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5

中国建筑工人王彦东在以色列的酸甜苦辣

王彦东,河北衡水人。2007年,他跟随老乡一起,经中介介绍,来到以色列打工,一呆就是九年。

“以前在新闻上也看过啊,以色列老打仗么。可是来这儿发现人家生活挺好,挺安稳的。” 王彦东老家所在的村里青壮年劳力纷纷出国打工,前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掘金”。因此对他来说,做出来以色列的选择跟是否安全并没有关系。 “就碰机会嘛!”

于是,2007年7月,25岁的王彦东停下了老家的铝合金门窗生意,第一次乘坐飞机,与十个工友一起,踏上了以色列“掘金”之路。

初识以色列

“我还好,适应能力比较强。”不同于想象中中国建筑工人初到异国他乡的不适与焦虑,王彦东对以色列的生活比较满意,尽管刚开始工作时一句希伯来语也不懂,语言不通的问题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困扰。

王彦东来以色列的第一个老板是一个爱教课的“包工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昨天教给中国工人们的希伯来语单词。久而久之,他能用希伯来语买东西,还能跟老板聊工作上的事。唯一曾给他带来困扰的便是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超市。对此,乐天派的王彦东也是一笑而过。

“我碰到的老板都挺好的。”工作上的相对顺利让王彦东在以色列的生活风平浪静,自在满足。初到以色列他的工作便是砌外墙,一干便是九年。夏天45度的高温让他皮肤黝黑,他却对此不介意:“我怕冷,所以夏天热也没关系。在这儿冬天穿一层干活儿都不冷,觉得还不错。”

日复一日的生活

王彦东现在在特拉维夫东部的佩塔提克市工作,同一片工地上还有十几个中国工人。工作日生活简单机械: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正式开始工作,下午七点下班,回家吃饭,准备好第二天的午餐,晚上9点休息。到了周五下午三点,开始放假的王彦东坐上公交车到特拉维夫的亚洲超市里买点蔬菜,周六到特拉维夫海边晒太阳、游泳。有时十几个工友周末聚到一起,喝酒聊天,打打麻将,或者一起包车,去其他地方玩。

“最喜欢的地方是死海,已经去了五、六次,飘起来的感觉很有意思。”

中国工人在以人数2005、2006年达到最高。此后2009年劳务派出政策调整,在以中国工人数量有所下降,如今人数约1万人。目前在以中国建筑工人多来自江苏。

“原来在这边都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建筑工,不过以色列人觉得中国人活儿干得好,所以还是更喜欢雇中国人。”

王彦东是社交媒体爱好者,休息的时候爱自己唱唱歌,看到有意思的智力题目就会在Facebook上分享,也因为他的活跃,他交到了不少以色列朋友,很多在工作中认识,成了哥们儿。“以色列人还挺热情的,素质也相对比较高。”尽管如此,为了赚钱,他的多数时间依然投入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上。

家庭与未来

王彦东如今每天早晨或者中午都会跟妻子打电话聊天。三十二岁的他与妻子结婚13年,春节前后放长假每年回家一次。他不在家的时间里,都是妻子一个人挑起家里的担子,家里12岁的儿子也全靠妻子一个人照顾。

“有的时候她晚上睡不着我也会陪她聊会儿。”说到这里,这个腼腆的北方男人脸上浮现出羞涩。面对12岁左右孩子都有的叛逆问题,远隔万里的王彦东只有无奈。“孩子只有一周大的时候我就出来了。”他脸上带着惋惜。“孩子小的时候正好是最可爱的时候,错过了很可惜。”

尽管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考虑回国发展的时候,他眼神里是无奈与茫然。如今在以中国工人多数也是2007年前后来到以色列,关于未来,大家都没有想法,更没有时间去考虑。

“回国也要工作,而且赚得不如这边多。以后怎么样还没想过,先赚钱吧!”

(文:周雅安) 来源: 以色列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