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6

重返以色列(6)以黎边境看奇观

我们离开了沧桑5000年的阿卡古城,继续着我们在以色列境内的北上旅游之路。我们的旅游项目中有一项游览内容,就是参观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交界处的罗斯哈尼卡拉-海蚀洞,而且我们还要乘坐缆车从山上到山下,去参观著名的地中海岸的巨大白色悬崖岩体。

罗斯哈尼卡拉-海蚀洞被称为世界十大奇妙海蚀洞穴之一,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一带的海岸线地理位置极为独特,罗斯哈尼卡拉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岸特色,才拥有了一些由海水和滴水冲击而形成的洞穴。那些洞穴,有人称其为蓝色洞穴,就是在那巨大白色悬崖岩体的下方,这也是我到了之后才发现的。

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的参观景点,我们除了要参观那些海蚀洞和白色悬崖岩体,还要参观一条在二战时期由英国人建造的铁路,当时英国人为了开辟一条以色列-黎巴嫩补给线,在巨大的悬崖岩体上开凿出了这条铁路。

司机Jamal是一位驾驶技术特棒的老司机,去往以黎边境的路不是很宽,有时候还不时地遇到一些岔路口,而且有些路段都很狭窄,但我们的Jamal师傅却操着方向盘在这些小径般的平整柏油路上左转右转,游刃有余。

以色列的地势也是越往北越高,等我们接近以黎边境地区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山峦之中。开始接近以黎边境的的时候,道路似乎开始变得宽阔一些了,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边界,我们的右侧出现了一片片的茂密果园,还有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

导游欧米告诉我们说,靠近以黎边境,有好几个基布兹农庄分布在这一带,我们也看到了,基布兹那些绿油油的农田和果树遍布在起伏不平的山峦。欧米说,这些基布兹农庄就像屏障一样横在了以色列和黎巴嫩这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国中间。

以色列大约有275个基布兹,其结构主要由农民组成,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左右,但其产值却占全国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基布兹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解决了一半以色列人的温饱问题。

以色列自从立国时起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她和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美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犹太人在美国的大财团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在以色列也可以看到很多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子。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着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其公有制经济的成分竟然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更不可思议的是,以色列的基布兹里实行共产主义的运作方式,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这里的领导干部的收入和一般农民的收入一样,没有特权,既要当好领导,也要干与别人同样的工作。基布兹里的财产是公有的,民主也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社员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所有的人都在公共食堂里免费就餐。

紧贴着基布兹的地盘,我们的旅游巴士继续往前行,我们已经看到远远高坡上的边境铁丝网了,我们的车速也越来越快。Jamal驾驶着我们的这辆旅游中巴时而紧贴着地中海的海岸线行进,时而又与地中海远离了一段距离。在中东烈日的暴晒下,我们直奔以色列与黎巴嫩的边境接壤处而去。

我坐在车内左侧,我侧转身来,看着身边不远处那忽近忽远的地中海,再看看我们所经过的路。我们的左侧就是高高的悬崖,悬崖下面就是蓝得让人心醉的美丽地中海。以色列沿海一带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长条形的,这些城市都是沿地中海而建,而且所有的沿海城市几乎都连接在了一起,就像是一条长长的五彩缤纷的裙带,缠绕着美丽的地中海岸边的以色列。

我远望着地中海的海水,远望着地中海的深远处。以色列与黎巴嫩交界处的地中海,蓝色的波光,蓝色的涟漪,蓝色的大海。地中海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湛蓝,那海水,蓝得深邃,蓝得晶莹,蓝得让人陶醉......。

其实,以色列沿海的整个地中海海域的海水都很清澈,就像是崂山靛缸湾的清澈山泉,清澈见底。我眼前的地中海看上去是那般的妖娆,那般的灿烂,那般的妩媚,那般的旖旎。

我又侧转身来,看着我们的右边。我们的右侧是一个接一个的山头,山上似乎没有什么草木,看上去显得光秃秃的,与刚才我们所路过的那些基布兹的农田与果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布兹的这片富饶之地,当年也是寸草不生的旷野山峦,是勤劳而又智慧的犹太人用他们勤劳双手,再加上一个装满了智慧的大脑,硬是把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粮仓和鱼米之乡。

我们抵达了以黎边境。我们走下了旅游巴士。我们走近了临海的路边。我们走上了海岸线的木栈道。我们并没有闲着,每个人都在忙不迭地拍照,生怕落下某一处美丽的景点。

以-黎邊境:我(右一)和我的同學及校友們

我们稍事休息之后,欧米带领我们走向以黎边境的那道国门。那是一道极为普通的铁栅门,站岗的只有一位以色列士兵,比我们先到的一批游客正在争先恐后地与那位把守国门的以色列士兵合影留念。

欧米告诉我说,当年他当兵的时候也在这个哨卡上站过岗,为他们的国家把守大门,时间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估计,可能在这个哨卡上站岗的以色列士兵们,一辈子在这里也就站这么一次,因为在这个哨位上站岗实在是太枯燥了,如果没有游客来这边的话,他只能在酷热的中东烈日下孤零零地守候着这道国门。

我心想:如果黎巴嫩军队要入侵以色列的话,就这么一个站岗的以色列哨兵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人家随便过来两个侦察员,就能很轻易地把这哨兵给捉了“舌头”。

我想就这事问一问欧米,可是话到嘴边又打住了,因为我又想到:以色列人可没有那么傻,他们不可能在这么一道重要的国门门前就安排这么一道岗哨。更何况,以色列的军人是世界一流的军人,战略战术人家比我懂。我瞎操什么心,哈哈!

我这里正想着这事儿呢,远处走来了三位以色列女兵,不知道她们是附近军营的,还是来这里旅游的。这三位年轻性感的女兵的到来,显然也给这个小小的边境国门带来了一阵春风般的荡漾,因为以色列士兵被誉为全球最漂亮的女兵之一,很养眼。

我的老同学丁郎中显然也被眼前这三位既年轻又漂亮,而且又很性感的以色列女兵给“迷”住了,他拉着我,要我去对那三位以色列女兵说一声,他想与她们三位漂亮女兵合个影。

我们几个老同学开起了丁郎中的玩笑,我一边笑着一边走上前去,向那三位以色列女兵说明了我朋友的这个小小要求。人家以色列女兵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她们很痛快地答应了,三个人一字儿排开,与丁郎中站在一起合影留念。接下来,三位美丽的以色列女兵也与我们每个男生都合了一张照。

参观完了边境大门,欧米又招呼我们去坐缆车,因为我们这次的旅游项目就有参观海蚀洞,也就是那些什么蓝色洞穴等景观。我们乘坐缆车下到了悬崖的半山腰,这里也是以黎边境的重要交汇处,是一条空中栈道,在这条短短的通道上,有着相距几十米距离的两道国门。在那栈道的两端,各有一个洞口,北端的那洞口,通往黎巴嫩;南端的那洞口,通往以色列。

因为我们的计划中没有游览黎巴嫩的项目,所以我们不能进入北端的那个洞口。我看到有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他们在游览了海蚀洞之后,就走进了那个洞口,他们去了那边不远处的另一个国家——黎巴嫩。

欧米指着眼前的一个洞口,对我们说:此处就是参观海蚀洞的入口处,大伙儿跟着我来吧。然后,他走在了前头,带领我们这一行人走了进去。我们往山洞的深处走去,一开始的时候光线还可以,因为沿着洞壁铺设了照明电缆,灯光可以照耀着我们的路,但是走到了深处之后,光线就有些暗了,尽管有照明灯照着,但里面很狭窄,灯光就不是那么亮堂了。

我们继续沿着窄窄的洞穴往低处走,我仿佛听到了浪涛声。是!是海涛声!我明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山洞深处的一个水下岩洞,那汹涌的海浪声一阵阵地击打着山洞的洞壁,鼓噪着我们每个人的耳膜。

我们一边拍照、一边继续往里面走,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海底洞穴。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洞穴的路已经显得很狭小了。突然,一束蓝光透了进来,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洞口,我们看到了外面的阳光,看到了海水正在往洞里冲撞着,那溅起的浪花绽放出蓝色的光芒,令人震撼。

我这才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好几处海底洞穴,那凶猛的海浪一个劲地往这些洞穴里面冲撞。此时正是涨潮时,那一朵朵溅起来的浪花好看极了。大家欢呼雀跃起来,都挤着向前观看那些海底浪花,手中的手机不时地拍照。毕竟现在是在洞里,也毕竟用的是手机,里面的光线太暗了,手机拍摄的照片显然出不了好效果。

我拿着手里的单反相机,不断地抓拍着一波又一波的汹涌浪花。我的单反相机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拍摄出来的效果那也是没得说。我既抓拍到了飞溅的海底山洞浪花,又拍摄到了幽幽洞穴发出来的蓝色光芒。

我们走出了海蚀洞,却不是原先我们进来的那个洞口,而是来到了海边的山体岩石边上。我们停住了脚步。在我们的面前,是一望无边的湛蓝海水,在我们的天空,是一轮放射着炽热光芒的中东烈日。我们眼前这一片地中海的海水,在中东烈日的照耀下,蓝得耀眼、蓝得清澈、蓝色令人陶醉。

我们站在了海岸山体岩石边上,欣赏着眼前这一片美丽辽阔的地中海,头顶着那一轮好像永远也不会被乌云遮住的太阳。我们脚下不远处的海水,正在慢慢涌向岸边,我们这些大海边长大的人都知道,现在正是海水涨潮的时候。那一朵朵飞溅起来的浪花,在清澈的海水里荡来荡去;那一波波随之而来的后浪,推动着海水继续向岸边涌上。

我们沿着一条窄窄的“小径”,向着半山腰的景点走去,那里就是我们刚才坐缆车抵达的那条空中栈道,也就是以色列与黎巴嫩两个国家之间的边境通道。我抬头望去,那是一条悬在靠近山头的空中栈道,因为以色列和黎巴嫩这两个敌对国家的共同利益,那条不算很长的空中栈道已经被开辟成了一个旅游热点,尽管这两个敌对的国家依然还是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往山上面慢慢走去,因为那里是我们回去的路,我们回到原点的缆车就在那上面。沿着这条时而狭窄时而宽敞的小径,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着。我看着脚下的路,看着我所攀登的这座“山”,我恍然大悟了,原来这所谓的蓝色洞穴,其实就是一座海岸边的巨大岩石下的几个洞穴,我现在正走在这座岩石山上,我的面前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是一片雪白的颜色。

放慢了脚步,稍作休息。我喘息着、休息着,我抬起头来,望着我正在攀登着的这整个的岩石山体,在那看起来好像大了几个轮廓的中东烈日照射下,这巨大的山体犹如一座洁白的雪山一般。

我又转过身来,从高处俯瞰着左侧不远处的地中海。我的眼前是一幅壮观而又美丽的景色,那海,是蔚蓝的;那山,是雪白的;那海与那山,在我的眼前仿佛是一幅鬼斧神工的巨大画卷。我恍惚了,我感觉自己正站在了大海边的雪山之上。

我终于走上了那半山腰,到达了那条边境栈道。欧米已经在那上面等着我们了,看到我们又从山下面返回来了,就指着一个洞口里面的旧铁轨告诉我们说:这条废弃了的旧铁轨,是当年英国人在这片巨大的悬崖岩体上开凿出来的,这在当时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运输线。但如今,这条运输线已经荒废了,因为二战已经结束了,也因为英国人已经离开了,更因为这一带已经成了以色列和黎巴嫩这两个敌对国家的边界了,不可能再通火车了。

我们集结在了这条连接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半山腰的栈道上,在这难得的地点,在这难得的机会,大家都忙不迭地拍照。还是那句话:对于游客来说,拍照已经成为旅游途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时间短促,来去匆匆,只能依赖这一张张的照片来回忆自己所走过的路了。

我看着脚下这条二战时期英国人为了永远统治巴勒斯坦地区,为了永远做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历尽艰辛不遗余力地开凿出来的战略补给线铁路,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更新,它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

我又转身向着身边两侧不远处的两个洞口望去,左边,是黎巴嫩;右边,是以色列。这两个在旧约时期并不分彼此你我的国家,现在却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黎巴嫩的香柏树,是《圣经》中出场率很高的一个名字,因为那是耶和华神殿的主要建材,现在却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历史,现在这两个国家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很难握手言和。

我感慨万千:这世界,没有永远的战争!也没有永远的和平!只有历史的车轮永远也不会停下!

回山上面去的缆车要开了,我疾步追上了队友们,走进了缆车。我们又回到了高处,又回到了那条海岸木栈道,我们7位同学校友站在了一起,站在了以黎边境那高耸的悬崖边,我们背靠着湛蓝的地中海,一起合照留念。

我们返程了。我们一天的旅游就此画上了句号。我们的旅游巴士直奔加利利湖,我们要赶往加利利湖畔的美丽城市提比利亚。我们进入以色列境内的第一个晚上,是住宿在加利利湖边的Bali Hotel。

作者: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