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9

重返以色列(8)走进圣地拿撒勒

提比利亚的早晨。加利利湖的对岸。戈兰高地的上空。太阳刚刚露出了半张笑脸。戈兰高地的上空泛着鱼肚色的晨光。我和宋新建走出了Bali Hotel。我们穿过宾馆门前那条不是很宽的马路,走到了对面的一处平坦地。那块平坦地其实是一个高坡的边缘,高坡的下面就是美丽的加利利湖。

我们在高坡悬崖边站住了脚,眺望着美丽的加利利湖。加利利湖的对岸,就是高出了湖面几十米的戈兰高地。此时,那喷薄欲出的太阳正从戈兰高地的上方升起,把那一缕缕的朝晖洒落在了加利利湖的湖面上。

我们欣赏着加利利湖的清晨美景,享受着加利利湖的清爽晨风。不觉间,那闪耀着金光的太阳已经升到了戈兰高地的上空,映得那加利利湖的湖面波光潋滟着,涟漪荡漾着,令人神往。

我们又把目光收回,俯瞰着我们脚下的加利利湖的水岸边。那里,是一片片犹太风格的建筑,有的是崭新的,有的则是老旧的,那里就是提比利亚老城区。提比利亚的老城里住的基本上都是犹太人,他们生活在加利利湖畔这片美丽的水岸边,享受着生活的安逸与宁静,尽管战争并没有走远。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也就是1967年的那场难忘的“6日战争”之前,加利利湖岸边并没有这样太平过,因为湖岸边的犹太人经常性地受到加利利湖对岸戈兰高地上的叙利亚军队的炮击。每一次叙利亚人居高临下的炮击,都让加利利湖西岸边的以色列人造成一些伤亡。

1967年的6月5日早晨7点15分,以色列空军的所有飞机起飞了,以色列人以闪电式的战术,炸毁了埃及境内的所有机场、炸毁了叙利亚国内的所有机场、炸毁了约旦国内的所有机场,并几乎炸毁了这三个国家的全部战机和坦克。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埃及、叙利亚、约旦正在准备向以色列发起全面进攻。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他们提前向这三个国家发起了闪电式的进攻。以色列空军发起空袭之后半小时,以色列的步兵全线出击,同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起猛攻。

以色列军队把集结在西奈半岛埃及军队的5个步兵师和两个机械化旅全部歼灭,夺回了西奈半岛;又把驻守在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队全部击溃,将叙利亚人赶下了戈兰高地;同时也把占据着约旦河西岸的约旦军队全部打垮,收复了约旦河西岸那些被约旦人占据着的领土。

这场只用了六天时间的中东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被列为经典之战,因为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以色列军队把埃及、叙利亚、约旦这三个国家打得落花流水。联合国赶紧出面调停,因为以色列军队太厉害了,再这样继续打下去的话,这三个国家的下场是可想而知了。

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以色列军队收住了阵脚,但是埃及和叙利亚却从此萎靡不振,全国出现了政治与经济的低迷,因为他们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面,本来是他们想秘密发起攻势,结果却被“狡猾的”以色列人来了个闪电战术,把他们几乎彻底打垮。

约旦,倒还说得过去,它不像埃及和叙利亚那样惨,因为约旦是一个封建王朝专制国家,哈希姆王朝统治着这个国家,强权维持着的国家机器一般都能够遏制住国内那些反抗政府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们在世人的面前也是抬不起头来。

戈兰高地从那以后就成了以色列人的了,湖边的黎民百姓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以前那些经常炮击和骚扰他们的叙利亚军队已经被强大的以色列军队给赶到戈兰高地的另一边的山崖下面去了,以色列人在“眼泪谷”那里竖起了边界铁丝网,叙利亚人很难再爬到高地上来了。

我们没有在高坡上过于流连,返身回到了Bali Hotel,今天的旅游计划并不是在加利利湖一带,我们要去往耶稣的故乡拿撒勒,那是一处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

那还是我们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刚下飞机的时候,导游欧米就对我们说过,他要按他自己的路子来安排我们的这次旅游。欧米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在灵活地改变着我们的旅游线路,他把游览加利利湖的旅游项目给调到了后面。

以色列也就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只要欧米觉得合适,先去哪儿游览都成。我们这个团队也很团结,再加上大家对这里也不熟悉,两眼一抹黑,就都听导游的安排得了。

当然,我心里是明白着,因为我毕竟在这个国家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哪儿哪儿的我都很清楚。当然,我个人也觉得欧米安排的比较合理,所以也没有提出异议。事实也证明,欧米的安排还是很科学的,基本上该到的地方我们都到了,该看的景点我们也都看了。

我们的旅游巴士正点出发了,今天还是老犹太司机Jamal给我们开车。我们离开了加利利湖,离开了提比利亚。当然,在驶离提比利亚的时候,沿途我们照样还是能够浏览一下提比利亚的市容,同时也饱览了加利利湖边这座美丽的历史名城的别样风情。

我们的旅游巴士沿着我们昨天来时的路,一路直奔拿撒勒而去。昨天,当我们从以黎边境进入加利利地区的时候,天已经挺晚的了,如果当时我们接着去拿撒勒游览的话,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因为那里的景点都会关门了。

犹太人的时间观念可强了,欧米对我们说过,到了晚上灯亮的时候,司机就不能为我们开车了。这一点儿也不像我们国内,什么白天黑夜的,如果要赶点儿就什么也不用在乎。可人家以色列这里就这样,说不行就不行,因为这是人家的规矩,这我也都知道。

我们依然行驶在加利利地区,因为这两天我们都要在加利利一带活动。我对加利利地区也很熟悉,因为以前来过两次加利利这边,对这一带的情况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所去往的拿撒勒,是全世界信仰耶稣的人们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是耶稣的故乡,是耶稣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我以前也写过几篇描述拿撒勒的文章,在我的小说中也讲述过拿撒勒。


拿撒勒靠近“世界的十字路口”那个地方,说起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必须要说说米吉多平原。在加利利地区有一片平原,犹太人叫那地儿是哈米吉多顿平原,也就是米吉多平原。米吉多平原那里有一座山,叫米吉多山。我曾经去过米吉多平原,也登上了米吉多山。

旧约时代,米吉多平原那一带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好比现在的一个大型机场的候机大厅,人来人往的很繁忙,因为那时候各大洲的商人们跨洲做生意的时候,来来回回都要经过那个地方。

在离世界的十字路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镇,坐落在一片高地上,那就是拿撒勒。据说耶稣小的时候就经常坐在拿撒勒高坡上,瞭望着不远处的米吉多平原,还有那来来往往的各个国家的人们。

因为拿撒勒是耶稣的家乡,所以后来那里就成了圣地。当年的小山镇拿撒勒,现在已经成了一座蛮大的城市,而且还是北部地区最大的一座城市,因为拿撒勒现在是以色列北部省的首府。

其实,以色列在巴拉克当总理以前,拿撒勒是由犹太人辖管的一座城市,那里的居民大部分是犹太人。为了与阿拉伯人缓和关系,也就是以色列的“以土地换和平”国策,所以以色列政府将拿撒勒划给了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

既然已经划给了人家阿拉伯人,所以那里的犹太人基本上都搬走了,剩下的犹太人已经不多了,因为拿撒勒已经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盘。但是好在,拿撒勒的阿拉伯人和剩下来的那些犹太人相处得还不错,并不像国际舆论所渲染的那样,以色列的犹太人和境内的阿拉伯人(也就是巴勒斯坦人)是水火不相容的。

毕竟,以色列境内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相处了几十年了,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相互间的许多仇恨,但是在很多方面也都是相互依赖的。当然,我说的这种依赖,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依赖,因为没有以色列政府给予巴勒斯坦人的一些特殊政策,巴勒斯坦人的手里是不会有钱的。

以色列人为境内的阿拉伯人,也就是巴勒斯坦人提供工作,而且让他们在同样的一份工作上,比那些来自别的国家的人要赚得多得多的钱。所以说,如果没有政客们之间的瞎掺和,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一般不会起来闹事,谁不想过安稳的日子呢?

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的旅游巴士到达了耶稣的故乡拿撒勒。当我们的旅游巴士行驶在街道不是很宽,车辆却满当当地塞满了各条主要街道的拿撒勒城里的时候,我们感觉是来到了中国国内的某一个并不是很发达的小城市里,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张张的阿拉伯人面孔,我们却又知道自己已经是实实在在地进入到了一个阿拉伯的世界里。

拿撒勒城内的道路不是很通畅,各种私家车也是车满为患。我们曾经有一种偏见,认为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都是一些穷得要命的人,觉得他们能吃上碗饭就很不错了。可是眼前的现实竟然是这样!真是太让我们目惊口呆了,原来人家虽然没有犹太人那么有钱,但是日子过得也蛮不错嘛!

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大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穿衣打扮还蛮时髦的阿拉伯少男少女的时候,我们以前的那些偏见实际上已经彻底崩溃了。阿拉伯男孩有很多都是大帅哥,尽管看上去有些彪悍;阿拉伯女孩那就更不用说了,美女比比皆是,满大街的辣女辣妹,相当养眼。曾经,我在以色列生活的那个时候,阿拉伯女人们,甚至那些漂亮的女孩们,她们的打扮基本上就是头上罩着白纱巾,身上穿着大黑袍。这些年过去了,阿拉伯世界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旧打扮的女孩子虽然也能看到,但是基本上都变成了新潮女郎。

城内马路上的车辆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的行进速度也是慢吞吞的,但这倒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可以多多欣赏一下拿撒勒这座历史名城的市容了。

拿撒勒的街道两旁不但林立着很多的阿拉伯商铺,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掺杂在其中。街道两旁的那些店铺的门前称得上是人来人往,生意看样子还说得过去,因为这里毕竟是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最密集的地方。

拿撒勒也有不少的清真寺,因为这里是阿拉伯人的天下,清真寺里做礼拜是阿拉伯人的生活主题,每天五次的礼拜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五次礼拜分别是: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宵礼。随着我们的车辆行进,不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从哪条街道的尽头探出头来。

我们的旅游巴士驶进了一条不是很宽的街,然后在一个大门口停下了车。导游欧米说,报喜堂到了。我们全都下了车。

我们站在了报喜堂教堂的大门口,我们的眼前是一座高大宏伟的教堂。我们必须要仰着脖子才能看到报喜堂教堂的顶端,因为这个院子并不是很大,而且报喜堂教堂又靠着大门处不远。

我们走进了报喜教堂的大院,走近了报喜堂。

作者:胡宝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