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2

重返以色列(48)走进历史的沧桑里

我们离开了犹大山地的山城伯利恒,离开了这座被称为“圣地”的古老城市直奔圣城耶路撒冷而去。伯利恒离着耶路撒冷很近,也就是20来里路的路程,所以我们很快就返回到了耶路撒冷。

不到半天的功夫,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圣城耶路撒冷,旅游大巴停靠在了老城的北侧城门大马士革门的马路边上。我们将从眼前的这座城门进入耶路撒冷老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城,这也是我第六次走进这座圣城中的圣城。

除了我和校花学妹杨红卫之外,我们团队的其他人来到以色列之后还没有进入圣城,上午我和学妹在锡安门外的锡安山上掉了队,由于我的错误判断,我领着学妹从锡安门西侧的一个入口闯进了圣城去追赶队伍。

我对老城也就是圣城里面的道路很熟悉,所以我领着学妹穿绕过了亚美尼亚区,然后从犹太区直接去往哭墙,因为我当时以为队伍会去哭墙那边。尽管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队伍并没有去哭墙那边,但我的学妹杨红卫也算是跟着我在圣城里面转了小半个城区,比其他的朋友们多看了不少的地方。

在圣城的8座城门当中,大马士革门是最大的一座城门,走进去之后就是穆斯林区,里面非常热闹,因为走进这座大门就直接进入到了城内的阿拉伯集市。可以说,凡是读过《天方夜谭》的人如果走进大马士革门,就会有一种自己已经走进了天方夜谭里面的故事所讲的的阿拉伯世界里的错觉。


耶路撒冷老城的这8座城门并不全都是当年圣城初建时候的城门,好几座都是后来一次次的修建后由占据着圣城的外来侵入者给命名的。

我们眼前的这座大马士革门远在第二圣殿时期的时候就是一座城门,也就是希律王在位的时候修建的一座城门,但当时并不是一座很大的城门,是由后来的罗马人建造扩大的。公元70年的时候罗马帝国的军队攻陷了耶路撒冷,以色列被灭亡了,这片土地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叫犹大省。

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虽然不是在哈德良当罗马皇帝的时候,但后来哈德良也来到了耶路撒冷。有关哈德良皇帝的情况我在前面有关约旦的罗马古城杰拉什的章节中专门介绍过。

哈德良是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是罗马帝国最发达和最繁荣时期的第三位皇帝,通过在世界各地辗转征战,他走遍了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行省,也就是说罗马帝国所征服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他哈德良都去走了个遍,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年耶路撒冷的沦陷时候,哈德良还没有当上皇帝,但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对犹太人也是实行非常严酷的手段。当年他以战胜国的皇帝身份来到了耶路撒冷,进入了这座圣城。因为当时的罗马帝国也征服了叙利亚,并且叙利亚离着以色列也很近,于是哈德良皇帝就在老城城墙朝着大马士革方向的位置上,建造了一座最大的城门,并且把这座圣城主要的进出口城门命名为大马士革门。

大马士革是叙利亚的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美丽城市,号称“人间的花园,地上的天堂”。千百年来,大马士革一直被誉为是一座“天国里的城市”,有不少的史学家坚持认为大马士革是人类历史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

哈德良当年建造的大马士革门是现在的三倍大,基本上就是一座凯旋门的样子,因为罗马人喜欢到了哪里都要建一座凯旋门。既然是凯旋门,所以周边就没有城墙,因为罗马人的凯旋门都是没有城墙的。

但是今天的这座大马士革门已经不是以前哈德良皇帝时候的模样了,因为耶路撒冷屡遭劫难,侵略者一拨拨地占有这里,哈德良建造的那座城门早就已经被毁掉了。现存的这座城门是由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在1542年的那一年建成的。

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也算是取得了不少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在1535年到1542年这段时间里对耶路撒冷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与重建。走进老城,不少的建筑上依然还保存有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那个时期的阿拉伯语铭文,清晰记录着苏莱曼的名字、称号以及该建筑的建造年份。

现在的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地,为了争夺这块圣地,这三个不同的教派几千年以来在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据历史学家验证,耶路撒冷自问世到今天,先后有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被毁之后又都得到复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座美丽城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耶路撒冷有着世界上最宏严的外形,它将一切真理凝固在其中,它又有着世界上最宏亮的声音,但又需要人们仔细谛听,因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得这一座小小的城市竟然会让人无所适从。

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以色列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也就是哭墙,现在仍然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

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一座是阿克萨清真寺,俗称大银顶;一座是圆顶清真寺也就是阿默清真寺,俗称大金顶。

三大宗教的圣地定在同一城市,这在世界上可谓一奇,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但是数千年的历史、宗教、政治矛盾交织,加上外来干预,中东已成为冲突最多的地区,因此被比喻为局部战争的火药桶。

1948年耶路撒冷成为国际共管城市,所以以色列在建国的时候定都在特拉维夫。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并且迁都到了耶路撒冷,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也都迁到了耶路撒冷。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过特拉维夫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11年,耶路撒冷的面积为126平方千米,拥有人口80.1万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无论是犹太人的数量还是非犹太人的数量,耶路撒冷都超越了特拉维夫,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但是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却好像有一道隐形的墙,存在着隔阂、彼此防范,所以难以成为朋友。这两个民族的人们就像是处在一个空间中的两个平行世界,井水不犯河水,不交融,也不对抗。

犹太人的家庭和巴勒斯坦人的家庭经常会在公园中的同一片绿地上野餐,但他们不可能亲如一家。

希伯来大学的犹太大学生和巴勒斯坦大学生经常会在同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但他们绝不可能打成一片。

犹太小朋友和巴勒斯坦小朋友也经常会在街头的同一座喷泉旁嬉戏,但他们很难成为好玩伴。

这就是耶路撒冷的现状。历史到了今天,耶路撒冷以巴争端的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她不但是全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伊斯兰教徒们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也是其他无宗教信仰的人们渴望亲临光顾的胜地。谁也不会舍弃这座圣城中的圣城,所以围绕着圣城的争端似乎将永远地延续下去,最后只有等待着上帝的裁决了。

我们走进了大马士革门,走进了这座耶路撒冷圣城最大的城门。尽管这是我第六次走进圣城,但这却是我第一次从大马士革门走进圣城,以前的几次进城我一般都是从锡安门或是粪厂门也就是哭墙那个位置进入圣城。

作为耶路撒冷老城中最大城门的大马士革门,一走进门去就是走进了穆斯林区,也就是阿拉伯人区,我们走在了狭窄的街道上,石灰岩块路面、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小街的走道很窄,但两边却林立着一家挨一家的小铺面,但这也应该是整个老城里面最热闹的地方了。

我以前在以色列生活过一年半,对每一座城市的阿拉伯市场几乎都很熟悉,因为经常去逛市场采购吃的和用的,就连耶路撒冷老城的这个阿拉伯市场我也是逛了好几次。但我的朋友们却都是第一次走进以色列的阿拉伯市场,每一个人都是好奇心满满的。大家经常在那些阿拉伯店铺门前留住脚步,一边欣赏着琳琅满目的阿拉伯商品,一边与那些阿拉伯商贩们互动一下。

漫步在金色的耶路撒冷,行走在耶路撒冷的老城内,所到之处都充斥着犹太、基督、伊斯兰这三大宗教的古迹和动人的宗教传说,即便是在这条狭窄的老城古道商业街上,也是遍布着沧桑的古迹和辉煌古建筑,不由不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灵魂震撼。

走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仿佛不经意间就会被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迎面撞个满怀,甚至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此时此刻总会使人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灵魂的震撼,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在梦中一般。

《圣经》的许多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发生在我们行走着的这条圣城古道上,耶稣传福音、被钉十字架、复活等许多圣经传说都能在这儿找到相应的地点和遗迹,这更增添了《圣经》和圣城的魅力。

我们沿着这条古老的街道走向苦路,这条苦路建于200年前,是根据《圣经》里耶稣被判钉十字架之后,他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木制十字架被押往各各他刑场,因为当时被判死刑的人都要钉在十字架上,而且必须是自己背着那十字架。

现在的苦路已经形成了规矩,每个周五的下午2点钟,沿途教堂的神父们都要走一遍耶稣当年所走的这条苦路。每到这个时候苦路就挤满了人,人们一站一站地祈祷着、唱着经歌,那场面既宏大又感人。

导游欧米告诉大家说,我们要沿着耶稣当年背着十字架走向各各他的那条苦路一直往前走,因为这是来到以色列、来到耶路撒冷的所有人都要体验的一段路,沿着这条苦路可以一直走到最终点圣墓教堂。

欧米引导着大家从苦路的第一站开始,一边走着一边介绍着。

苦路的第一站,就是当年罗马巡抚本丢.彼拉多宣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是犹太人强烈要求本丢.彼拉多处死耶稣的确切地点。沿着这条狭窄的苦路继续往前走,很快就走到了第二站,然后是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

走到了第五站,我们就站下了。欧米说前面的拐弯处就是哭墙,我们要先去哭墙那边参观,然后再返回这条小街,继续着后面的第六站、第七站……。

哭墙到了。大家的精神都振奋起来。有关哭墙大家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我对《圣经》研究多年,尤其是对这座废墟一样的老城墙知道的很多,因为这里是耶和华神殿的所在地,这里就圣殿山。

以色列人的祖先两次建造圣殿,又两次被毁,现在只留下一段断壁残垣,就是耶路撒冷城和城中这段被称作“哭墙”的残破城墙,但这却是犹太人几千年来的精神寄托之地。当他们流落异邦时,他们深情地唱道: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了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老城被约旦占领,犹太人就被禁止前往哭墙祈祷。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人解放了耶路撒冷,夺回了哭墙,他们终于回到了这里。他们在哭墙前哀哭自己的不幸,祈求人类的救世主弥赛亚的早日到来。

欧米站在原地向我们介绍着苦路的每一站,他说从第二到九站的街道墙上都有雕刻着或是青铜制的罗马数字标志,每一站的旁边都建有相关的教堂。

第2站是荆冕教堂,因为就是从第二站开始,耶稣被人扣了一个荆棘枝冠在头上,导致他的头上开始流血。

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的时候,他一共跌倒了三次,第三站、第七站、第九站就是耶稣当时摔倒3次的具体位置。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就是从第四站遇见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的儿子,她在这里放声大哭悲痛欲绝。

第五站就是那个叫做西门的古利奈人开始帮着耶稣背那沉重的十字架的地方,因为耶稣被折磨得已经很虚脱了,背不动那十字架了。那位帮着耶稣背负十字架的西门后来成为基督教的传道士,甚至他的全家也全都信了耶稣。

欧米挥了挥手,领着我们拐进了那个去往哭墙的过道,这是一个拱形的门洞。我们没有受到以色列军警的任何检查,大步流星地穿过了这个过道,我们走进了著名的哭墙广场。

作者: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