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30

以色列生活写真(70)沙漠上的花园城市(拉姆莱)

拉姆莱是以色列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以色列中央区的首府所在地,尽管这座城市不是坐落在海边,但是由于以色列的国土很狭长,东西两端窄,南北两头长,这样一来从地中海吹过来的清爽海风依然可以透过空间,沁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大街小巷里自由地流淌,如此优雅的环境和凉爽的气候也就使得拉姆莱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又多了一份温馨、添了一份安逸。

拉姆莱像以色列其它的城市一样,也是一座建立在沙漠上的花园城市,有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离这座城市不远,坐公交车半个来小时就到了,因为工作的便利,我经常到那里去,从而我也几乎走遍了拉姆莱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拉姆莱的时候,这座城市给我的初次印象很朴素,我感觉那是一座沉寂而又默默无闻的城市,城市里的人们就像是生活在一个远离尘世的所在。从外观看上去,这座城市既没有特拉维夫那般的现代化气派,也没有耶路撒冷那般的古典风雅,甚至也没有像阿什道、阿施克隆以及贝尔谢巴等城市的那般结合了新颖浪漫与古老典雅混合体的味道。

但是随着我一次次地光临这座城市,一次次的深入这座城市,我才发现拉姆莱其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她既端庄大方、又不失优雅,她就像是一位戴着面纱的美丽少妇,如果你真正认识了她,她那深藏着的贵夫人般的气质是很能摄人心肺的,她会让你在她面前感到万般的欢欣,有时还会让你幸福得有一股子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因为她浑身所透出的那般优雅高贵的气质会让你心旷神怡、不能自已。

作为一个建立在沙漠上的城市,拉姆莱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出沙漠地区的荒凉,整座城市里到处可见绿茵遍地的花草树木,它们错落有致、遥相呼应、星罗棋布地摆放在城市里每一处最恰当的地方,尤其是那些高大而挺拔的棕榈树或伊拉克枣树,它们或伫立在洁净的马路边上,或高耸出优雅的院落的半空。幽静的院落,雅致的楼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丛中,璀璨夺目,钟灵毓秀,更使得这座城市有了一种别样的风姿。

在这座城市里,无论是公园还是绿化带、无论是街心公园还是停车场、甚至是那些人行道和楼房立面等,都使得房屋与绿化相互衬托,整座城市的环境立体绿化与楼房结构的垂直绿化相得益彰。道路两旁椰子树挺拔,路中央棕榈树成行,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都是浓荫蔽日,路边碧绿的草坪像一幅幅巨大的地毯向远处伸展,到处是鸟语花香。

高大的伊拉克枣树、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这一切都相互辉映,尤其是那些美丽的街心花园,都在以其绿色葱茏、争艳吐芳的景色宜人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看到这座城市那妩媚妖艳的容颜,让来往于此的人们都生出不忍离去的感觉。

~ 胡宝星

2013/1/27

以色列生活写真(69)漫步古城(雅法)

我沿着特拉维夫的哈雅贡海滨大道漫步向着老城雅法慢慢地靠拢,远远望去只见雅法老城就像是一座仙山矗立在那里,那突出的 山岬使得特拉维夫漫长的海岸线在这里成为了尽头,我觉得眼前的雅法山城颇似中国的仙山蓬莱阁一般。随着慢慢的靠近,我又觉得美丽的雅法湾很有青岛的汇泉湾那般的景致,而那突出的山岬上面的航标灯塔,又颇似小青岛上面的航标灯塔。

在我的眼里,雅法湾简直就是汇泉湾与小青岛的绝妙合成,后来我每次到雅法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一种回到了青岛的汇泉湾那样的感觉,亲切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后来我也切身体会到美丽的雅法老城的景色的确是相当的迷人,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当我在特拉维夫的海边往南面的雅法方向看去时,只见朦胧的雅法就像是一座小山漂浮在地中海中,雅法山上灯火通明,隐隐约约地能辨别出基督教堂高高的十字架和清真寺尖尖的宣礼塔的轮廓,看上去如诗如幻,心旷神怡,让我怀疑自己是看到了海市蜃楼,那般的美妙之感在我来说是不曾有过几回的。

雅法的夜晚很有意境,万籁俱寂时的雅法城仿佛是一颗明珠一般镶嵌在地中海的这片海岸,它显得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温馨,就连那挂在天上的一轮明月也显得是格外的皎洁,映 得此处的地中海海域也是如此恬静 和甜美。我走到了雅法老城,走上了老城的大街,我在街上看见有 一尊胸前挂着一个路标牌子的拿 破仑的雕像,这位昔日的法兰西皇帝现在就像是一位向导一样,不管风吹日晒,每天都在尽职尽责地“引导”那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游逛这座曾经留下他这位 征服者脚印的千年古城。我在拿破仑这尊雕像前留了影,同时也算是正式走进了雅法这座有着丰富文化和久远历史的古香古色的历史名城。

漫步在大街小巷之中,我见到了雅法城里面许多的历史博物馆般的店铺,从中我能想象出当年的雅法城是何等的繁荣!同时我也感慨岁月的无情,曾经那般辉煌的雅法现在就像是一位无言的老人,端坐在这地中海 海边的一隅,往日已经不再,惟有天地依旧。在一波又一波的历史喧闹中,老城雅法在静默地冷眼观看着眼前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同时也在见证这个地中海国家的时代变迁。

我看到另一种风格的建筑遍布在这个千年老城之中,这与特拉维夫新城的风格相比较起来是截然不同的,基督教堂、圣彼得教堂、清真寺和犹太会堂东一个西一个地分散在老城内。我注意到 老城内的格局基本上是 大大小小曲曲折折的街道,城内的房屋年代都比较久远。老城雅法以古 雅的石板屋和狭窄的石子路而闻 名,我觉得大街小巷当中的那些石子路看上去就像青岛老市区内的那些有着久远历史的石子街道一样,走在这些石子路上,我觉得 仿佛又走在了青岛老市区的小巷中,顿时有了一种回到家乡一般的感觉。

我又走进了鸟语花香的老城公园,这里的地势是老城的最高,景致自然也是十分的幽雅,各种热带树木和斑斓各异的花卉充斥着这个雅法老城的意境花园。漫步在这样的境地,此情此景使得 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飘逸,人也觉得超脱了一般。我看见在公园深处茂密的绿荫下 面有一座百年老木桥横跨在那里,于是我走上了这座木 桥,停住了脚步站在桥上,置身于千年老城,仿佛已经走进了那古老的雅法城的过往岁月,我觉得自己已经被融化进了那沧桑的岁月之中。

我在高处眺望着蓝天白云下面的地中海,只见骄阳下的地中海海面泛起的层层涟漪映得老城雅法更多了一份妩媚。天青海碧,浑然相融,分不清水和天,海面海水波光粼粼,岸边棕榈树枝叶飒飒,真可称得上是 “风景这边独好”。

~胡宝星

2013/1/26

以色列生活写真(68)我在以色列过生日(雅法)

安息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天也是我的生日。我的好朋友国子和张勇约我一道去雅法老城去吃烧烤,我们三个人在耶夫勒的公路上截住一辆出租车直奔雅 法老城,在雅 法老港口码头下了车。雅法海港早就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它已经不再是以色列的第二大港口了,但这里仍然还可以看得出当年的些许风貌。码头上停泊着许多小型渔轮和游船,游船载着游人在近海游来荡去,饱览地 中海碧波荡漾的无限风光,并使人们得以从海上一睹特拉维夫的濒海姿容。

海岸边许多渔轮在忙碌地进进出出,码头上的鱼档正在忙着卸下生猛鱼虾。码头边就近开设了许多家海鲜餐馆,每到夜晚或节假日,食客纷纷前来一饱口福,餐馆里人头攒动,香气四溢。码头上有不少贩卖生猛海鲜的鱼档,这里的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海鲜的种 类却是应 有尽有。可能以 色列是属于热带地区的缘故吧,地 中海打上来的鱼虾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于大海边的青岛人来说其味道并不算鲜美,就是那些 鲜活乱跳的竹节虾也全然没有青岛胶州湾海域打捞上来的竹节虾有鲜味。不过好在我们这些已经久违了家乡海鲜美味的青岛人也是馋得要命,就这样的海鲜也已经够诱惑我们的了。

我们在鱼档里买了几斤竹节虾和乌贼鱼, 而后就朝着我们的隐秘的“烧烤坊”走去。我们的“烧烤坊”实际上是一艘破旧了的有着上下两层的铁皮船,这是人家犹太人丢弃在海边的一片荒芜的空旷地里的,根本就没有人会在意这艘破船,而恰恰我的朋友们就相中了这艘破 船。因为这里安静,无人来打搅,所以我们就在这里藏起了烧烤的铁锅、铁箅子等,大家会时不时 地在周末的时候来这里找出我们藏匿的烧烤用具,捡来柴火烧烤海鲜,这也算是我们这些来自于遥远的中国的青岛人的一种极大的奢侈吧。

我们三个人赶到那艘破船的时候,贝塔干的几个朋友早就已经来了,他们也带来了不少的生猛海鲜,而且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的德国啤酒和荷兰啤酒,大家准备为我举办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我们分头开始忙活起来了,有的拿着海鲜到清澈洁净的海水里去洗洗干净,有的出去找柴禾准备生火,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大 家就开始在船舱里起灶生火了。趁大家都在忙活的时候,我和国子走向海边,俩人互相拍照了几张照片,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我在那清澈无 比的地 中海海边留下了自己的生日纪念。

我站在海边的堤坝上,此时的海水正在涨潮。晴空万里无云,海洋辽阔无边,中东炎热的 阳光是那般如此的灼粲妩媚,映得蔚蓝色的天空与深蓝色的海洋远远望去却就浑然成为了一色,也就使得天与海之间仿佛没有了界限,好似那天地间的一切都在那苍穹与海洋的包容之中了。在自己的生日这天,能够置身于如此美丽的人间佳境,我的心里自然是感慨万分,看着这美 好的大自然的景致,眼前是一个何等美好的世界啊,湛蓝无瑕的苍穹上高挂着放射着灿烂金光的骄阳,映照着浩瀚澄碧的地中海折射出万道光芒,蓝天和大海几乎融为了一体。清澈的海水闪烁着粼粼的波光,衬映着雅法老城更增添了几分妩媚。

轻柔的海风从海面吹上了雅法老城,冲荡着古老而又美丽的老城,就像是一曲和谐优美的音乐在老城的大街小巷里流淌,弥漫在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里,荡涤着老城那沧桑面孔上的尘埃。野餐开始了,大家先一起祝我生日快乐,我的心里特别高兴,这是一次别致的生日聚餐,是我永 远也难以忘记的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海鲜的美味加上啤酒的芳香,使得这艘破旧的小船仿佛变成 了一个热闹的酒吧。

11 月中旬以色列的天气在中午的时候还是像夏天一样,有的人就干脆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喝起来了,看 到这热闹的场面,我拿起了随身携带的相机,为大家拍了好几张照片。野餐烧烤持续了一个下午,我们又去了特拉维夫的海滨沙滩,夕阳西下的特拉维夫海滨也是有着极致的美景,随着火辣辣的太阳慢慢在地 中海天尽头慢慢落下,银色的沙滩也变了模样,柔细的沙子似乎被那一抹夕阳又给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箔。

站在地中海海边,那习习海风夹杂了一些凉意吹在我们的身上,好像是在向我们提示这里毕竟已经是深秋 的季节了。我们游兴未减,沿着洒满了金色夕阳阳光的海边一路走着,我还不时地为两位朋友照上几张相。我们几个人沿着海边一路走着,我边走边取景,时不时地给他们来上几张随意照,一路走下去也耗掉了我不少的菲林。我们 沿着海边走实际上也就是沿着特拉维夫的海水浴场走,因为特拉维夫的海水浴场其实就是这座城市的海岸线。特拉维夫海滨浴场实际上是分为普通浴场和宗教浴场两种的,普通浴场自然和世界各地的一样,不论来自于世界何方的男女都随时可以在那里下海游泳,而宗教浴场则 专门供宗教人士使用,四周都用木栅栏围上,免得世俗人等观瞻。

因为犹太教规定,男女不可混在一起游泳,所以星期一、三、五就定为男教徒的游泳时间,其他 日子浴场则是女教徒的天下。在宗教浴汤附近,一辆辆豪华客车满载着清一色性别的犹太教徒们,不远几十公里从耶路撒冷等内地社团赶到海边,构成了特拉维夫的一道景观。

~ 胡宝星

2013/1/25

以色列生活写真(67)走进以色列的医院

那天,我去阿萨夫医疗中心看住院的朋友,在医院的大门口,我接受安检人员严格的检查,以色列所有的重要公共场所的入口处都有安检人员对进入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是对那些非犹太人检查得尤为严格。安检人员用一种手提检测仪对所有进入的人员的身上进行检查,还要翻看这些人随身所携带的提包行李,口袋里的东西也要全部掏出来,因为他们怕有人携带爆炸物品,要知道恐怖分子的人体炸弹那可是一种主要的杀伤武器,以色列人已经饱受了它的重创。

我刚到以色列的时候觉得这种搜身行为是不是属于侵犯人权啊,因为在中国国内的公共场合对人任意搜身那可是严重的侵犯人权啊!但是后来我也理解了,因为正是这种从不松懈的近乎于不近人情的严格检查才使得一次次本该发生的恐怖事件被制止,一次次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避免了。

我平时出门一般就肩背一个青岛人称之为“马粪兜”的小背包,到了检查站的时候就交给人家检查,今天在这里照样还是这样,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人,人家也知道中国人不是搞破坏活动的主儿,所以只是例行检查,随便扫了一眼小背包就让我进去了。

走进医疗中心的大院,这里的一切让我感觉不像是在一家医院,倒像是走进了一座园林花园,里面的环境颇为幽雅,满目的花卉显现着万物生辉一般的景致。走进门诊大楼内,就更让我目瞪口呆,这里非但没有一点儿刺鼻的“来苏水”的味道,反而能闻到阵阵扑鼻而来的热咖啡夹杂着烤面包的味道,闭上眼睛会让人感觉是走进了 一家麦当劳或是肯德基,睁开眼睛仿佛又像是走进了一个星级宾馆。

那满目皆是的盆栽花卉、整洁干净的壁画走廊、优雅舒适的小憩间、加上扑鼻而来的热咖啡的味道,使我觉得像是走进了一座度假宾馆。我边走边往两旁的房间里望去,只见病房里的医疗设施和病床的布置都非常的考究,就像一间一间的漂亮卧室。走廊上走过的那些漂亮的护士小姐们也和擦身而过的人们甜甜地打着招呼,我不由地在心里暗想,方亮这家伙是来享福了,哈哈!

我打听着一路找去,找到了正在住院观察的方亮。因为是临时观察,所以方亮的床位是被安排在走廊上的临时床位上。别看是在走廊上,那可都是全密封隔离的玻璃窗,所以也就和在房间里没有什么两样了。方亮看样子身体没什么大事,正在那里郁闷着呢,因为他自打来了医院以后就像个傻瓜一样,蔫了。他既不会说也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急得嘴上都要起泡了,见到我 来了以后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向我诉苦。在这么好的医院里方亮却住不习惯,他向我诉说这儿每顿饭全都是吃西餐,这样的“洋餐”真的是让他受不了。

方亮还在吃着我为他带来的“中餐”,看见方亮那大快朵颐的样子,我知道这家伙确实没长个吃西餐的胃。趁方亮吃饭的空档,我一个人就在布满了鲜花和盆景植物的病房区的走廊里溜达,整个住院病房的走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花廊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病人的心情肯定会很舒畅的。走廊里有一间休息室,我走了进去。休息室里面非常干净,就像是一间小型的会客厅,后来我注意到在以色列的医院里面都有专门供探病家属以及供病人使用的休息室。休息室里面摆着几排椅子,里面提供免费咖啡咖啡伴侣方块白糖,还有茶叶等,人们可以随意在这里喝茶或是喝咖啡,这是为那些轻病号以及来医院看望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在此说说话聊聊天时准备的。

我也真觉得有些累了,而医生们为方亮做的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至于住不住院还要等着看检查。我在休息室里休息一下,品尝了一杯咖啡然后才离开。

~ 胡宝星

2013/1/24

以色列生活写真(66)慈祥的犹太老头儿

哈马维老先生是一位犹太医生,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因为他是曾经参加过二战的苏联红军战士,确切地说他当时是一名苏联红军的军医,在二战刚刚结束,以色列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以色列新政府发出号召,要召回几千年来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返回到自己的祖国来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犹太人几千年以来一直就怀揣着《圣经》,是不朽的《圣经》支撑着他们犹太民族的精神,从而才避免了已经流落到世界各个角落里的犹太民族的被同化,这种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具备的,因为一般说来一个民族被亡国之后,不到五百年的时间就会被完全同化,这个民族从而也就消失了。

而犹太人却是被亡国后过了两千年又重新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国家!犹太人时刻准备着回到自己的家园,回到耶和华赐予他们的那片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现在犹太人梦想了两个世纪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他们可以回家了!被亡国两千年的以色列国,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因为血管里流淌着犹太民族的血液,年轻的哈马维积极响应以色列政府的号召,义无反顾地脱下了苏联红军的军装,移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以色列,尽管哈马维的祖辈们在俄罗斯那片土地上早就已经扎下了根,也尽管他根本就不会讲一句自己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

年轻的犹太青年哈马维回到了犹太人梦魂缭绕的以色列,回到了犹太人自己的家园,他比自己的祖辈们幸运,因为他的祖辈们两千年来都在期盼着能够返回到自己的家园以色列,但是他们最后都病死老死在异国他乡,重返以色列成了他们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而他哈马维则从一名苏联公民变成了一名以色列公民,回到以色列之后,哈马维继续着自己的老本行,他开起了自己的诊所,将其取名为“哈马维诊所”。

我认识哈马维的时候是在我到了以色列一年之后了,当年年轻英俊的哈马维医生已经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头哈马维了。在以色列工作的时候,我是代表处的翻译,我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我们在以色列的几百人的就诊看病。作为一个比较发达、而且实行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以色列的医疗制度很完善,因此我们这些外来的、而且要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也必须要加入当地的社会医疗保险。

哈马维医生是我们所参保的保险公司FEMI的一家指定诊所的掌门人,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的私人医生,因为在以色列不能直接去大医院看病就医,必须要先由私人医生来诊断,病情严重者要通知保险公司指定看病的医院,或是由私人医生开出到大医院看病的转诊单。

我们的人遍布以色列的几大城市,一开始的时候我把定点诊所放在靠近加沙地带的海滨城市阿施克隆市的瑙肯诊所,因为我住在那座城市,无论我们哪个城市有了病号什么的,总部都派车给送到我这里来。后来我搬到了另一座城市瑞浩沃特,我在寻找新的私人医生的时候就看中了哈马维诊所。

哈马维诊所在瑞雄市,那里是穿越以色列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交通很便利,我把哈马维诊所定为我们的定点诊所,周围几个城市的人员都可以带到这儿来看病,甚至连远在几百里之外的贝尔谢巴市的人都可以来这里看病。

从那时开始,我认识了哈马维医生,我和哈马维的私交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越来越深,哈马维医生的个人品质很令人钦佩,我们的人只要是认识他的,都对他很尊重,大家都说哈马维医生是一个慈祥的犹太老头,因为他对待病人和蔼可亲,大家都很喜欢他。

哈马维多次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我去过他家两次,走进犹太人的家,我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和中国人差不多,待客方式也与我们很接近,客人去的时候,茶水、咖啡、水果都摆在你的面前,嘴里一个劲地让你吃这吃那的,让你感觉就像是到了自己的一个亲戚朋友家里差不多,使你没有太多的拘束。

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劳累病倒了,我去哈马维诊所联系工作的时候,老医生看出我的气色不好,赶紧为我诊断了一下,又让人把我送到了就近的一所大医院,我在医院里躺了两天,也没有检查出什么,于是就出院了。

我从医院出来之后直接就去了哈马维诊所,老医生正打算去医院看我呢,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糕点之类的早就买好了,看到我出院了,老头子很高兴,拿出好多的好东西让我吃,我离开的时候他又把那些巧克力糕点硬塞到我的手上,就像是对他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很感动。

因为临时有任务,国内通知我回国休整,然后去别的国家,当时正好是以色列冬季封关,进出以色列的航班很少,我得绕道回国,在临回国的前一天才拿到机票,我匆匆打电话告诉了哈马维,老头子在电话那头的声音都有些哽咽了,执意要到机场送我。因为考虑到他的年纪大了,而且那时正是雨季,雨下得很大,我怕路上出意外,就坚持不让他送,也就没有告诉他我乘坐哪个航班。

我去机场的时候大雨瓢泼,等我们赶到特拉维夫国际机场本.古里安机场的时候,外面的一切已经变成了雨中世界。我在候机大厅等待安检人员检查行李的时候哈马维医生打来了电话,此时我的手机已经上交了,恰好在送我上飞机的小崔手上,我接过了小崔手中的电话,我告诉哈马维医生我已经到了机场了,但是老医生坚持要开车来机场送送我,我再次劝住了他,因为这样的天气我怕他路上开车出事,那样的话我就会后悔一辈子了,因为毕竟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我对哈马维医生说很快就要检票通关了,“送君千里总有一别”呀,再说那种离别的场面也会让我很伤感的。我对哈马维说我会想法子再回来的,因为我惦记着你啊!尽管我知道这些话是实现不了的承诺,但是我还是这样说了,这也算是对老医生的一种宽慰吧,至于以后能否再有机会去以色列看看我的老朋友哈马维,再次到他家里喝一杯浓浓的以色列咖啡,这恐怕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了!

其实哈马维医生一直想让我留在以色列,因为他知道我有能力在以色列生存下去,他也能够为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我是公务所派,不可能自行决定自己的去留,其实我自己也很愿意留下来,但是同时我也很明白只有国内才是我的归宿,以色列就算是天堂,我也很难留下来做这个天堂里的公民,况且以色列还不是天堂!

~ 胡宝星

2013/1/22

以色列生活写真(65)那个苏联老红军

我到阿萨夫医疗中心探望住院的朋友方亮。以色列的医院从病人住进去开始,一切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承担,其中包括病人的一日三餐。

我俩聊得正欢,旁边的一位也是在住院观察的老犹太人也想和我们搭搭话。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健谈的犹太老人,只可惜我们之间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尽管我会讲一口很流利的英语,但是这位犹太老人却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只能蹦出几个零碎的单词。我因为刚到以色列,眼下连一句希伯来话都不会说,而方亮比我还差。所以我们 三个人只得连比带划地说着只有自己才听得懂的语言,将这次聊天“进行到底”。

犹太老人拿出一张旧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苏联红军军服的20 多岁的小伙子,老人比划着说这张照片上的他才25岁。从老人的手势比划上看,我“听”得出他曾经是一个参加过“二战”的红军老战士,我还知道当时的他是一 位迫击炮手。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我还听得出他曾经转战于前苏联、波兰、保加利亚。1949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他来到了本应属于他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他由 一名二战苏联红军战士变成了一名以色列公民。

战争的硝烟已经逝去50多年了,可回忆起当年的历史,老战士仍然显得很激动,又因为当年和中国人民都是反法西斯的战友,大家都来自“共产党的国家”,所以老 人对我们也是显得特别的亲切,因为中苏的冷战时期那段日子,他已经到了以色列,他没有经历那段中苏反目为仇的岁月,所以他不像那些苏联解体后到达以色列的 犹太移民那般对中国人有敌视心理。

以色列的大部分移民都是来自于东欧,其中来自俄罗斯的最多,他们当中早期来到以色列的犹太人普遍对中国很有感情,因为毕竟曾经都是“革命者”,但是那些后来 的移民就有很大的反差了,因为冷战,使得本来称呼“大哥”、“二弟”的哥儿们成了敌人,彼此之间的仇视心理有些根深蒂固了,尽管他们移民到了以色列,但是对中国依然有着抵触心理。当然,以色列的年轻一代素质普遍都很高,他们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在待人接物方面都很绅士,他们喜欢中国。

我和老人聊了很多,尽管我们的语言沟通有些滑稽,基本上是肢体语言,因为我不懂俄语,老人的英语基本上也就是往外嘣单词,但是我们谈得很开心,他讲了许多二战时候战场上的情况,也讲了战争结束后他们响应刚刚成立的以色列政府的号召,毅然回到一片荒瘠的以色列的情况,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中东沙漠中的以色列建成了花园式的国家,在那片一贫如洗的沙漠上,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了一 个农业出口国。我很敬佩犹太人,敬佩他们那种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顽强的精神,他们才会在被亡国后将近两千年,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建立 起了他们自己的国家,他们正在从第三世界跨入第二世界的行列。我们可以不去考虑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领土之分,我们起码应该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

老人有些累了,我让他休息。走廊里有一间休息室,我走了进去,里面提供免费咖啡咖啡伴侣方块白糖,还有茶叶等,人们可以随意在这里喝茶或是喝咖啡。

休息室里面充斥着咖啡的醇香,合着茶叶的芬芳,几个犹太人正坐在椅子上欣赏电视节目,为了不影响病房区人们的休息,电视机的音量开得很小。我冲了一杯咖啡, 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慢慢品尝着,以色列的咖啡品质很好,浓香的咖啡喝进嘴里,然后再细细品味着。那几个犹太人见到身边坐过来一个中国人,于是他们就友好地和 我搭起话来,他们没想到眼前是一位会讲英语的中国人,觉得挺稀罕的,于是就用英语和我聊了起来。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以色列的年长一些的人的英语比较差一 些,而且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基本上不会讲英语,由于政治上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这些来自于前苏联以及东欧的移民几乎不太会讲英语,而且就是在这些犹太移 民来到以色列以后,相当的一部分人也只会用嘴说希伯来语,不会写希伯来文字,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认字,这样说来他们应该是属于“文盲”阶层了。

以色列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会讲英语,因为他们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很好,文化程度都很高,加上以色列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以色列的年轻人当中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当时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后,全国上下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以科教立国,历届的以色列政府也都很重视教育,他们抓住教育不放,抓住全民素质的提高不放。在以色列,所有少年儿童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直至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后,政府仍要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给予教育补助。

~ 胡宝星

2013/1/21

以色列生活写真(64)浅说犹太人的安息日

进入以色列,你会发现这个国家里的周末颇具特色,境内的阿拉伯教的“礼拜天”是星期五,犹太教的是星期六,而基督教的是星期天。由于以色列的国教是犹太教,所以安息日,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周日自然就要以犹太教为标准了,星期五下午放假是属于周末的前奏,周六是真正的安息日,而周日则是照常上班的“周一”了,这一现象恐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了。

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在创造天地万物的时候,第一天创造出了时间、空间、物质(地球)、光;第二天创造出了空气(天空)、天上及地上的水;第三天创造出了海洋、陆地、植物;第四天创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鸟类、鱼类;第六天又创造出了陆地上的动物。在这六天的时间里,上帝耶和华把天地万物都造成了,在第七天的时候,耶和华休息了一天,因此,他把这一天规定为安息日。

当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耶和华又根据自己的形象,制作出了一个人,取名亚当,也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亚当,后来,上帝耶和华又觉得亚当一个人挺孤单的,于是,他又从亚当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施法变成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和亚当做伴儿,现在人们常说的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就是源于这事儿。

再后来,亚当和夏娃被撒旦引诱偷吃了禁果,知道了男女之间的那事儿,就被上帝耶和华赶出了伊甸园,于是,他们俩人开始繁衍人类了,因此说,亚当和夏娃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到后来,人类繁殖得越来越多,人种分类也越来越多,耶和华就把其中的犹太人钦定为自己的选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帝的选民,他要求他的选民们,也就是犹太人们,每个人都要守安息日。

《圣经》中,是这样说的:“你们要守安息日,把它看作是神圣的一天。六天之内你们要工作谋生,但到了第七天,你们就什么都不可做,唯独要向上帝守安息日。至于你的亲人、女仆婢女、牲畜和一切在你们当中侨居的外族人,都要同样遵守。你们要守安息日是因为耶和华在六日之内创造了天、地、海和其中所有的东西,第七天便安息了。”

以色列每周的作息制度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周日到周四是工作日,周五和周六休息,有的单位周五上午也上班,只休一天半。犹太人传统意义上的安息日是周六这一天,安息日是他们犹太人最重要的日子,以色列与国际接轨,开始实行每周休两天,因此,周五这一天也顺其自然地被划进了安息日。

严格来说,以色列犹太人的守安息日的具体时间是从每个周五的太阳落山开始,到次日的同一时刻截止,在安息日这一天,犹太人不允许做任何工作,专心致志休息、学习经文。星期六,也就是安息日的上午,犹太教徒们就到自己所属的犹太教会堂里去做礼拜。

在以色列,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所有商店、酒店、酒吧、娱乐场所等相继全部关门,巴士、出租车、小巴士等一切的交通车辆都停止运行,马路上没有了行人,没有了车辆,没有了喧闹声。如果你要出门的话,只能碰运气,说不定会遇到一辆由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移民来的不太遵守传统的犹太移民开的出租车,而且价格比平时要高出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色列的安息日这一天,任何单位,包括机关、企业、学校、商店、交通等都不能够加班,否则是属于违反犹太教规,也是触犯以色列的法律的,轻者罚款,重者那可是要坐牢的,以色列的国教就是犹太教,要求很严格的啊!

在安息日的这一天,也就是以色列的“礼拜天”,以色列人严格遵守着《旧约圣经》里上帝耶和华的教诲守他们的安息日。安息日是从每个星期五的日落时开始,一直到星期六的黄昏时结束。安息日的时候犹太人们一共吃三顿饭,即星期五的晚餐,星期六的午餐(早餐午餐合二为一)和安息日的结束餐,星期五的晚餐是一周中最为丰盛的一顿饭。

守安息日的时候,犹太人是不能从事任何劳作的,甚至包括不准开关电器之类的举手之劳的事情,比如要用电灯的话就必须在守安息日之前把灯打开,并一直亮到安息日结束,如果在安息日的时候你去开灯或是关灯这样的一个举动,也是违背了守安息日的戒律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真的:一天,一个中国人在安息日这一天出去闲逛,在他路过一户犹太人家的门前的时候,被这家犹太主人给叫了过去,这位中国人听不懂希伯来语,也不明白这位先生喊他干什么,走上前去连比划带指点才知道,原来这个犹太人是要他帮助做一件事,那就是替他把他们家中还在亮着的电灯给关掉,因为这一天是安息日,他们犹太人不能去做包括关掉电灯开关这一类的“劳动”的!

我们的这位同胞进屋帮这位犹太人把电灯给关掉后,得到的报酬是20个谢克尔,这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币40多块钱。在以色列此类的事情很多,可以说是枚不胜举,不了解犹太人的人们听起这些“故事”来会觉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里面的故事,而在以色列这一切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而且是经常发生着的。

~ 胡宝星

2013/1/20

以色列生活写真(63)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渊源

我在以色列生活和工作了十七个月,我结识了不少的犹太朋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友好的,当然这要除去那些从俄罗斯移民去的近期犹太移民,因为这一部分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里走出来的人由于受当年中苏冷战思想的影响太深,他们对中国人不是那么友好。

而那些长年生长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也就是一直坚守在以色列的正宗的犹太人以及二战结束后,在以色列建国期间回到以色列的那些犹太人对中国人则是很有感情的,这部分“正宗”的犹太人对中国人友好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残酷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的一段苦难经历,是善良的中国人在犹太民族遭受灭顶之难的时候拉了他们一把。

当年希特勒上台之后,纳粹德国对欧洲的犹太人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除了被送进集中营的犹太人之外,有许多的犹太人逃出了欧洲,可是走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他们的船靠不了岸,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接纳他们,而唯有中国上海这一扇小门还敞开在那里。

其实当时的上海已经沦陷,日本鬼子占领了上海,大上海的大门对外敞开了,成了无政府的状态,成了一个开放的不设防的城市,任何人来上海都无须签证,因此这也无形中帮助了那些无路可走的犹太人,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的满载着犹太难民的客轮终于靠岸了,饱受海上颠簸的犹太人踏上了东方这片神秘的土地。

这一消息传出后,短短的时间内许多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犹太人逃到上海来避难,大上海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当时逃难到上海的犹太人有2万人之多,这些犹太人在二战结束以后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大部分都去了以色列,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对中国的感激之恩,他们的感恩思想也灌输到了下一代身上,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那些在中国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国度里,尽管远离了当年他们得以生存下来的大上海,但是在他们的心中上海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据说目前还有1000多犹太人生活在上海,这些已经扎根在上海的犹太人也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再后来,定居在中国的一些犹太人迁到了中国的其它城市,在以色列有一位著名的独眼将军,他就是从小在我们青岛长大的,后来他回到了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由于战功显赫,这位独眼将军成了以色列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每当与中国人见面的时候,这位将军都会包含热情地说:我来自于青岛,我是青岛人!

如果当年没有上海的接纳,没有中国人的接纳,他们这些犹太人在海上不知会漂泊到什么时候,说不定就会死在海上,因为当时有很多犹太难民因为船只一直靠不了岸而导致了精神崩溃,有的人在船上自杀了!在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在有关中东的问题上,我们的舆论导向曾经老是偏袒巴勒斯坦一方,正是由于这些舆论导向才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那就是大家都认定了以色列是制造地区事端的罪魁,认定了犹太民族是一个不安分的民族。

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切也已经使得中国人成为了坚定的反以助巴派,但是我在以色列生活的日子里可从来没有听任何一个犹太人说过中国一个“不”字,而是每当提及当年中国的上海曾经接纳了他们2万多犹太人脱离苦海的事情,那些犹太人都会由衷地感谢中国当年对他们的善举。

其实中国过去也有不少的朋友,有的还是同志加兄弟,那可都是国际场合的铁哥儿们啊!当然中国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中国花在这些兄弟或同志身上的钱又有谁能够数得清呢?而如今这些兄弟或朋友又和我们处得怎么样呢?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做得又怎么样呢?即便是我们付出了金钱在维持着自己的脸面,可这些同志加兄弟的国家也还是时不时地想在我们照顾不过来的海域上抢占我们的几个岛屿,抢占我们的几个山头。

我以前对以色列这个国家、对犹太这个民族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从小的时候开始我的脑子里所理解的犹太人就是奸商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小气鬼的别称,当然这其中除了舆论宣传以外,还由于《威尼斯商人》中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的不佳形象所造成的一种对犹太人的不公正的定位。

当我进入以色列的国土时就是揣着一颗防范犹太人的心理走下飞机的,随着一天天一次次地接触犹太人,我慢慢地了解了犹太这个伟大的民族,事实证明,犹太民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就像中华民族一样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犹太人是小气一些,他们比较起花钱大手大脚的中国人来说也确实是太抠门了一些,但是人家的小气其实不也正是一种节俭的民族好风气吗?摆阔气臭美可不是犹太人的特性,因为犹太人知道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犹太人很明白的一点就是,他们手中的金钱并不是地中海的海潮给冲上岸来的!

~ 胡宝星

2013/1/19

以色列生活写真(62)梦回贝达甘

我做了一个梦,那梦,长长地,那梦,清晰着,梦中,我回到了贝达甘,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贝达甘(Bet Dagan)是以色列最现代化的城市特拉维夫(Tel Aviv)的一个卫星城市,算是特拉维夫的南大门,我在贝达甘这座城市里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住了差不多有小半年。我们的驻地坐落在贝达甘大交叉路口的旁边,是在十字路口的西南角上,驻地的四周被树木团团环绕的,颇似一个军事化营地的地方,驻地大院西面临街有一个正门,这也是这个驻地唯一的一个可以通行车辆的大门。

贝达甘驻地里面的地盘很大,像一个军营,里面驻扎着中国人和罗马尼亚人,我去的时候一批泰国人刚刚从那里搬走。在驻地大院的东北角上有一片小树林,穿越这个小树林通向大交叉路口公路的便门有一条小路,那是被驻地大院里的“居民”们从草丛中踩出来的,出了这个便门就是贝达甘大交叉路口处的公路了,我经常去别的城市公干,我一般也都是走这条“捷径”,出了小树林,就走到了公路上,公路上的车站很多,几乎通往以色列中部和南部的所有城市,公交车几乎全是德国造,大奔驰,崭新崭新的。

以色列的货币是谢克尔,这个货币名称是在古以色列的时候就用的,一直到现在他们的货币名称一直就没有改变,依然叫作谢克尔。我经常来往于特拉维夫和贝达甘之间,这两个城市之间大小巴士的票价都是5个谢克尔,除了跑市内的公交巴士之外,城市之间的公交车票的面值中5个谢克尔的车票是最便宜的了,这相当于人民币10元钱,以色列的物价比较低,有的商品的物价和人民币差不多,但是我们没有他们挣钱多,所以说他们的生活比我们要好很多。

我们住的房子全部是用40英尺的集装箱改装而成的屋子,这些集装箱改建的房子摆列得整齐有序,“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地面是混凝土铺设的,有的人为了不让阳光直射进屋子里,就在两排“房子”之间的屋顶上方搭上石棉瓦或塑料布之类的,罩在下面的水泥地面就变成了平整的院落,晚上的时候大家就坐在这干净的院子里吃饭喝茶聊天,周末的时候大家就在这些阴凉处乘凉,或打扑克玩牌,或喝酒饮茶聊天。

这些由集装箱建造的宿舍也很别致,它们被分隔成了三间同等大小的宿舍,每一间宿舍都有一个前门,正对着一个后窗,每间屋子的房门都是在正中间的位置,进了门的两侧各放着一张双层床,里面住4个人。因为我是翻译,属于“特权阶层”,所以我住的房间是两个人的,睡在下铺,上铺就是堆放我的行李的地儿。

这种集装箱宿舍的内墙壁和天花板是用石膏板做的隔离层,地板则是用特制的塑料材料制作的,这样一来就起到了隔热的作用。有的房间里的人爱干净,他们把房间的地面洗刷得干干净净,平时把鞋子脱在门外面,进门就算上了炕,来串门的朋友也是这样,在门口脱掉鞋子,进门就坐在地上,大家坐在地上喝茶聊天,饮酒吃饭,还真颇有些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居住方式。

贝达甘是以色列南北走向很重要的一个交通枢纽,是特拉维夫辐射南部地区的主干路的交叉口,也是从以色列南部地区进入特拉维夫及其北部地区的咽喉要道,这是一个并不很中规中矩的十字路口,南北走向是一条直道,而东西走向那条路的西部延伸却拐了一个弯,然后几乎和南向的那条路成为了平行线。

从我们驻地旁边这个大交叉路口一直朝南走,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以色列中央区的首府拉姆拉(Ramla),而从大交叉路口往右拐则是一条朝向西南方向而去的快速路,前面到达的第一个城市叫瑞雄(Rishon Le Ziyyon),在以色列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了,我在以色列工作的最后的半年时间里,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每天都要到瑞雄市,所以说我对瑞雄这座城市是非常的熟悉。

过了瑞雄市再继续往南去,下一个城市就是我的家乡青岛的友好城市,名字叫做奈斯瑶那(Ness Tsiyona),我们青岛的这个友好城市里的人口并不多,大约只有三、四万人。这条贯穿南北的快速路穿过奈斯瑶那的市区,长度也就是几百米,因为这座城市的走向是东西狭长状的,过了这座城市,然后再直达下一座城市瑞浩沃特(Rehovot),然后继续朝南部延伸下去。

贝达甘城市里聚集了不少的科研部门,这里设有以色列的区域气象教育培训中心(RMTC),它主要是承担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气象继续教育,该中心负责对气象专家、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等进行农业气象和应用气象方面的博士后培训,这里每年开办农业气象、作物—天气模式、水利气象和数据库管理4门课程,以色列人在教学中注重利用气象学和水利学的知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它的部分课程是在实际环境中开办的,也就是紧密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充分地得以体现。

以色列是一个科技发达的农业国,隶属于以色列农业部的农业研究组织(ARO)就设在贝达甘市,也就是我们驻地的南邻,和我们的大院紧挨着。ARO是由七个研究所和四个试验站组成,它承担着以色列国家农业科研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实施,而它的研究重点是干旱地区的农业研究,以色列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能保持农产品高水平输出的原因,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由那些犹太科学家们的大脑中产生的。

在这个研究机构里孕育和培育着当今世界上最尖端的农业科技成果,以色列人把高科技的农业技术卖给外国来赚钱,犹太民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人既聪明也很会赚钱,出卖高科技成果也是以色列国家外汇收入中的一大依赖。

~ 胡宝星

2013/1/16

Facebook / 以色列观光

About
所有以色列好玩、好吃、好看、好新奇的,都在這裡!
提供想去以色列,或去过以色列的华人,有关以色列旅遊的官方资讯交流园地。

Mission
向华人世界推广以色列观光旅遊。
以色列不但充滿圣地古迹,同時也是非常现代化的富庶国度。
欢迎大家來按咱,分享图文,並请所有朋友们一起來按赞!

Description
多认识以色列,絕对让你值回票价!
A Facebook Page for people who are planning to visit, have visited,
or simply have a great love for holidays in Israel. Shalom!

点击浏览:>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visit.israel

2013/1/15

耶路撒冷 - 激情古城(视频)

\
世界探索(16) 耶路撒冷 - 激情古城 1/4



世界探索(16) 耶路撒冷 - 激情古城 2/4



世界探索(16) 耶路撒冷 - 激情古城 3/4



世界探索(16) 耶路撒冷 - 激情古城 4/4


以上为CCTV 摄制 “世界探索” 系列节目之一。

2013/1/12

以色列 - 未来之梦(视频)


世界探索(14) 以色列 - 未来之梦 1/4



世界探索(14) 以色列 - 未来之梦 2/4



世界探索(14) 以色列 - 未来之梦 3/4



世界探索(14) 以色列 - 未来之梦 4/4

以上为CCTV 摄制 “世界探索” 系列节目之一。

2013/1/7

我心旋律 ~ 圣地游(讲解视频)

我心旋律 Youtube 频道

(1)耶路撒冷(中文字幕)



共24个视频。

请点击:> 我心旋律Youtube主页  之 > 连线应许之地

2013/1/5

“圣地行”(好书共赏)

简介:作者多年从事中东研究,本书是作者对圣地的实地考察与探究的结晶。

作者:黄培昭  (请向书社查询)

目录:

  • “马厩广场”的枪声
  • 人杰地灵
  • 牧羊山的故事
  • 圣诞教堂
  • “乳石洞”的传说
  • 拉结之墓
  • 小城的历史和传说
  • 报喜堂掠影
  • 史海钩沉加利利
  • 传道收徒迦百农
  • 五饼二鱼行奇迹
  • 登山训众论八福
  • 无限风光在湖上
  • 约书亚率以色列人渡约旦河
  • 约旦河源头--班尼亚斯探幽
  • 施洗约翰为耶稣洗礼的故事
  • 从哈马特·加得到萨法德
  • 太巴列城漫笔
  • 萨法德揽胜
  • 悠久的历史
  • 古罗马剧场和浴池
  • 帕拉丢大街
  • 山谷街
  • 战略要地
  • 总统身边的间谍
  • 浴血戈兰
  • 赫尔蒙之雪
  • 死海——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方
  • 隐基底——死海边的绿洲
  • 马撒达--争取自由的丰碑
  • 所多玛──随烟而去的城市
  • 凯撒利亚--希律王的得意之作
  • 海法--以色列的“北部门户”
  • 迦密山--先知以利亚之山
  • 巴哈伊信仰一瞥
  • 鲁希哈尼克拉--鸽子洞的遐想
  • 阿卡--“决定东方命运的小镇”
  • 阿什克隆--腓力斯人的城邦
  • 特拉维夫---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
  • 雅法史话
  • 感受特拉维夫
  • 特拉维夫文化之旅
  • 雅法古韵
  • 贝尔谢巴--以色列人的“始祖之城”
  • 亚拉德溯古
  • 埃拉特--以色列的“南部门户”

2013/1/4

2013/1/2

那扇推开的门



那是一个属于亚热带的炎热的地方,我苦读博士的时候,来了一对华人宣教士,就是上帝派来收获我这种庄稼的人。那人来了,还带着那位形影不离、总 是笑眯眯的妻子。就二个人,没有人介绍,就直接来了。没有怯场,也不认生,直接就到了我们学生宿舍的活动室里,那里有一部钢琴。男的打开手抄在一开大纸上 的歌词,女的就弹起的那琴。

那歌声从门缝里飘了出来,飘进了我整日浸蘊在噪声里的耳朵。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仔 细听听,那歌声好像和我过去听过的歌曲都不一样。再侧耳听听,那歌那曲就从我狭细的耳朵眼,一下子出溜进了我的心怀。我从来都没有听见过这样的歌声。即不 像情歌那样松软酸绵的把我本来就脆弱的心揉来搓去,又不是那种亢进的进行曲或气势恢弘的史诗般交响乐那样让人心澎湃的无法安眠。那歌声中透出一种安详,安 详的让我忘记了世间的烦恼,安详的让我浮躁的心得以片刻的宁静。那歌声一来,就粘住了我过客般急步匆匆的双脚,留住了我劳苦愁烦而躁动不安的心。我也少见 过那样两双安详的眼光,传染着我那忙碌而恍惚不定的眼神;还有那两张喜乐的笑脸,感动着我那心事重重而紧锁的眉头。

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起初在门外探头探脑、左右徘徊的好奇,到终于鼓足勇气地敲开那门走了进去。从此,我走进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进入了追求通往真正幸福的人生之路。耶稣说:叩门的,就给你们开门,寻找的,就让你们寻见。推开了这扇门,我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求的路是辛苦的。他(她)们总是周末中午两点到,正是我午睡最香的时候。加上天气炎热,读书做研究的辛苦,周末仅有的那一天休息,尤其是大热天中午能睡上 一觉,就成了我最大的奢求。于是,我就在自己的奢望和追求之间,左右打起了摆子,当起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慕道友。我艰难而勉强地伸出双手,半推半就的 接过这最终成为我一生中最美的礼物。

体力上的软弱,加上灌输形成的思想禁锢,追求的路,变成了征战的路。每每放弃而 去的时候,又是那美妙的歌声,那平安的眼神,那喜乐的笑容,和那一次次感人的见证,把我又拉回到上帝的身边。肉体的软弱一次次战胜了精神的追求,精神的追 求又一次次胜过了肉体的软弱。每次放弃,总有很多客观的理由:身体的劳累、家务的繁忙、老师的作业、研究的课题、看不见的上帝、无神论的执拗、理性的疑 问,无一不成为放弃的充足理由。主啊,你虽然好的无比,但摆在我眼前的困难更为现实。你看,人在放弃的时候,总会把一些不太相干的借口转正成为正当的理 由,好把自己的退缩伪装的理直气壮。就这样,我在这条追求的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然而,就是这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却没有放弃的慕道生活,让我渐渐尝到了甜头,我发现我在慢慢地改变。是,我在变。我原先苦撑的担子,不再是我一个人独担。我原先机械的模仿铁血男儿 外表却难掩内心软弱的外强中干,终于有一天,在那歌声中,一下子就破了像,露出了本来的虚弱面目。于是,我的泪水终于从软弱的内心中哗啦流了出来,毫无顾 忌地流给了那位万能的主宰上帝。那不仅仅是泪水,那是伴随人生的苦酿,那是失败、成功、争竞、雄心背后的一切坎坷、压力、苦毒、空虚、喜怒哀乐酿成的一曲 五味杂陈的苦酒。这苦酒随着泪水,一下子释放了出来。我的心不再是酿造这些苦酒的酵母,我的身体不再是储藏苦酒的窖。我感觉到了那排毒后的清爽。

发现我在变。我终于可以把美好和别人共享,把对人的苦毒化为由衷的赞赏,用宽容代替仇恨,化冷漠为怜悯,我终于可以把心里的利剑溶铸成犁。我仿佛从一个整 日生活在不见天日、狭小黑暗封闭的虫茧里的可怜虫蛹,终于在不容易下口的圆球内部,咬出了一个小洞,被透进的新鲜空气和夺目的阳光所吸引,爬出那空气污 浊、不见天日、自我封闭的空间,迎接那新鲜和阳光灿烂的生活,最终还能长出翅膀,在诺大一个有慈爱、有宽容、有友情、有温暖、有鲜花的多彩世界里,无拘无 束地自由飞翔,享受上帝创造的美好。每每想起从虫茧到蝴蝶般地变化,从争竞,狭隘,苦毒,消极等罪恶的辖制下解脱出来变得阳光的时候,我怎能不由衷地感谢 天父上帝的大能。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我又怎能不由衷地感慨:认识上帝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祝福。

当想起推开的那扇门,在我的眼里,那已不是一扇普普通通的门,那推开的是一幅崭新的人生画卷,推动了一个完全地蜕变,推掉了一个与世与己都无益的老我,换 来了一个新造的人。我由衷地感谢那对传教士夫妇,若非他们,我无论读世界上什么样的哲学宏论,学习人世间什么样的活命哲学,都不会像上帝赐下的这个生命更 积极、更阳光、更美善。为此,我为那一时的冲动而庆幸,若非我冲动地推开那扇门,我会仍然自我陶醉在那狭小封闭的虫茧里,过着一个黑灯瞎火却自以为是的人 生。我又为自己没有掩饰自然的感动而庆幸,它让我甩掉了那层羞涩的盖头,不再顾虑左右的讥讽和藐视,一冲动就举起了决志的手,接过了这越看越好看、越看越 耐看的人生礼物,我为此而深感万幸。

过去,我追求过很多这世界上的好处,但多没逃脱那过往烟云般短暂的满足。但追求 上帝的这条道路,不同于世上名利地位金钱的追逐,成就的是在人面前的夸耀,它是将你的世界观连根拔起,颠覆你陈腐的价值取向,剔除你生命中的阴暗糟粕,扫 除你通往阳光的绊脚石,成就你一生的美好。

追求上帝的这条道路可能不容易,但最终的得着却是好的无比。

此文献给我的弟兄姐妹和慕道的朋友们,共勉。

陶器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