景色,可是我们的左侧是水面上正升腾着水蒸气的死海,死海的对面就是高高的约旦高原,也就是摩押高原,此时那片高原已经被上升着的水蒸气給遮掩得朦朦胧胧。

我们的右侧则是一片连绵不断的荒凉旷野,我的视线里几乎看不到多少的绿色,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包,彼此相连又彼此分开。这沿途的光景让人实实在在地明白了什么叫做旷野,而且在这片荒寂的犹地亚旷野里的快速公路上也很少能看到有车辆来往着。

在犹大旷野里捕捉镜头实在是一件难事,因为基本上都是一片灰土土的颜色,实在是没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可以选择,我也只好将这些犹大旷野的凄凉景象摄入我的镜头里去了,但是回到国内之后,我发现这些犹地亚旷野的景色看上去却美丽了很多。

在以色列,旷野指的并不是沙漠,而是指大片的空旷山野。在以色列,除了沙漠之外还有大片的旷野。以色列的沙漠地带主要是指内盖夫沙漠一带,当然内盖夫地区也有着大片的旷野。

《旧约圣经》中所说的南地,就是在内盖夫沙漠一带,南地可以说是一片沙漠;而以色列的旷野则是指大片的空旷山野,犹大地区就分布着大片的旷野。

以色列的旷野甚至比沙漠还凄凉,因为那是一片异常干旱的荒寂土地,既沒有人烟也沒有绿茵茵的树木,在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旷野中能看到的唯一绿色就是那些低矮的灌木。

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峦,上面没有什么植被,就像我们的黄土高坡一样,只不过这些山峦的颜色不是黄色的,而是一种灰土土的颜色,看上去异常的荒凉。

突然,在我们的视线里出现了一座平顶的山,这是一座独立于周围的孤立山体,这座山看上去不是很高,但是却很陡很陡。山的四周均为悬崖环绕,看上去异常的险峻。在山的东面斜坡上有一条蜿蜒如蛇一般的之字形山路。

我认识这座山,这就是以色列的英雄山,是闻名遐迩的马萨达山。我端起了相机,将镜头里的马萨达山拉近再拉近。我在镜头里看到有一些影影绰绰的身影正在那条蛇形山路上蠕动着,我知道那是一些勇敢的登山者在攀登马萨达山。

我们很快就靠近了马萨达山,在山脚下的马萨达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午餐。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开始排队乘坐缆车登顶马萨达山。

在来以色列之前,我计划徒步登上马萨达山。马萨达山的那条之字形山路是非常有名的,那山路非常险要,也很富有挑战性。我原计划是沿着那条蛇形的之字路步行登上马萨达山,因为很多游客就是冲着从那条之字形山路攀登马萨达山而来的,所以我从国内带着我的登山棍来了以色列。


可是我们的导游欧米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徒步攀登马萨达山,因为下午我们还要赶往圣城耶路撒冷,时间不允许我们在马萨达山滞留太久的时间。既然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徒步登上马萨达山,我也只好跟着自己的团队一起乘坐缆车登上马萨达山的顶峰。

我们走到了马萨达山下的缆车站台,乘坐着宽敞的缆车开始驶向山上的缆车站台,登山缆车载着我们整个的团队向着山顶徐徐开去。我们在慢慢靠近马萨达山,我看到了那条险要的之字形登山路,在那条窄窄的山路上有不少的登山者正在向着马萨达山的顶峰慢慢攀登着,我的眼里满是羡慕。

随着缆车一步步接近马萨达山的山体,我看到眼前的马萨达山犹如一座即将风化掉了的山体,在那悬崖峭壁般的山体坡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块看上去就像是正在往山下流淌一般,我想如果这一带能像以色列的北方一样经常来上一场大雨的话,这座山肯定会频频发生泥石流的。

我想,如果有人从那些流淌般的山石那儿往山上爬,肯定会踩得那些大大小小的山石往下滚,同时人也会随着山石滚下山去。所以说,如果上山不走那条之字形的山路的话,根本就无法走到马萨达山的山顶。

随着缆车高度的提升,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览无余的死海。死海的岸边没有一丝的绿色,更不用说能看到一棵树,因为犹地亚的旷野地带原本就很难看到绿色,更何况是死海的岸边,寸草不生这个词其实就是死海岸边的真实写照。

我们乘坐的缆车到达了山顶站台,我们走下了缆车,走在了空中走廊上。我们的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我们的身边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我想有恐高症的人免不了腿会发颤,因为我的腿已经开始发抖了,我感觉走在马萨达山顶的空中走廊里就好像是走在了死亡的边缘上一样。

我们登顶了。我们走进了马萨达山的山顶空旷处。我们走进了当年犹太人抵抗罗马军队不间断进攻了三年的古战场。

我们的面前是一片片的废墟,因为这是当年犹太人抗击罗马人的堡垒,地上还有不少的大石块堆积在一起,那都是当年犹太人阻止罗马人往山顶冲锋的“重武器”。

我们在马萨达的山顶瞭望着视野里的犹大旷野,真难以想象当年的希律王是如何看上这么个地方来建造自己的宫殿?希律王为什么会把自己的行宫建在马萨达山上呢?而且还是这样一座光秃秃的山岗?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分析,希律王也确实不是等闲之辈。希律本身就是以东人,以东人在建筑方面是很有造诣的,希律本人对建筑方面也很有一套。以色列北部那座极其华美的凯撒利亚城,就是希律建造的,那是他献给罗马皇帝凯撒大帝的一座城。

马萨达山上的这座行宫完全称得上是一座极其华丽的宫殿,是罗马帝国奢华宫殿建筑的代表。当年希律王并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奢侈享乐才把这座土山上的城堡建造得既豪华壮观,又极具军事价值,他是为了自己将来万一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可以把马萨达山作为最后的固守之地。

马萨达山,山不在高,却具有相当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山上的城堡一共有三层防卫堡垒,都建造得极为坚固,而且那些堡垒既隐匿安全,可以监视山下各个位置的风吹与草动。马萨达山的地势十分险要,通向马萨达山上的道路都极为险峻,其中最为险峻的是东侧的那条山路,那条山路犹如蛇一般弯弯曲曲的,从山下沿着这条之字形的“蛇道”可以走到马萨达山的山顶。

马萨达的顶部是一个大平台一般的岩石山顶,而整座马萨达山的山顶是一块平整的菱形地形,山顶大平台的南北长度大约有600米,东西大约有300米。就是在这样的地势条件下,希律王在上面建造了自己的行宫。之后,山顶上又垒起了一座城墙,城墙的长度大约有1400米。

在马萨达山顶的东侧,有一处悬崖,大约有450米的高度,在那悬崖峭壁的下面,就是死海的海岸。西侧那边的悬崖,也足足有100米的高度。如果站在山顶往西方向看,不远处就是耶路撒冷。在这样的山上盖行宫,难度肯定是很大的!

因为马萨达地处干旱的犹地亚旷野,对于驻扎在这里的希律王以及他的兵马和随行人员来说,供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这座城堡是建造在山顶上,所以其工程的艰巨就连现代人都会望而却步。

在建筑方面很精通、造诣也很深的希律王派人在西面山脚下的河谷里建造了一个水库,为的是疏导泛滥的洪水,因为约旦河的河水泛滥时,水势也是很猛的,希律王建造了这些水库之后,从上游下来的洪水就可以被疏导到凿在峭壁上的12个洞穴里,那些洞穴,全都是储水池。

当山上要用水的时候,就可以用吊桶,或者是牲口,将水运送到山顶上的巨大贮水槽内,这样一来,山顶上的罗马蒸气室,公共浴池,以及日常所需用水什么的,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水源。

要知道,那可是在两千多年前啊,是在遥远的希律王统治时代,以色列人的祖先们竟能修建如此庞大而艰难的供水系统,这得需要何等的智慧与人力啊!

由于地处犹地亚旷野的边缘,马萨达山周边的环境可想而知,那里基本上是寸草不生,因为没有障碍物,所以从马萨达山上可以看得见数十公里之外的约旦高原,也就是约旦河东岸的约旦高地。

从马萨达山的山顶上往四处瞭望,视野里全是犹地亚的旷野,在这种不长树不长草的旷野里,不要说看见人、或看见兵马什么的,就连偶尔在视野中出现的羚羊之类的动物,都无法逃过马萨达山顶上观察者们的视线。

希律本身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之所以在马萨达山上建造了这座行宫,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不过,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建造这样一座气势雄伟的山顶宫殿,付出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但是令希律王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马萨达竟然成为犹太起义军对抗罗马军队的最后防线。尽管历史上的希律王是基督教的仇敌,但是在很多犹太人的眼里,希律王却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颇有建树的“王”,尽管这位君王是罗马人拣选的“傀儡”,并不符合《圣经》里上帝规定必须由大卫王的后代来做王的律例典章。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作为罗马帝国建筑代表的一座城堡,马萨达最终也是毁灭在罗马人的手里,因为不满罗马帝国统治的犹太人,发起了一场武装起义,他们与罗马帝国的军队在马萨达进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

公元68年,为了反抗罗马的统治,犹太人爆发了一场大起义,起义者占据了马萨达山,他们坚守在这座山上誓死不做亡国奴,他们做好了长期战争的准备,他们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水,他们在等待着罗马军队。

公元70年,罗马人攻占了圣城耶路撒冷,摧毁了耶和华神殿,并开始残酷镇压犹太起义军。很多起义军战士们逃脱之后也上了马萨达山,起义军决定在这座地势极其险要的山上与罗马人做最后的抗争。

公元72年,罗马的大军开始围攻马萨达,罗马人下决心要消灭这些犹太人。他们调集了数十倍于犹太起义军战士们的部队,那是一支强大的罗马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他们团团围住了马萨达山,但是却久攻不下。罗马人用尽了一切战争中使用的战术,却依然攻不下马萨达山这座坚强的堡垒。

在英勇的犹太人面前,罗马军队根本就攻不上去,反而损失了很多人。罗马人无计可施了,于是就只好采取消耗战,以此来拖垮驻扎在山上的起义军。

但是罗马人低估了山上的形势,他们没有料到山上的粮食储备很充足,储水量也足够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起义军已经储备了很多的粮草,马萨达山上那套在当时来说既先进又科学的储水系统,反倒把罗马人给拖得够呛。

三年过去了,罗马人依然没有撤兵,他们想用饥渴来迫使犹太人投降,但依然没有奏效,因为山上囤积着大量的粮食,也有着存储量极大的储水池,并且还有秘密水道。

最后,罗马人想出了一个阴招,他们切断了通往山上的供水系统,山上没有了水源,日子就不好过了。

罗马人又想出了最后的一个主意,他们在马萨达山的西面,筑起了一条高耸的土坡,高度与马萨达山一样。他们又在这个高土坡与马萨达山之间,填起了一条坚实的路,将这个高土坡与马萨达山相连接起来。

一切就绪,罗马人从别处搬来了大量的士兵,准备向犹太起义军发起最后的攻势。罗马军队的武器既精良又先进,他们趁山上的起义军正是粮草即将断绝的时候,向马萨达的主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战役打响了。那是一场何等惨烈的战役,占据着强大优势的罗马军队最终攻陷了马萨达山,他们很轻易地就从那个高坡攻上了马萨达的山顶。马萨达失陷了,罗马军队攻进了峰顶堡垒。但是,当罗马人冲进峰顶的那一刻,所有人全都呆在了那里,眼前的一切让他们都震惊了,因为马萨达的顶峰上,已经没有了一个活着的犹太人,他们不是战死的,而是自杀的!

罗马人原以为可以生擒活捉那些让他们头痛了整整三年的犹太起义军将士们,但是在他们冲上马萨达山山顶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却是一座空城,在他们的面前,是960具起义军将士以及家眷们的尸体,所有的犹太人,全都自杀了!

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摆脱罗马人的统治,在马萨达山上死死坚守了三年时间的犹太起义军将士们,还有跟随他们的妻子儿女们,为了避免被罗马军队俘虏,受凌辱,选择了集体自杀!何等的悲壮!

在马萨达山即将失守的那一刻,死守在峰顶的960名犹太起义军战士们为了避免被罗马军队俘虏,为了犹太人的尊严,他们决定全体自杀,以此来避免他们这些上帝的子民遭受到罗马军队的羞辱和摧残。

但是,根据《圣经》,自杀行为严重违背犹太教的教义。在罗马人向山上猛攻的那一刻,眼看马萨达城堡即将沦陷,他们做出了最后的抉择,由每家的男子持刀,先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等到只剩下男人们的时候,全体犹太男子使用了他们惯常的做法,用抽签拈阄的方式,选出10个人。

经过拈阄选出来的这10人,由他们杀死其他所有的男人们,然后再由其中的一个人,将其余的9个人杀死,而最后剩下的这位男子,先放火烧毁山上的希律行宫,再烧掉其他所有的房舍。等一切都完成了,这最后的一位勇士,持刀自尽在已经比他先去的战友和亲人们的身边。

这样的做法是,在那960名犹太人当中,仅仅只有一个人违背了犹太教的教义,但是,却成全了其余的人。每一位听到这个真实故事的人,都为犹太人的这一悲壮之举而深感敬佩。这是一首何等悲壮的为争取自由而死的史诗!

在自杀之前,起义者们高喊着:“我们是自由人,不论敌人多么希望我们做活俘虏,但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我们!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

起义军将士们最后的呐喊声,回荡在马萨达的上空,回荡在死海的岸边,回荡在犹地亚的旷野中,一直到现在,依然在回荡着。我站在马萨达山的山顶,我为当年那些犹太起义军将士们的大无畏气概所震撼!

现在的马萨达,已经成为以色列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色列的年轻人当兵入伍之后,都必须要到马萨达古战场进行宣誓,他们面对着马萨达山上的战场废墟,面对着他们先辈们的英灵,对天庄严宣誓,要像自己那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先辈们一样,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以色列导游欧米带领着我们游览了每一处废墟,因为这里的每一处废墟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往事。马萨达的山顶上曾经是一处美丽的地方,还有一座美丽的宫殿,那是希律王的行宫。但是现在的希律王宫殿早就没有了踪迹,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豪华的宫殿建筑、宽大的屋舍军营、巨大的粮仓水池、现在都化为了乌有,只剩下了断壁与残垣。那曾经富丽堂皇的土耳其浴室现在已经化为了一片废墟,但是当年那些精美的装饰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残迹,烧火加热的痕迹也依然可见。

一千九百五十年过去了,被黄沙淹没的三分之二城堡早就已经被发掘出来,曾经的拱门、瞭望塔、洗澡堂子、装饰着马赛克的希律宫殿,虽然已经被考古学家们挖掘出来了,但是永远也不会复原到以前的模样,因为几乎全都化为了破碎的瓦砾和风化的沙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在马萨达的山顶上已经待了不少的时间。我们游览完了山顶上所有的“废墟景点”。我们要离开马萨达山的山顶古战场了。我们朝着山顶缆车站台走去。

下山前,我停住了脚步,我回转身来,凝视着山顶上的那片古战场废墟。我向曾经坚守在马萨达这座英雄山上的勇士们挥手告别。

作者:胡寶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