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难忘的“穷人牛扒”

  在以色列有一个专卖烧烤的地方,我们管叫它作“穷人牛扒”。那时候,对特拉维夫教会弟兄姐妹来说,一提到“穷人牛扒”,都知道是指什么,都很喜欢这个地方。
  这是一个专卖烧烤的食市。烧烤的食物包括牛肉串、鸡肉串、羊肉串、鸡翅、小鸡腿、番茄串、洋葱串、蘑菇串、鸡心、鸡干、鹅干等等。一串串的食物摆在玻璃橱窗那里,想吃什么点什么。点好了装在盘子上,拿到烧烤的地方。烧烤师傅烧好了,自己拿到位子上,就可以吃个痛快了。
  为什么叫这地方做“穷人牛扒”?
  叫它“穷人”,不是因为去吃的是穷人,而是去那里吃比较实惠。比方一串三块鸡翅的烧烤串,那时候只卖一块钱美金。同样的食物,在餐厅吃是三块钱美金。当然餐厅有冷气,有气氛、有服务员招待,还有比较精致的腌制前菜。对不少人来说,价钱实惠更上算。一串烧烤节省两块钱美金,几个人一起吃的话,一顿下来也就节省好些钱了。
  叫它“牛扒”,因为有一阵子,那里卖烧烤牛扒,又香又软好吃得很。有一位短宣赞不绝口,说没有在别地方吃过比这更好吃的烧烤牛扒。可惜的是,不是每次都有烧烤牛扒卖。
  这些烧烤食物看来没有腌过浆料,秘诀在于烹饪的方式是烧烤。烧烤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烹饪方式。烧烤师傅在烧烤前只是随意在肉串上撒少许盐,经过红吱吱炭火烧烤,就会发出特有的香气,叫人食指大动。
  什么时候我们发现“穷人牛扒”这个地方呢?那是无意间发现的。在星期六的全天布道中,我们时常经过一个地方,看见那里有阵阵的白烟冒出。起先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后来知道那是卖吃的地方,随风传送的是袅袅炊烟。
  特拉维夫教会开始之前的九个月,每逢星期六,张牧师和师母出门布道的同时,所用的福音车也载了几位愿意一起去布道的弟兄们,到几个地点带领布道查经聚会。谁愿意聚会的,就安排时间到他们那里去。聚会地点有时是在住家,有时是在工地,有时是在工地食堂,有时是在集装箱旁的空地。
  通常我们早上七点就出门,马不停蹄直到晚上,“收工”的时候往往已是晚上九点多。第一辆福音车没有冷气,天热的时候,真是热得发昏。一天下来,一同出门参与服事的弟兄们,有人说这样一天的工作量,精神体力消耗不小,比他在工地上打工还累。可是我们都没有怨言,因为看见在聚会中有人信主、有人愿意查经、愿意受栽培。
  星期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白天公车是停驶的,店铺是关门的。通常我们都预备了简单的午餐,在车上草草吃了算。晚餐的时候,张牧师就会车开到哪里,就在那里给大伙儿张罗吃的,请弟兄们坐下来吃一顿晚餐。傍晚六七点以后,犹太人的安息日已过,街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商店,包括卖吃的店铺就开门做生意了。
  有时候我们吃汉堡包,多半的时候是吃当地人的快餐:法拉费(Falafel)。像口袋一样的Pita饼,里面抹上柠檬味的白芝麻酱,再塞入各种蔬菜、泡菜和薯条,以及一种带着辣味的,鹰嘴豆茸炸成的丸子。或是吃里面带肉的快餐饱“苏阿玛”(Shawarma)。
  短宣来的时候,张牧师一定会尽半个地主之谊,带他们到“穷人牛扒”那里吃一餐。不仅那里实惠,也让短宣队员体会一下本地风情。那时候,不算大的停车场只是泥巴和碎石地,座椅摆设一般。旅行团是不会带游客到那里用餐的,来用餐的都是穿着随意的本地犹太人。安息日结束的傍晚,许多犹太人带着一家大小来到这里,围绕餐桌,不亦乐乎,享受他们的家庭大餐。     
  因为食物地道,价格又相宜,看来餐厅是赚钱了。渐渐的,餐厅换上新座椅了、砌上新围墙了、地面铺上新瓷砖了。顾客还可以自己去拿一张大张的、一次性白色的朔料胶布,在用餐前铺在自己的餐桌上。再后来,连冷气也装上了。
  烧烤的师傅中,有一位是中国来的。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会和他聊几句。看他每天许多个小时,站在红通通的炭火旁,双手不停地翻动烧烤的食物,或是用扇子煽动将灭的炭火,可想而知不容易。虽然几把大电风扇在身前身后全天直吹,站在炭火旁还是很热的。他说工资不错,就是工作时间长了一点。
  饮料和炸薯条另外付费。可以任意取食的是大量的沙拉。以青瓜西红柿为主,加上大葱和香菜。另外可任意取用的有桌子上瓶装的橄榄油、柠檬汁,盐巴和辣椒茸。
  离开以色列好些年了,怀念“穷人牛扒”这个地方。怀念那里色味香具全的烧烤食物,那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穷人牛扒”对我来说,代表了那段异国他乡的日子,在那里和弟兄们趁着白日赶紧做工的使命感,代表了和弟兄们一起同心做主工,美好而难忘的日子。
  ~ s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