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8

寻找他乡的故事 - 以色列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信,幸福就是头上有片瓦,脚下有块土地,身在家乡,然后开枝散叶。非不得而,才会离乡别井,才会漂泊半生。”(寻找他乡的故事)


有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此言不虚。讲的当然不是象徵中国资本主义征服全世界的土豪游客,而是我们在强国梦中看不到的点点辛酸。笔者在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附近,有机会探访一班中国民工,听到一个个远走他乡的故事。上文讲到巴勒斯坦人认为土地是他们的根,中国人又何尝不是?究竟有什麽原因,驱使这班中国人,飘洋过海,来到言语生活习惯不通的以色列呢?

人生存,究竟是不是为了一碗饭?事实是,很多人为了一碗饭,远走他乡。几年前高峰时期,在以色列工作的中国劳工达几万人,大多从事建筑工作。现在因为中国国内建筑需求大,留国做工的机会根本不缺,所以留在以色列的人数减少到几千。

从特拉维夫市区开车大概半个小时,笔者来到在高速公路旁自成一国的中国民工宿舍。和特拉维夫市美国大城市级的繁华相比,这裡的一间间铁皮屋,一个个脱剩内裤的大汉,彷彿回到了中国城市的民工区。

还未走进民工们用铁皮做的房子,就先感受到裡面的温度。如果读者们有住过或到过铁皮屋,就知道屋内是冬冷夏热的。以色列夏天的日间温度经常是摄氏三十五度以上,但因为天气乾燥的关係,只要有点风还不算太难受。相反铁皮屋裡就活像是一个蒸炉,湿度和温度都被困在裡面,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麽很多民工都基本脱光光,剩下一条内裤在门口乘凉。房子裡面第三世界的简陋,很难想像这裡是富裕的以色列。唯一的例外就是民工们一台台的手提电脑,裡面播着民工们思乡的方式:看国内电视剧。

民工们们通常一走就是签证期限的五年,最近因为工人不足有些更被允留至七年,其中只有一两次机会回国探亲。我们在富裕社会的人们常说和家人的时光不是用金钱可以数算的,似乎在一些国度裡不是这个想法。这班工人离乡别井,来到远方的国度,又过着每天下班后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生活有着电视剧所不能填补的空虚。所以当讲中文的我们到访时,好些民工十分健谈,就聊起他们飘洋过海的人生。

你以为他们在家乡穷得没机会才出来吗?不然。坐下来谈谈,一位工友骄傲的谈到他的孩子今年在上海一所大学毕业,爸爸支持一下让孩子在上海买个安乐窝。各位看官是知道上海房价的天价绝对不是一个平常民工家庭能负担的,更莫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再深入问问,劳工的工资大概是每年五万美元(三十万人民币),管工的工资更高,有七万美元(四十几万人民币),堪比美国白领阶层的工资。但代价又是什麽呢?

这也许就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写照吧,千千万万的家庭被生计拆散,只能在一年几次的长假期相聚。穷人追求沿海城市的富足,富人渴望海外都会的繁华。这班中国工人翻山涉水来到半个地球外的圣地,又找得到他们的天国吗?

文:Kingsley Lam
2015年5月11日

来源:原文出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